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足夠浦哥兒長成,也足夠時間讓她物色能夠替她掌家的弟妹。
“可拖不了那么久,”胥子澤的嗓音驀地拔高,像箭離弦,“最多等熙兒滿十六!孝康必要上門迎娶?!?p>他額角青筋一跳,聲音堅決,尾音在靜謐的屋里撞出細碎回響。
景春熙被這陡然拔高的聲線驚得指尖一顫,隨即咬了咬下唇,倔勁上來:“十八!不能再早了?!?p>“不行!”他完全沒有商量的余地。
認識幾年,兩人還是頭一回這樣針鋒相對。景春熙原以為胥子澤會像往常那樣彎一彎眼角,哄哄她,可這次他眼里只是抱歉,神情似乎痛苦地咬了咬牙。
倒不是他不肯讓步,也不是他斗不過那些老家伙,實在是他自己不想也等不及,就想盡快娶熙兒進門。
“宗人府那幫老家伙,還有群臣逼得緊,那么遲自然是不成的,三年,孝康哥哥便以及冠?!瘪阕訚缮钗豢跉?,聲音低下來,卻帶著沉甸甸的無奈,“老夫人,這事……真依不得熙兒。”熙兒倔強,他便只能迂回。
“老身當是什么事!”
老夫人忽然笑了,那笑意像冬日瓦上霜,薄薄一層,一觸即化。
“那天老將軍回來已經說過此事,自然知道皇上和大皇子的為難。”她語氣緩了緩,像在回憶朝堂上那些刀光劍影。
“熙姐兒年紀小,遲個一年半載再賜婚也來得及準備,這個我們理解??墒恰瓰槭裁创蠡首訕O力反對立儲?就連皇上也沒有馬上冊封之意,難道是皇上另有想法?或是皇后想拖到兩個小皇子長大?”
繼皇后想要給親生兒子搶這個太子位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哪朝哪代都是這么過來的。
“不是老夫人想的那樣!”胥子澤急忙截住話頭,知道她又有誤會。
他抿了抿唇,聲音低卻穩(wěn),“母后其實待孝康如親生,東宮早就已經布置好了,只等孝康回來便入住,只是孝康不肯。”
“因為不肯教授廢太子而辭官的宣太傅,已經被宣,從齊魯進京,不日即將進宮,以后就由他教授孝康?!彼f到此處,眼里終于浮起一絲少年人該有的光,像雪夜里的燭火。
在皇宮那幾年,他也是在上書房讀過書的,卻不得少傅和眾皇子們的待見。所以只知埋頭苦讀,受人指點除了皇祖母,再沒有其他人。
“只是,”胥子澤的嗓音沉下去,一字一頓,“孝康和父皇都不想被那幫老家伙玩弄于股掌——”
他頓了頓,像把未盡的怒意嚼碎了咽下去,“以后三年,父皇和孝康定會極力阻止選秀。孝康只想潛心讀書,順帶幫父皇處理政務,不想浪費時間與他們爭執(zhí),更不想讓他們往后宮塞人。”
最后,他看向景春熙。那一眼里的堅定像釘進木頭的鐵釘,牢牢地,不可撼動。
他聲音輕下來,卻字字溫柔,又似乎在懇求:“正好可以等熙兒三年。若是三年后……還不娶妃——”
他再轉向老夫人時,眼底已是一片燎原的火:“那些老家伙……得掀翻了皇宮。”
看到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居然是在談婚論嫁——你推我不讓、一個十六一個十八,活像市井小鋪里討價還價。
老夫人忍了又忍,終究“噗嗤”一聲輕笑,笑聲里帶著幾分寵溺,也帶著幾分“原來如此”的釋然。
