工坊里,羊毛衫的織機聲和羊毛氈的戳刺聲交織。彩色毛線飛舞,彩色毛團翻滾。成品區(qū),毛茸茸的水果、動物、小擺件堆積如山。套裝區(qū),一籃籃一袋袋的手作包堆得更高。
老童生看著新簽的授權(quán)契約和雪花般的訂單(成品+套裝),算盤珠子噼啪響得震天,笑得合不攏嘴。
季如歌拿起一個新做的小熊羊毛氈,胖乎乎,憨態(tài)可掬。
懷里的小方塊隔著衣物,穩(wěn)定溫熱。這點溫熱,驅(qū)動著戳刺的針尖,也點燃了手作的樂趣,更化作了區(qū)域授權(quán)的版圖,將北境的創(chuàng)意與溫暖,編織成觸手可及的商機與快樂,撒向更廣闊的人間。
她放下小熊,走向套裝打包區(qū)。那里的圖紙步驟,需要檢查是否清晰。賺錢,有趣,網(wǎng)羅的不僅是財富,更是生活的溫度與參與。
羊毛氈成品和手作套裝的訂單像潮水涌來。工坊里的戳刺聲日夜不停。
“江南胡記要三千套‘小動物’成品!一千套‘水果’成品!手作套裝先要五千份!”
“中原趙記要兩千套成品,八千份手作套裝!”
“邊塞馬隊要成品五百套,套裝兩千份!說草原孩子也喜歡!”
工坊管事嗓子都喊啞了。婦人們手指翻飛,戳刺羊毛氈成品,又快又精致。更多人忙著分裝手作套裝:彩色羊毛團、鈍頭針、海綿墊、圖紙,按樣搭配,裝入小籃或布袋,貼上“萬福巧手坊”標記。
碎毛不夠用了。季如歌下令:“梳毛坊,短絨碎毛單獨收集?!?/p>
“紡紗坊,下腳料全送羊毛氈工坊?!?/p>
“不夠?向草原加購次等碎毛!便宜就要!”
草原使者樂呵呵答應(yīng)。以前沒用的碎毛,現(xiàn)在也能換東西了!
成品和套裝堆積如山,被各家區(qū)域總經(jīng)銷的馬車拉走。首筆授權(quán)銀子入庫,后續(xù)抽成契約定好。
胡掌柜動作最快。江南最大的府城,“萬福巧手坊”分號開張。鋪子中央,掛滿毛茸茸的小動物、水果、杯墊、掛飾,活靈活現(xiàn),色彩鮮亮。旁邊柜臺,一籃籃手作套裝擺得整整齊齊。
開業(yè)當天,夫人小姐們進門,瞬間被萌住。
“哎呀!這小兔子!眼睛還會動似的!”
“葡萄串!水靈靈的!擺多寶閣上好!”
“快看這手作籃!自己戳個小蘋果?有趣!”
成品被高價搶購。手作套裝更受歡迎。閨閣小姐買回去,按圖紙戳刺,做出屬于自己的毛茸茸小物,成就感十足,呼朋引伴來買。孩童纏著父母要套裝,自己戳出歪歪扭扭的小狗,寶貝得不行。手作羊毛氈,成了江南新風尚。
中原、邊塞情況類似。羊毛氈成品成了送禮佳品,手作套裝成了消遣新寵。萬福村“巧手坊”的名聲隨著貨流傳開。
季如歌沒停步。她讓人在套裝圖紙背面,加印一行小字:“巧手成物,樂趣無窮。曬佳作,寄‘萬福巧手坊’,擇優(yōu)展示,贈新品?!?/p>
同時,在萬福村工坊旁,辟出一面大木墻,取名“巧手墻”。
很快,各地寄來的“作品”包裹抵達萬福村。
有江南小姐寄來的精致小天鵝。
有中原孩童寄來的歪鼻子小熊。
有邊塞婦人寄的羊毛氈馬鞍墊。
甚至海外船隊帶回的、異域人嘗試戳的古怪“水果”。
季如歌讓人挑出有趣、有特色的,掛上“巧手墻”。下面標注:“江南蘇小姐作”、“中原王小郎作”、“邊塞李娘子作”、“南洋水手阿吉作”。
墻上的作品千奇百怪,水平不一,但充滿生趣。來萬福村辦事的商人、送貨的流民、甚至本村婦孺,都愛在墻前駐足,指指點點,笑聲不斷。
“看!那小豬胖得沒脖子!真逗!”
“這朵花配色大膽!好看!”
“阿吉做的這個……像不像個刺猬?”
“巧手墻”成了萬福村一景。它無聲地告訴所有人:萬福村的東西,不僅能買,還能玩,能分享樂趣。
消息傳回各地。買了套裝的人,更有動力做,更想寄作品去“上墻”。沒買的人,看到墻上那些或精美或笨拙的作品,心癢難耐,也想試試。手作套裝的銷量又漲一截。
區(qū)域總經(jīng)銷們嘗到甜頭,主動要求:“季村長,能不能多做幾種圖紙?老做蘋果小狗,有點膩。”
“對!出點新花樣!房子啊,小船啊,復雜點的!”
季如歌點頭。她畫出新圖紙:小房子、帆船、小樹、帶翅膀的心、生肖動物……
步驟依然清晰,但造型更豐富。
工坊趕制新圖紙,加入套裝。新一輪銷售熱潮掀起。
老童生看著賬本,手指發(fā)顫:“成品利潤高?!?/p>
“套裝量大,利潤更高!”
“授權(quán)抽成,細水長流。”
“凈利……庫房銀子又堆滿了!”
季如歌拿起一個邊塞孩子寄來的、戳得像個球的“小馬”,羊毛粗糙,造型滑稽。她把它也掛上“巧手墻”。
懷里的小方塊隔著衣物,穩(wěn)定溫熱。
這點溫熱,驅(qū)動著戳刺的針尖,也點燃了天南地北的手作熱情,更化作了“巧手墻”上的千姿百態(tài),將北境的碎毛與創(chuàng)意,編織成跨越地域的參與、分享與快樂。
她放下“小馬”,走向工坊。那里新到的靛藍碎毛,需要看看成色。賺錢,有趣,連接人心。算盤珠子的噼啪聲,和工坊里細密的戳刺聲,在萬福村上空交織成最踏實的樂章。
現(xiàn)在除了萬福村的村民們,北境其他村落的村民們,開始有了新的活計。
而且讓她們不必風吹日曬的活計。
現(xiàn)在每天睜開眼睛,就是去做工,一開始大家互相陌生,也不說話交流。慢慢的,大家一邊做工一邊聊天,倒是氣氛越來越好。
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還會提供點心和水,保準大家都不會累著,餓著。
這上哪去找這樣的好地方?
這讓大家每天都感覺像是在做夢,尤其是飯菜不用他們住,一家子老小都可以出去找活干。
孩子們?nèi)プx書,老人們也有力所能及所做的事情。
這就導致大家回到家中,氣氛融洽,再也不會爭吵,互相埋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