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了她每年一千銀的供養(yǎng),五十歲的長輩們每年有幾兩養(yǎng)老的銀子,省著點花亦能衣食無憂。
就像遠伯、遠伯母,若每年能得幾兩碎銀,再不必天寒地凍上山砍柴禾,掏個數(shù)百文便能買回一年冬季所用柴禾。
想了下,又道:“不過,姮事先說清,但凡給族中長輩的銀子,誰若生了私心貪瞞,我勇毅侯府定將以偷盜、侵占的罪名唯他是問。”
一千白銀給族里供養(yǎng)年過五十的長者同讀書的兒郎、女郎,便是衛(wèi)宗源三兄弟也是拿得頗為費力。
畢竟,各自有偌大的家需要養(yǎng)著,三兄弟又皆是清官,靠著一點俸祿,幾間鋪子的收成,外加圣上的恩賞,日子過得尚且還可以。
可每年拿出一千白銀,捉襟見肘,有心而無力。
衛(wèi)姮不過是十六七歲的女郎,竟說拿便拿,著實把族中長輩們都驚到了。
老族長率先道:“姮丫頭不可,你尚未婚配,又有幼弟、庶妹需得照顧,而蘭哥兒雖為世子,但還未入朝為官,并無俸?,更有寡母需你待俸,一家子全靠著你,姮丫頭,我知你是個心善的好孩兒,但切莫逞強啊?!?/p>
一千銀,不是小數(shù)目啊。
雖聽長子說姮姐兒經(jīng)商有方,然,再怎么厲害,一年能掙多少呢?
不可,萬萬不可。
其他長輩們也紛紛道:“好孩子,你有心意族里領(lǐng)了,切不可為難自己啊。”
“是啊,姮丫頭,族中叔伯皆在,哪里需要你一個小姑娘出銀子供養(yǎng)族里呢?便是拿著你給的銀子,也是燙手?!?/p>
“你父親生前已為族里置辦祭田兩百畝,又開墾茶山,托你父親的福,族中已承情侯府很多了,你啊,多攢些嫁妝給自己,不必再為族里操心?!?/p>
多數(shù)長輩還是不愿讓衛(wèi)姮出一千白銀。
自知曉盧氏在侯府苛待衛(wèi)姮兩姐弟,其母章氏又任由兒女被人薄待,受過勇毅侯恩惠的族人大多心生愧疚。
原想著盧氏素有賢名,又住進侯府,想來會照顧好姐弟兩人。
再加上當年族里人在章氏面前受了排頭,說什么如今侯爺戰(zhàn)死,族里突然來人,莫不是想霸占侯府家業(yè),趁機謀奪爵位,氣得當時去上京的族人差點暈厥過去。
回到族里后,便把章氏代盧氏轉(zhuǎn)達的話兒告訴族人們,此后,族中再無人去上京照看兩姐弟,全是盧氏、衛(wèi)宗耀偶爾寫回族里的書信,得知兩姐弟的近況。
不過是說姮姐兒邊關(guān)長大,野性難馴,不服管教,粗言粗語不堪入耳。
又說蘭哥兒桀驁不馴,多次頂撞章氏,使得章氏一氣之下住進郊外的莊子。
著實是讓族里的長輩們驚到,而那盧氏乃范陽世家貴女,亦素有賢名,誰都沒有懷疑信中所說全是盧氏憑空捏造。
三年啊,整整三年,蘭哥兒好歹進了書院,逃離盧氏的苛待,可姮姐兒是日日夜夜受到盧氏的薄待、指責、苛待、打壓、取笑。
甚至連府里的下人都敢欺負她。
可族里卻無一人知道。
如此,他們有何顏面再受姮姐兒的恩惠。
心存歉意的長輩們自然是不要衛(wèi)姮的五千銀,但也有長輩們很是高興的。
尤其是家里供養(yǎng)了讀書郎的長輩,那可太愿了。
讀書是最最費銀錢。
從啟蒙到趕考,哪怕是考個童生,也得大幾十兩。
再要往上考,從縣學到府學,一年比一年的花銷大,上百銀都是需要的。
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戶,靠著賣苦力,跑山貨,傾全家之力供一人讀書,日子過得苦巴巴的不說,妯娌之間還為此鬧過不少矛盾。
以后有了姮姐兒這筆銀子,何須再愁銀子的事呢?
“老族長,既姮姐兒有心,咱們又何必拒絕呢?以后族里的兒郎們有了出息,不也能幫襯著蘭哥兒嗎?”
“那可不僅僅是幫了蘭哥兒啊,還能給姮姐兒撐腰呢。日后姮姐兒在婆家受了委屈,快馬加鞭給族里捎個口信,全族的兒郎出動,定要讓姮姐兒婆家知道娘家人的厲害?!?/p>
媳婦在婆家受了委屈,確實有喊娘家人過去撐腰的。
“老族長是不是還有別的擔心啊?比如說,有時候姮姐兒手里緊,銀子不及時,那也不礙事,有就給,沒有咱不逼著要。”
“是啊,有就給,沒有或是姮姐兒自個缺了、短了,咱們族里一起湊湊,也能為姮姐兒渡過難關(guān)。”
年年一千銀錢,確實也難。
須知天有不測之風云,眼前風光雖好,可以后的日子誰又知曉是好?還是壞呢?
遠的不是,就拿大二房的長子衛(wèi)宗耀來說吧,上京為官,官職雖低,可好歹是天子腳下的京官,娶的又是世家女,日子眼見過越來越好,結(jié)果呢——
眨眼富貴如云煙,忙忙碌碌數(shù)十年,到頭來是一場空。
所以啊,也不能真要姮姐兒年年送一千白銀。
衛(wèi)姮眼前拿出一千白銀倒也很輕松,加之她從盧氏床底下翻出的六萬銀票,拿出其中一萬銀票,都能供養(yǎng)族中十年。
見族中長輩們?nèi)绱送妻o,并體貼自己,衛(wèi)姮心里頭是感激了。
笑道:“姮多謝族長爺爺,諸位長輩體諒。這樣吧,姮若年年風調(diào)雨順,一千銀子按時每年十二月初送到族里?!?/p>
“若當年侯府困難,收支銳減,姮提前告訴族里,來年收入好時再補上。”
老族長還想再拒絕,老夫人做主道:“好了,你們都少說幾句,我這孫女素來有主見,且,腳踏實地,從不大放厥詞,她既是說了,那定是能辦成,諸位也不要再拂了她的好意?!?/p>
“姐兒是個心善的,念著三年前扶棺回上京,諸位叔伯對她的幫助、厚愛,如今日子好起來便想著要幫襯著族里,一大家子,你幫幫我,我?guī)蛶湍?,也是應當?shù)摹!?/p>
“不過,我也將丑話說在前頭啊,銀子到了族里必須得辦好正事,可不能讓那些偷奸猾耍的占了去,寒了其他族人的心?!?/p>
有了老夫人的發(fā)話,老族長也沒有再推辭了。
族里也確實需要一些銀錢才成,他家三子每年每人會捎五百銀,可總是不夠。
尤其前年大旱,鄰鄉(xiāng)許多村戶賣兒賣女方活下來,也就是渠縣衛(wèi)氏,靠著一年一年供養(yǎng)到族里的銀子,齊心合力共渡難關(guān)。
沒有再推薦辭的老族長道:“姮姐兒,我代表全族謝謝你了?!?/p>
“銀子你放心,此乃救命、救急的銀子,誰若起了異心,誰便是族里的罪人,族里把將他全家趕出渠縣,從此與我衛(wèi)氏再無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