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苑面積不小,中路有重華殿,東路有洪慶殿,西有寧福宮。
有一石橋名為飛虹橋,橋用白石建造,刻有龍、魚等動物,栩栩如生,橋下的河流已經(jīng)結(jié)了冰。
蘇晚晚站在飛虹橋上看著不遠處的寧福宮。
“娘親!”硯哥兒裹得嚴嚴實實,像顆小炮彈沖過來撲到蘇晚晚懷里。
娘親第一次接自己學,真是太高興了。
楊稹披著一襲銀灰色大氅走過來,氣質(zhì)清冷出眾,長身玉立,躬身行禮。
“用修見過皇后娘娘。”
蘇晚晚微笑:“有勞楊先生悉心教導硯哥兒,他最近每日回家都念叨著先生?!?/p>
楊稹目光落在硯哥兒身上。
硯哥兒倚在蘇晚晚身邊,黑黢黢的大眼睛崇拜地看著他。
楊稹清冷內(nèi)斂的臉上不免浮上一抹微笑。
他其實并沒有多喜歡小孩子。
只是既然接了這個差事,也花了一番心思去研究如何給三歲孩童啟蒙。
所幸效果不錯。
蘇晚晚讓人奉上謝禮。
其中有一本薄薄的冊子。
“本宮聽聞一樁令人唏噓的故事,正想著如何潤色,讓茶樓酒肆津津樂道,廣為傳頌?!?/p>
“楊先生才高八斗,不知可愿助一臂之力?”
蘇晚晚淺笑著問道。
楊稹周身氣息冷了幾分,臉色也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疏離。
“娘娘明知,無論何事找用修,都不是好選擇?!?/p>
蘇晚晚轉(zhuǎn)身看著遠處湛藍的天空,還有路邊堆積的殘雪,失笑道:“不,楊先生是最好選擇?!?/p>
“只是,您若執(zhí)意迂腐拘泥,本宮也不強求,另找別人就是。”
說著,讓宮人把冊子收回來。
楊稹額角跳了跳,感覺臉上火辣辣的。
說他迂腐拘泥。
他可不正是迂腐拘泥么?
名滿天下的楊大才子,居然勇氣和魄力連一個女人都不如。
他是閣老長子,論出身,論家世,并不比蘇晚晚差。
活得卻如此窩囊。
一朝被蛇咬便畏縮不前。
不過是一次被人構(gòu)陷,科舉失利。
從婚事開始湊合起,他好像突然失去了年輕人的那種銳氣,凡事不求發(fā)錯,只求中規(guī)中矩不得罪人。
感覺身上的枷鎖越來越沉重。
而眼前這個女人呢?
她好像什么都無所謂。
喪夫,奪爵,名聲被污。
每一件都足以讓閨閣女子以淚洗面、一蹶不振的大事,在她面前好像都不值得一提。
她還輕輕巧巧地嫁給了皇帝,成為后宮獨一無二的女人,正位中宮的皇后。
什么都打不倒她。
《桂湖曲》事件中,他們都是受害者。
她云淡風輕不以為意,他反倒束手束腳、瞻前顧后。
他還是個男人么?
楊稹內(nèi)心激蕩。
等蘇晚晚輕移蓮步要離開時,他終于開口:
“娘娘信任是用修之幸,在下愿效綿薄之力。”
蘇晚晚回眸,意味深長地笑了笑:
“此事若有疑難之處,也不必強求,先生告知一事便是?!?/p>
楊稹明知她是在用激將法,卻還是深深吸了口氣,泰然接過宮人手里遞來的冊子。
翻看看了看,當場倒吸涼氣。
兵科給事中自殺舟中案他知道。
居然要被編譯成戲曲唱詞在大街小巷、茶樓酒肆傳唱。
這事矛頭直指大肆索賄的九千歲柳溍。
是要他和柳溍公然打擂臺?
蘇晚晚挑眉:“怎么,先生怕了?”
楊稹當即做出決斷。
“娘娘都不怕,在下怕什么?!?/p>
他師從首輔李東謙,父親是閣老楊廷,論背景可不比蘇晚晚差。
又有蘇晚晚這個皇后做搭檔,如果還怕這怕那,這輩子也沒啥出息了。
蘇晚晚贊許地沖他點頭:“那本宮就等先生佳音了?!?/p>
回到坤寧宮,鶴影還是滿頭霧水:
“娘娘,您怎么就篤定楊先生一定會幫您呢?”
蘇晚晚勾唇輕笑:“看他眼神就知道了。”
蘇晚晚在宮中寄人籬下多年,從小便會的本領(lǐng)就是察言觀色。
旁人得罪柳溍大概得脫一層皮,楊稹卻未必。
世家公子有自己的傲氣,尤其是楊稹這種從小就聲名遠揚的大才子。
鶴影目光閃了閃,崇拜地說:“娘娘,您好厲害?!?/p>
從張詠到楊稹,乃至于劉七,娘娘用的法子全然不同。
蘇晚晚拉著她坐下,認真地問:
“皇上今天問我,要不要給你和武定侯世子賜婚。”
“你自己怎么想的?”
鶴影眼眶紅了,低頭咬著唇不說話。
蘇晚晚摸了摸她頭發(fā),語重心長道:
“咱們雖是主仆,可我也將你當妹妹看待?!?/p>
“你有什么想法告訴我就好,我一定替你做主,不叫你受委屈,嗯?”
鶴影把頭靠在蘇晚晚肩膀上,眼淚越流越多。
蘇晚晚說:“武定侯府雖然尊貴,可你也不差,是我身邊第一得用之人,嫁過去旁人也不敢輕慢你?!?/p>
“只是還得你心甘情愿才好。”
她沒提陸行簡所說的讓武定侯世子拱衛(wèi)宮禁之事,免得鶴影有壓力。
鶴影卻憤憤然:“劉七那個混蛋,我才不要嫁給他!”
蘇晚晚立即明白了她的心思,暗笑不已:
“你要是真看上了他,我求皇上給他賞個官,讓他娶你,如何?”
鶴影頓了一下,隨即頭搖得像撥浪鼓:
“不要。”
“如果沒人要,我就陪著娘娘一輩子?!?/p>
蘇晚晚無可奈何地點了一下她的額頭,“你呀你?!?/p>
男歡女愛最講究你情我愿,勉強是勉強不來的,蘇晚晚也急不得,只是說:
“你去給劉七傳個信,讓他去常德幫我辦件差事?!?/p>
鶴影瞳孔一縮。
常德有榮王,還有雁容。
看來劉七上次捎過來的信非同小可。
……
正旦節(jié)前后,茶樓酒肆、街頭巷尾全都流傳著兵科給事中周鑰自刎于桃源舟中的事跡。
因為改編成膾炙人口的戲曲唱詞,讓人潸然淚下,流傳越來越廣,甚至往全國各地蔓延。
隨即張彩奪人妻妾的故事也流傳開來。
民間對“站皇帝”柳溍和其黨羽的惡行深惡痛絕。
街頭巷尾,怒火中燒的氣氛幾乎席卷而來。
人們都在期待正義的到來,盼著罪犯能夠受到應(yīng)有的懲罰。
陸行簡暫時顧不上柳溍一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北元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