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剛開始的時候,我認為自已又不會鋪墊和渲染,我自說自話,干巴巴的應(yīng)該很快就寫完了。
幸好有大家熱情的互動。
在大家的留言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的問題不單單是風水上問題,于是便又寫到了虛病、性情療法、練功、修心等等。
洋洋灑灑一直寫到了現(xiàn)在,寫著寫著,我自已都不知道正文啥時候?qū)懲炅?,哈哈哈哈?/p>
不知道出沒出乎你們的意料,反正出乎了我的預(yù)料。
(?? ?? ?)
五行簡單,八卦也簡單,九宮圖也不難,難的是經(jīng)驗的積累和靈活運用,需要我們親自多看多驗證。
時間久了,自然就有了陰陽五行的意識。
大家借助九宮圖,既可以正推(擺了什么影響哪里),也可以反推(哪個部位出問題,是因為那里擺了什么影響的)。
術(shù),調(diào)整的是運氣。
當一個人氣機流暢的時候,頭腦清醒,更能發(fā)揮出自已的水平。
但這只在實力相當?shù)臅r候才有用。
在絕對的實力面面前,運氣的作用很小。
小學(xué)一年級的水平,狀態(tài)再好,最多也只能把加減乘除法做出來,做不出來高等數(shù)學(xué)。
所以,術(shù)是助力,但不能執(zhí)迷于術(shù)。
與其四處借力,不如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把自身的能力提上去。
不要貪圖捷徑。
因為我們不知道捷徑通向了哪里,后面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在術(shù)的練習中,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練習一段時間熟練掌握了之后,一定記得要從術(shù)中退出來。
什么叫退出來?
接觸風水,總共有幾個階段,就好像是過馬路。
第一個階段是,什么都不懂。
無知者無畏,閉著眼瞎過唄。
第二個階段是,著急和害怕。
剛開始從完全不懂,到聽說這里不好那里不好,嚇得都不敢住了。就好比以前都是閉著眼過馬路,啥也看不著倒也無所謂。突然睜開眼,看見馬路上車來車往嗖嗖地,反而嚇得不敢過去了。
第三個階段是,回歸理性。
完全懂了之后,就知道規(guī)避了。明白自已與其閉著眼在馬路上橫沖直撞碰運氣,不如把命運掌握在自已手里,謹慎地挑選安全的時機再過去。
如果人生只是為了過日子,這三個階段就夠了。
但是,我們不只是要保護好這個身體,更重要的是要讓靈魂覺醒。
術(shù)是推理,用的是腦子。我們得放下腦子,神性才能出來。
如果一直在分析算計馬路上的車速和距離,那么大腦就一直在工作。
舉個例子。
我們看到一個人,一看她額頭窄窄的、眉毛細細的、眼睛大大的、臥蠶位置色澤青黃、鼻孔朝天、人中短淺、下巴尖尖,下意識就會去分析她為人怎么樣、她老公怎么樣、她財運怎么樣、她健康怎么樣等等。
在剛開始學(xué)習的階段,可以這樣去驗證練習。
但是過了這個階段,我們要有意識地把腦子停下來。
再看到同樣這個人,只是看到她眉毛細,眼睛大,下巴尖……
僅此而已,看到什么,就收到什么,沒有了后面的推理和分析的過程。
看到紅色是紅色,看到白色是白色,沒有誰比誰更好的這種比較或算計的行為。
如果不能主動把腦子放下來,那就多練練【洗心養(yǎng)神功】。(番茄有搜索功能,忘記在哪里可以搜關(guān)鍵詞)
╰ ( ?● ?? ?● )?