“大皇子如此打算甚好,老身沒有意見,老頭子對大皇子也是贊賞有加的。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待熙兒父母兒回京,大皇子還是要親自登門的?!崩戏蛉烁疫@么說,自然是知道自己女兒的秉性,若是熙姐兒自己喜歡,他們兩人肯定也是樂意至極。
“其余的,全憑大皇子和陛下做主?!崩戏蛉苏f出這句話后,臉上浮現(xiàn)出輕松的神情,滿臉的慈愛和寬容,比知道寧國公府很快就會上門提親,還要高興。
十六其實也不小了,總拖著也有損大皇子在皇室宗親面前的威望,再說,也不能總由著熙姐兒的小性子,這成親的日子得國師來算,哪里由得她挑三揀四。
她邊說邊抬手撫了撫胸口,像是把方才懸著的那口氣緩緩吐出。
本以為大皇子或是陛下對親事另有打算,想臨陣換車。如今看來,竟是大皇子在為熙姐兒細細籌謀,她心頭那點隱憂便像春雪遇陽,頃刻化了個干凈。
“得老將軍和老夫人支持,孝康定不負熙兒,父皇也金口玉言,定在熙兒及笄賜婚。”
胥子澤整肅衣襟,再次拱手,眉宇間的沉郁一掃而空,像驟雨后的青空。
他側過臉,帶著幾分歉意地看向景春熙,原想討她一個笑,誰知那小丫頭卻蹙起了眉尖。
她輕啟粉唇,先極輕地搖了搖頭,又嘆出一口長氣,那氣息像羽毛似的拂過耳畔,“三年后進宮,浦哥兒才十四,也不知道是會不會繼續(xù)往上考?!?p>說罷又搖頭,幅度比方才更小,仿佛連腦袋都懶得動了,只剩眉心那一點愁云越聚越濃,“嗨,尚未娶親,教熙兒如何放心?”
聲音軟軟糯糯,卻偏帶著當家主母的操碎心調子;十二三歲的豆蔻少女,偏要學大人皺眉,倒讓胥子澤心口驀地一揪。
他略一沉吟,溫聲安撫:“浦哥兒現(xiàn)在也是勛貴子弟,是可以進上書房陪讀的,不如讓他進宮如何?這樣你們姐弟可以經常見面,孝康哥哥也可以親自教授弟弟?!?p>話音未落,景春熙已像被點燃的炮仗,“噌”的一下蹦了起來,杏紅裙擺飛出一朵小浪花。
她兩步并作一步撲到對面,一屁股坐到胥子澤旁邊,手肘幾乎挨著他的手臂,只差沒抓住他衣袖使勁搖晃。
“真的嗎?浦哥兒可以跟我一起進宮?”
尾音高高揚起,像檐下雀躍的小雀。
“熙兒!”
老夫人一聲輕喝,帶著三分嗔怪七分無奈,目光像軟尺似的量過去,仿佛下一瞬就要吩咐教養(yǎng)嬤嬤把小姑娘提回去加一堂禮儀課。
胥子澤卻輕抬右手,笑著制止了老夫人,“熙兒還小,這是真性情。”
老夫人清了清嗓子,適時打圓場:“就算不去上書房,也還有大將軍府呢,熙兒不用擔心。”
這是那日得了胥子澤的許諾后,她和老將軍燈下反復合計過的——照顧個懂事的大孩子罷了,休沐愿住外祖家最好,不愿的話,就讓二郎、四郎過去陪讀。
大將軍府新添的下人足足兩排,再撥七八個過去也不過抬抬手的事。
老夫人抬眼,再次看向胥子澤,眼底那抹欣賞幾乎要溢出來——
大皇子這個主意,當真滴水不漏:
一來,兩個外孫不至于長久分離,省得熙姐兒日日牽腸掛肚,在宮里也不安心;
二來,王妃終有宮規(guī)束縛,若弟弟一休沐就往外跑,難免招人非議,如今索性把人也接進宮,名正言順;
三來,浦哥兒休沐仍可出宮,回靖親王府看父母弟妹,也可以順道過來陪他們這兩個老家伙曬曬太陽、說說閑話;
最要緊的是大皇子親自點撥課業(yè),跟宣太傅耳提面命無異,若浦哥兒有心科舉,那便是天降的東風。
思及此處,老夫人心里悄悄地、鄭重地,又給大皇子多添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