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嬑睜大眼睛,爭都指揮使一職,保都指揮同知:“把握大嗎?”
齊雍原先想爭的是四都僉事之一,看樣子,隆盛行的案情發(fā)展對他有利,所以他有把握爭都指揮同知。
齊雍搖頭,如實說道:“顯國公畢竟在浙江經(jīng)營多年,把持東南沿生海防務(wù),不會將都指揮使拱手讓人,我的目的,原也不是為了爭都指揮使。”
沈昭嬑腦中,突然冒出了一個人……
浙江都僉事,胡輝廣。
此人是太后黨,原是草莽出身,家人都死于倭寇之手,因為對倭寇的仇恨,他加入了一支海上剿倭的義匪,后來這支義匪被柳家收編,胡輝廣因驍勇善戰(zhàn),很快就晉升千戶。
但好景不常,前浙江都指揮使,搶奪、冒領(lǐng)外祖父剿倭功勞,晉升了都指揮使,外祖在剿倭時,處處受浙江都司的掣肘,柳家軍的傷亡也越來越大,后來外祖調(diào)到了河西,協(xié)助父親駐守河西。
浙江都司就算勾結(jié)倭剿,也需要有能力的將領(lǐng)用實戰(zhàn)說話,不能全是一幫廢物。
朝廷這邊交代不了,何談把持東南沿海的防務(wù),又何談?wù)饝刭量芎7?,做與虎謀皮的事販私買賣。
因此,胡輝廣因為出色倭剿能力,又是草莽出身,容易掌控,被太后黨看重,很快就晉升正三品都僉事。
前世,東南沿海爆發(fā)倭亂,齊雍南下抗倭之際,收服了一員猛將,此人正是胡輝廣。
幼帝登基之后,胡輝廣晉了浙江巡撫,兼浙江都指揮使,總攬南直隸一切軍務(wù)。
果然,齊雍笑道:“浙江都司有一員猛將,名叫胡輝廣,此人雖是太后黨,卻是浙江都司唯一一位,在倭剿上頗有建樹之人,由他填補都指揮使,能迅速穩(wěn)定東南沿海提的局勢,胡輝廣與廣威將軍,還有一份香火情誼,廣威將軍填補都指揮同知,在剿倭上,也不會受到太多掣肘?!?/p>
“顯國公想要推另一位姓盧的指揮同知,填補都指揮使一職,那盧同知是顯國公的嫡系,功勞卻不如胡輝廣?!?/p>
“爭一保二,是為了逼迫顯國公選胡輝廣?!?/p>
沈昭嬑點頭:“以外祖父的功勞,盧同知是絕計不可能競爭得過外祖父,顯國公若想將都指揮使一職攥在手里,便只有外調(diào),或是升調(diào),但外調(diào)的官員,鮮有精通水戰(zhàn)的,升調(diào)的話,浙江都司里,鮮少有將領(lǐng)能比得過外祖父的功績,唯獨胡輝廣能與外祖父爭一爭?!?/p>
齊雍點頭:“廣威將軍畢竟年紀大了,多年沒有率領(lǐng)水師作戰(zhàn),對東南沿海的局勢,也不如胡輝廣更清楚,倭寇每年三月,就會在海上出沒,算算時間,也不到一個月了,胡輝廣是最適合的都指揮使人選?!?/p>
“我明白。”沈昭嬑心知,齊雍在向她解釋,為何不全力為外祖父爭都指揮使的原因。
一來,顯國公不會放棄浙江都司的控制權(quán),難度太大,眼下東南沿海的局勢,已是刻不容緩。
二來,胡輝廣確實更適合。
齊雍笑道:“有一個職務(wù)更適合廣威將軍,海防同知,職能與五軍衙門都指揮同知等同,總領(lǐng)東南沿海一應海防、漕事、船造等事務(wù),這個職務(wù),原是成祖時期,派遣船艦下西洋時所設(shè),后來海域處于半封禁,這才撤消了這個職務(wù)。”
沈昭嬑慢慢睜大了眼睛,柳家祖上就曾出過一位海防同知,協(xié)助成祖開拓海域,三下西洋,立下了不世功績。
齊雍與繼續(xù)說:“不久前,皇上與我重提了這事,且屬意廣威將軍擔任此職,海防同知,直接受命朝廷,不受浙江都司管轄,皇上想以此職,進一步分化顯國公對海防的把控,制約浙江都司。”
“不過,還要等廣威將軍在剿倭上有所建樹才行?!?/p>
海域無邊廣闊,哪能都讓浙江都司管……
浙江都司在海上沒人制約,這才肆無忌憚。
沈昭嬑心中感嘆,隆盛行一案,撕開了浙江都司一個缺口,顯國公把控的海防,再也不是鐵板一塊了。
……
納采禮在京里,津津樂道了兩日,翰林院出了一件大事。
武寧侯府收買原翰林院李翰林,在庶吉士館打壓寒門仕子,令一位岳姓進士面容損毀,前程盡毀,且證據(jù)確鑿。
武寧侯被革職,成了閑散勛貴。
蘇明霽被剝奪了功名,不允參加科舉,想要建功立業(yè)便只能投軍。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武寧侯府文路沒有走通,仍然回到了原點,當真是令人唏噓,外人也不得不感慨一句:沒有了鎮(zhèn)北侯府這樁親,武寧侯府什么都不是。
老武寧侯當年的挾恩謀婚的算計是厲害的。
奈何兒子爛泥扶不上墻。
孫子是個半瓶子水。
這件事又牽扯出了好幾樁老翰林打壓了寒門仕子的案子,案情太過嚴重,鬧到了皇上跟前。
翰林院掌院學士【張成璋】被革職,重新授命前翰林院掌院學士陳公甫,擔任翰林院掌院士學一職。
與此同時,一些參與打壓寒門仕子的老翰林,也被查了出來。
嚴重者打入大牢,量刑定罪,輕者也被開除了翰林院,剝奪了一切功名,遣返原籍,不允從事任何與文學相關(guān)的營生。
皇上在得知那位岳姓仕子很有才華,心生了惜才之心,命翰林院對其人進行考核。
岳仕子不負皇恩,通過了考核,被皇上破格錄用,授了翰林院侍讀學士,雖是從五品,卻已是天子近臣。
同時,他還兼領(lǐng)了戶部給事中,雖是正七品的官職,但給事中這個職務(wù),職小權(quán)大,能以小奏大,直接越過主官,向皇上奏事,且六部給事中是皇上在六部的耳目之司,六部之中,無事不能上奏。
因此,也是最容易晉升的官職。
岳仕子苦盡甘來,平步青云。
這一恩典,也鼓舞了天下無數(shù)學子的人心。
翰林院的風波還在繼續(xù),主導這一切的武清侯世子裴南暄,也奉旨押送浙江都司、杭州織造衙門、織造局里第一批重犯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