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
宋春雪六十六歲。
是歲春,二月初六。
她自己給自己定的生辰,每年到這時會吃一碗長面。
今年也不例外。
雖然想不起來,上一次過六十六歲生辰是何場景,多半是自己給自己搟的面。
因為上輩子,除了她自己,沒人會記得她的生辰,更不會記得她的生辰。
這一次,她獨自在后山的小木屋里,給自己搟面吃。
這兒是師父時常歇腳的地方,也是她跟張道長第一次碰見師父的山后邊,她每次問這山的名字叫什么,師父每次給的答案不同。
所以,她自己取名叫后山。
因為,她的大姐小時候就嫁到后山去了。
前世今生,她去后山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
如今,她要常住后山。
這一住,便不想離開。
她端著面,從旁邊山洞里鑿出的廚房中,穿過石子路來到主屋。
這主屋是她親手蓋起來的,小是小了些,卻很暖和。
這二十年間,她獨自生活,卻從未覺得這日子如此有滋味過。
從最初的一處淺淺的小山洞,到如今的柴扉小院,兩個小屋一個柴房,院子外面還有一口她親自打的山泉小井。
這井很清澈,她在旁邊用一塊從附近撿來的大青石,鑿出很大的石坑來洗菜洗衣裳。
院子右邊沿著小路往上走,有兩畝她親手開墾的荒地,如今也被她養(yǎng)成了肥沃的土地,每年自己吃的土豆蔬菜,還有苞谷都是自己種的。
左邊的山坳里,稀稀拉拉好幾梯田地,有草藥韭菜和蔥,也有南瓜和各種野花,去年的菊花養(yǎng)得最好,她還專程采了一大束給師父送去。
“咚?!?/p>
她將腌制的咸菜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坐下來用長竹筷在茶爐子上攪拌雞蛋炒粉。
這二十年間,她很少下山,也漸漸地不吃葷腥。
所以今天的臊子面沒有肉,臊子是用土豆胡蘿卜跟豆腐切丁炒的,豆腐還是年前張道長給她買來的年貨,現(xiàn)在就剩一塊了。
“滋滋滋~”
胡麻油炒的粉在瓷盆里翻動,發(fā)出滋滋的聲音,香味也喚來了小白跟倔驢。
一個白團(tuán)子從小路上躥下來,踩著優(yōu)雅的步伐,輕輕地跳在宋春雪的腿上。
她笑了笑,調(diào)整姿勢讓小白蹲得更舒服些,雙手瓷盆放在石桌上,然后將泡了黃芪黨參跟紅茶的茶壺,放在茶爐上,往里面添了塊黑炭。
倔驢轉(zhuǎn)了一圈,發(fā)現(xiàn)遠(yuǎn)處放著兩根洗干凈的胡蘿卜,叼起來兀自走進(jìn)了樹林。
宋春雪也沒管他,反正這山里才是他的地盤他的家,這二十年里,他在這里比誰都自在,每天撒歡撒夠了,就跑來在炕頭邊跟矮的炕上睡了。
有靈性的馬有個好處,就是不亂拉撒,很好收拾。
不過倔驢還是更喜歡睡在麥稈兒做的草甸子上,一年換一茬新的,挺講究。
宋春雪喝了口辣辣的高粱酒,這才心滿意足的拿起筷子要吃面。
“咳咳,不等我們就自個兒吃了?”
宋春雪驚訝轉(zhuǎn)頭,看著張道長手中提著一只燒雞,下意識舔舔嘴,“師兄怎么來了?”
張承宣一襲青白相間的衣袍,墨發(fā)高束,胡子還是那么長,跟二十年前沒什么區(qū)別。
要說最大的變化,就是他如今更愛干凈了,整個人更顯通透飄逸,卻又沉穩(wěn)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