在術(shù)之外,更重要的是修心。
小寶寶剛降生時,他們不會動念,不會算計,沒有濁氣,所以都是香噴噴的小寶貝兒。
當人開始為自已這個“小我”算計的時候,我們就脫離了天人合一的狀態(tài),我們不再與無限的愛在一起,于是濁氣越來越重。
明珠蒙塵。
修心,就是洗滌心靈的過程。
清除濁氣,找回那顆像水晶般純粹通透的心,回歸天人合一的狀態(tài)。
可以讀經(jīng),可以持咒,也可以借助法事調(diào)和陰陽。
但這里有很多根本原則,不是讀就行了、念就行了、燒紙就行了這么簡單。
法事前面講過了很多,不要隨便做,這里就不贅述了,只說說經(jīng)和咒。
經(jīng)和咒,都有假的,也就是俗稱的偽經(jīng)、偽咒。
佛與魔是相對的。
佛經(jīng)可以洗滌心靈,魔經(jīng)就能污濁心靈。
佛咒可以鏈接殊勝,魔咒自然就會鏈接到邪惡的力量。
尤其是那種引導(dǎo)人們讀了某個經(jīng)、念了某個咒就能人發(fā)財?shù)?、就能讓自已得到什么好處等等,一定要多加小心?/p>
那種自私自利的引導(dǎo),只強調(diào)“小我”的利益,會把人拽向離天道更遠的方向去。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修行人越修人生路越窄,越修心里越麻木。
他以為自已念的是佛,其實招來的是魔。
【經(jīng)和咒,不要隨便念?!?/p>
如果不會分辨的話,就讀最基本的《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或《道德經(jīng)》、《清靜經(jīng)》等就挺好。
經(jīng)是路徑、是主干、是道路的說明書。
沒必要貪圖太多的經(jīng)。
就像之前寫的佛學(xué)院的案例一樣,經(jīng)書讀得太多了,無數(shù)的條條框框都把自已捆住了,人會離道越來越遠。
有幾本經(jīng)典的經(jīng)書,給我們講一下路在哪里就好,剩下的是去做,而不是一直學(xué)一直學(xué)。
【路(道)是走出來的,不是學(xué)出來的?!?/p>
佛教把開悟的狀態(tài),稱之為“到彼岸”。
想要到達一個地方,得“行”才行啊。(第一個行,是行走的行)
就像個笑話說的:請問出來混,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最重要的是“出來”啊。
(???? ??)???
好多人除了自已念經(jīng),就是勸他人念經(jīng),對社會有實際意義的事兒是一點兒都不干,美其名曰“不貪”。
如果我們有能力搞到很多錢但不去做,主動選擇過著恬然自得的平凡日子,這叫不貪?!局鲃拥?,有選擇權(quán)?!?/p>
但如果自已一無所長,沒能力賺到錢,不得不過著清貧的日子,那不叫不貪,那叫迫不得已?!颈粍拥?,無可奈何?!?/p>
雖然兩者在表相上,可能都是過著普普通通的日子,但是內(nèi)在里卻有著天壤之別。
有選擇權(quán)的人,內(nèi)心是富足的安逸的。
沒有選擇權(quán)的人,內(nèi)心是局促的假清高的。
這兩種不同的心態(tài),對修行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就像丹霞燒佛那個小故事,“選擇不燒佛像”,和“一定不能燒佛像”,兩者相比,后者的心是被禁錮的,是不自由的。
【要想自由,必須要有選擇權(quán)?!?/p>
前面講過,64卦里唯一的一個全吉卦是【謙】卦。
謙卦,上面是地,下面是山。
【有而不顯,才叫謙?!?/p>
前提是得“有”。
有,才談得上選擇權(quán),才談得上要不要謙虛。
如果像只鴕鳥一樣,一頭扎進經(jīng)書里,那不是修行,而是逃避。
在“謙”之前,我們得先“有”。
有健康的體魄,有樂觀的心態(tài),有無窮的智慧,有堅定的信念,有賺錢的能力……
胸中有了溝壑,才有謙虛的資本。
不要讓任何理由成為我們消極逃避的借口。
人人都是未開悟的佛,我們有著佛一樣的智慧和能量。
我們的修行,是要發(fā)掘出自已的生命價值。
一個沒有價值的人,談何拯救眾生?
《太上感應(yīng)篇》有云:“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p>
【行善,是靈魂提升的途徑。】
首先,我們得有能力行善。
其次,我們能把想法落實到生活中,做一個切切實實對世界有價值的人。
如果修行只是懂了一堆的道理,然后拿著這些道理去苛責他人,挑剔別人這里做的不對,那里做的不好,自已心里一點兒溫暖和力量都找不到,還四處去挑剔指責,搞得別人心里也都不痛快,那修的是個啥?
多少人拿著一堆“大道理”去修理孩子、愛人、父母、兄弟姐妹……就是沒反思自已。
當我們看到工作中、生活中,有自已無能為力的事情時,我們要意識到,這是我們自已的能力不足導(dǎo)致的。
如果我們有能力站到更高的位置上,很多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我們沒有能力的時候,注意力要放在提升自已上。】
(づ? ?? ?? ???)づ
心中有愛,眼中有光。
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已,向著我們理想的方向出發(fā)。
(づ? ?? ?? ???)づ
“充滿鮮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我一定會去。
我想在那里最高的山峰矗立,不在乎它是不是懸崖峭壁。
用力活著用力愛哪怕肝腦涂地,不求任何人滿意只要對得起自已。
關(guān)于理想我從來沒選擇放棄,即使在灰頭土臉的日子里。
……
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廣闊不歷經(jīng)磨難怎能感到!
命運它無法讓我們跪地求饒,就算鮮血灑滿了懷抱!
繼續(xù)跑,帶著赤子的驕傲,生命的閃耀不堅持到底怎能看到!
與其茍延殘喘,不如縱情燃燒吧!
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協(xié)直到變老!”
——追夢赤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