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是陛下來了!\"
這一聲高呼,瞬間打破了會堂里原本的喧鬧。會堂里的百姓們原本還在交頭接耳,有的在分享著一路趕來長安路上的見聞,有的在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此刻聽到這宣告,仿佛時間都凝固了。
有人正眉飛色舞地比劃著,臉上的笑容還沒來得及收起,就被驚訝取而代之。
短暫的寂靜后,大家只能一個接一個,略顯慌亂卻又滿含激動地站起身來,無數(shù)雙眼睛帶著敬畏與期待,齊刷刷地看向會堂入口。
只見李承乾帶著齊先生和吝大福,慢慢的從會堂中央的大道慢慢的走上臺前。
\"陛下啊!真的是陛下?。"
人群中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者,激動得聲音都變了調(diào),率先喊了出來。
歡呼聲、吶喊聲瞬間在會堂內(nèi)如洶涌的潮水般爆發(fā),一波接著一波,久久不息。
在這沸騰的人群中,王文的心跳急劇加速,胸膛劇烈地起伏著。
這是他第一次親眼見到陛下——這位大唐的皇帝,掌握著萬千子民命運的實際統(tǒng)治者。
他的目光緊緊追隨著李承乾,眼中有好奇又崇敬。
只見陛下臉上掛著親切的笑容,那笑容里沒有高高在上的傲慢,反而充滿了對百姓的關(guān)懷。
陛下一邊走著,一邊不斷地向兩邊的百姓揮手,那動作自然而親切,仿佛他與百姓之間本就沒有距離。
王文在心中暗暗感嘆,就是這位陛下,以一已之力,引領(lǐng)大唐走向了新時代。
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讓大唐的農(nóng)業(yè)蒸蒸日上,糧食產(chǎn)量大幅提升,百姓再也不用為溫飽發(fā)愁。
他鼓勵商業(yè)發(fā)展,大唐的商隊足跡遍布四方,貿(mào)易往來頻繁,經(jīng)濟日益繁榮。
也是他,提出了“天下為公”這一偉大理念,讓平等的種子在每一個大唐子民心中生根發(fā)芽。
此時此刻,王文的內(nèi)心被一種強烈的震撼和歸屬感所填滿。
盡管他初來乍到,身處這陌生的長安城,周圍都是陌生的面孔,但他卻覺得自已與這座城市、與眼前的一切都緊密相連。
這種感覺如此強烈,仿佛這里就是他魂牽夢繞的家,而他在這里,無比自由、安心。
因為,陛下就在這里!
他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跟著人群,高高舉起雙手,用盡全身力氣歡呼著:\"陛下萬歲\"
\"陛下萬歲?。"
李承乾穩(wěn)步登上高臺,他面帶微笑,目光溫柔地掃過臺下歡呼雀躍的百姓,隨后抬起手,輕輕揮動,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他的這個簡單動作,原本喧鬧得如同鼎沸的人聲,漸漸平息下來,最后,會堂內(nèi)只剩下輕微的呼吸聲和偶爾傳來的腳步聲。
待眾人徹底安靜,李承乾這才緩緩開口。
\"鄉(xiāng)親們啊,大家都是從我大唐各地,歷經(jīng)千辛萬苦,千里迢迢趕來這長安。\"
說著,他微微欠身,眼中滿是感激,\"我李承乾,衷心地感謝你們吶!\"
言罷,他對著臺下滿堂百姓,莊重地行了一個大禮。
這一舉動,讓臺下的百姓們瞬間慌了神。
在他們的認知里,皇帝乃天子,高高在上,尊貴無比,而自已不過是一介草民,哪有草民安坐,皇帝卻站著行禮的道理?
更何況,皇帝竟然對著他們這群平日里只知埋頭勞作的\"泥腿子\"行禮,這實在是讓他們受寵若驚,惶恐不安。
一時間,百姓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臉上滿是驚愕與不知所措。
若不是座位之間的間隙狹小,行動不便,怕是此刻已經(jīng)有不少百姓,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惶恐,要紛紛跪地還禮了。
李承乾直起身子,看到百姓們的反應(yīng),連忙擺了擺手,臉上露出和藹的笑容,語氣更加溫和地說道:\"鄉(xiāng)親們啊,大家都放輕松些?!?/p>
“我大唐奉行'天下為公',在這盛世之下,我們?nèi)巳似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大家就把這里當成自已家一樣,無需拘謹,好好地坐下來。\"
他的目光誠懇,緩緩掃過全場,\"莫要說這小小的會堂,乃至整個大唐天下,都是你們的!”
“大唐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份財富,都屬于你們每一個人!\"
不知是誰在人群中率先喊出了\"天下為公!\"這四個字,瞬間,這四個字如同星星之火,點燃了全場的熱情。
所有人都被這激昂的情緒所感染,他們緊緊握著拳頭,高高舉起,聲嘶力竭地呼喊著:\"天下為公!陛下萬歲!\"
\"天下為公!陛下萬歲??!\"
那聲音匯聚在一起,震耳欲聾,向整個大唐宣告著百姓們對陛下的擁護。
李承乾看著群情激昂的百姓,望著那一張張被歲月和勞作刻下深深痕跡、黑黝黝的臉,心中百感交集,觸動萬分。
這一次,錦衣衛(wèi)的差事辦得極為細致周全。
放眼望去,在長安城中生活富足的人們,大多面色白皙,養(yǎng)尊處優(yōu)。而眼前這些從各地趕來的百姓,他們的臉龐帶著風霜的磨礪,帶著土地的質(zhì)樸,帶著對生活的堅韌。
這樣的面容,已經(jīng)太久沒有出現(xiàn)在這繁華的長安城里了。
等到人群的情緒逐漸平復(fù),會堂內(nèi)再次安靜下來,李承乾的眼神變得更加深邃。
他微微頓了頓,才緩緩開口:\"今天,把大家從各自的家中召集至此,沒有別的復(fù)雜事兒,朕啊,就是想實實在在地問問鄉(xiāng)親們,如今這日子過得可好?\"
他的聲音里滿是關(guān)切,\"平日里能吃得飽飯嗎?冬天來臨的時候,可有足夠的衣物御寒?”
“家中的孩子們,都能有書可讀,接受良好的教育嗎?”
“還有,在我大唐的土地上,如今可還有人飽受饑餓之苦,甚至被餓死?\"
李承乾沒有問那些晦澀難懂的問題,他心里清楚,如今的大唐,雖然經(jīng)濟已有顯著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但發(fā)展并不均衡。
有些地方富得流油,街市繁華,商賈云集;而有些地方卻依舊貧困落后,土地貧瘠,百姓生活艱難。
一個真正偉大的時代,評判的標準并非是看其最輝煌的巔峰,而是要看最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況。
只有那些最貧窮、最困苦的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大唐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繁榮昌盛 ,才是他心中理想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