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點了唐孝仁的名字。
“唐大人,此事內閣也商量過,你有什么看法?”
唐孝仁恭聲道:“陛下,我們內閣也曾看過總兵的奏折,擬定了幾條建議?!?/p>
“原打算明日呈上陛下,現(xiàn)在陛下發(fā)問,我就直接說了?!?/p>
李天滿意的看了看這位岳父。
果然有權臣的派頭!
挺好!
這個內閣首輔沒選錯!
岳父你得繼續(xù)加油啊,努力敗壞國運!
唐孝仁說道:“傳統(tǒng)的辦法很簡單,戶部下?lián)軗嵝艚?,不多,也就一二百萬兩,這些殘兵就能熬過這個艱難的冬天?!?/p>
“明年戶部再下?lián)芤淮五X,給他們購買秧苗。東遼雖然艱苦,但還算地大物博,也能維持生存。”
李天點點頭,這的確是老辦法。
戶部尚書則立馬跳了出來。
“陛下,戶部實在拿不出這筆錢??!”
接著,戶部尚書便開始了他的拿手才藝,算賬!
“陛下,朝廷軍費、黃河大堤的護養(yǎng)費、漕運費、南方有幾省遭水災,還得撥款賑災,全是大開支??!戶部實在沒有銀兩了!”
李天點點頭,戶部尚書說的也是實話。
大周到了第五朝,開支越變越多。
但是朝廷的收支卻一直沒有漲過,所以戶部的手頭也愈發(fā)緊張。
李天看向唐孝仁問道:“首輔大人,戶部拿不出錢來,內閣有何法子?”
唐孝仁垂頭說道:“內閣的確有個主意……”
眾人聞言,倏地看向唐孝仁。
只聽唐孝仁說道:“陛下,東遼是大周的北邊門面,為大周出了力?!?/p>
“但是當?shù)氐囊恍┥倘?,卻在給北莽走私商品?!?/p>
“大周與北莽交戰(zhàn),北境的珍珠、人參都無法過關。”
“京城的遼參價格非常高,但卻一直貨源充盈。”
“臣調查過,這些全是北境商人走私過來的?!?/p>
“臣有個想法,在東遼附近的幾個州縣開征商稅?!?/p>
“再用征來的銀子去安置殘兵?!?/p>
此話一出,御書房頓時冷場了。
唐孝仁的這個想法,堪稱是石破驚天。
倘若是在大朝會,此時御史已經(jīng)圍攻他了。
譬如“橫征暴斂”、“與民爭利”的帽子,早就扣他頭上了。
還好這是殿前會議,倒也沒人給唐孝仁打成奸臣。
戶部尚書開始盤算,這筆稅收能征多少。
禮部尚書倒是一臉淡然的表情,此事與他關系不大,所以看戲就好。
而此時的李天,聽到了三個選項。
【國事系統(tǒng)啟動中!】
【選項一:撥款一百萬兩,撫恤殘兵,戶部虧空。國運-1000,威望+10!】
【選項二:撥款一百萬兩,撫恤殘兵,開征商稅。國運-1500,威望-10!】
【選項三:安置殘兵。國運-2000,威望-20!】
那還用想嗎?
當然選第三個了!
但是第三個好像與前兩個不同。
那不就是唐孝仁的計劃嗎?
安置殘兵是什么意思?
李天開始沉思,突然想起現(xiàn)代對殘兵的安置計劃。
一般就是退伍至機關單位,養(yǎng)起來這些對國家做過貢獻之人。
讓他們繼續(xù)在政府崗位做貢獻。
這個計劃不錯啊,為什么國運會減呢?
李天很快就想明白了,因為錢!
大周王朝的財政緊張。
如果給這些殘兵官職,將會拖垮戶部艱難的平衡。
但是,這和朕有關系嗎?
國運-2000點,干了!
李天輕咳一聲,說道:“朕有個辦法?!?/p>
眾人聞言全部豎起了耳朵。
李天說道:“這些東遼士兵,都是為了國家浴血受傷的。”
“撥給他們一百萬兩銀子,也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p>
“這樣,讓東遼總兵呈上一個名單,由大將軍與禮部一同商議,挑選家世清白的?!?/p>
“讓他們在東遼附近的州縣做些小吏?!?/p>
“朝廷承擔他們的俸祿,這樣他們就不會凍死餓死了?!?/p>
“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戶部尚書差點吐出血來!
一百萬兩的撫恤金,就夠他肉疼了!
如果承擔如此多殘兵的俸祿,那每年何止一百萬兩?
戶部尚書剛想反對。
就對上了秦天陽鋒利的眼神。
不行!武安侯在這兒!
倘若自已反對,豈不是撞槍口上了!
這位可是宗師高手!
戶部尚書頓時噤聲了。
唐孝仁則高呼道:“陛下圣明!此法比微臣的好太多了!”
“那內閣盡快去落實,你們退下吧!”
走出御書房,戶部尚書拉著唐孝仁。
“首輔大人,這每年的俸祿和安置費,該怎么辦?”
戶部尚書急得直跺腳,如今戶部都快揭不開鍋了。
大周王朝熠熠生輝,但是財政緊缺一直是個大難題。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個難題的癥結。
大周建立初期,地廣人稀,新開墾的土地,就相當于增加了稅收。
但到了如今,大部分土地都掌握在官紳手里。
但這些官紳反倒不怎么交稅。
這也算正常,尋常百姓好收稅。
但收官紳的稅就沒那么容易了。
尤其是地方上遍布的豪強,又與地方官吏有許多關系。
唐孝仁當然知道這個情況,所以才提議增加東遼商人的商稅。
唐孝仁無奈的說道:“康尚書,你有意見怎么不在剛才殿前會議上說?”
戶部尚書面色一變,剛才武安侯在場,誰敢出言反對!
這個老滑頭!
戶部尚書甩了甩長袖,氣沖沖的從唐孝仁身邊離開,出宮了。
回到內閣后,唐孝仁喊來了自已的親信唐澤。
“唐澤,你說陛下這是何意?”
唐孝仁端著杯熱茶,思考著李天今日的提議。
將殘兵派發(fā)至各地空缺的官職,并不是李天首創(chuàng)。
大周王朝建立初期,太皇上也曾這么做過。
但是后代的皇帝,都沒有再做過此項措施了。
唐澤也是一臉疑惑。
唐孝仁捉摸著李天的用意。
唐澤想了想道:“大人,陛下如此做,會不會是別有深意?”
唐孝仁點點頭,道:“我也這么覺得,陛下此舉恐怕沒那么簡單?!?/p>
唐澤說道:“安置那些殘兵上任,可是筆很大的開銷。而且承擔他們的俸祿,開支更是不小?!?/p>
“戶部的狀況,陛下也不是不清楚?!?/p>
“如此大費周章,難道只是為了哄武安侯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