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晚秋挑眉,靜靜地看著他,想聽聽他能憋出來什么屁。
“你看咱們分開吃也挺久了,爸媽歲數(shù)大,兒媳婦又懷孕,原來確實是我們態(tài)度不好,這我替他們給你道個歉?!?/p>
“但以后能不能不鬧了,咱們一家子好好過日子?!?/p>
蘇晚秋冷笑,“好好過日子的意思就是讓我養(yǎng)著你們一家子是嗎?”
“什么叫我們一家子?建強建軍不是你兒子啊?”
別說,還真有一個不是。
蘇晚秋再次躺下,“你把我閨女趕去窩棚,你媽又撕了小娟的書,然后你現(xiàn)在跟我說一家人好好過日子。”
“有時候我都在想,你這老師是怎么當上的?靠不要臉嗎?”
“你!不可理喻!”任志明氣得臉紅脖子粗。
“那就別理,千萬別理!”
蘇晚秋翻身睡覺。
任志明一肚子氣,沒地方撒。
蘇晚秋原來是營業(yè)員,倒還好,升了組長脾氣也大了。
現(xiàn)如今人家是主任了,給任志明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動蘇晚秋一下。
只要蘇晚秋給他貼張大字報,他就能被鎮(zhèn)上那群戴紅袖章的人打死。
第二天一早,蘇晚秋帶著楊婉和齊兵去供銷社上班,然后自己送任娟任云去上學。
這一路上,聽到任娟說,她才知道。
秦桂芬一聽說她被困在了農場,第二天就不讓任娟去上學了。
任娟不能出門,就偷偷在家里看書練習,結果昨天晚上被秦桂芬知道了,這才有了撕書的事。
琉河鎮(zhèn)小學和初中在一起,把任云送走,蘇晚秋跟著任娟來到她們老師的辦公室。
任娟的班主任姓蔣,也是三十多歲的女人。
她和任志明曾經是同學,但因為任志明本身家庭成分不好,在加上他當老師的時候,說過一些激進的話,所以到現(xiàn)在還在生產隊改造。
其實這兩年,很多老師都已經返崗了,任志明只不過差點運氣。
蔣老師見到任娟和蘇晚秋,立刻站了起來,“蘇組長,上周任娟的奶奶來學校說要給她辦退學,這是怎么回事?”
蘇晚秋成為代理主任的事還沒傳開,所以蔣老師還是稱呼她組長。
“蔣老師,真是對不起啊,她奶奶老糊涂了,我已經批評過他們了,任娟不退學,您看能不能和校長說一聲?!?/p>
“蘇組長,任娟學習很好,回回都是班上第一,雖然現(xiàn)在不用高考,但上完高中對她個人來說那肯定也是有幫助的?!?/p>
“我根本就沒給她辦退學手續(xù),本來還想周一去你們家找你談談呢。”
蘇晚秋連連道謝,“太好了!謝謝您?!?/p>
“正好您今天來了,我還有點事想說,咱們鎮(zhèn)上的高中部就兩個班,資源也不好,我的想法是,讓任娟爭取一下,去縣城上高中?!?/p>
蔣老師的話說到蘇晚秋心里了,她本來還想在升學考試之前找她來說這件事呢。
兩年后就要恢復高考了,如果可能的話,任娟正好能參加第一屆高考。
在琉河鎮(zhèn)上高中,那她基本沒有考上的希望。
所以蘇晚秋也想讓任娟去縣城里上高中。
“蔣老師,那當然是好??!縣城里的高中,我見過,又大又氣派,而且從那出來的學生都能分到好工作呢?!?/p>
“任娟升學考試肯定沒問題,就是這推薦信...”
蘇晚秋明白蔣老師話里的意思了。
她能在公社工作,那是因為救過前任縣委書記的命,如果按照家庭成分,輪也輪不上她。
任娟的家庭成分不好,想去縣城上高中就必須有推薦信。
如果是兩個月前,蘇晚秋都不敢想,但現(xiàn)在可不是從前了。
別說琉河鎮(zhèn)了,就算是第一書記于東方的推薦信,她都能想辦法要來。
“蔣老師,推薦信的事包在我身上,您就放心吧。”
“小娟就交給您了?!?/p>
“行,既然你這么說,我就不愁這件事了?!?/p>
從學校出來,蘇晚秋遇到了很多去公社上班的人。
所有人見到她都是滿臉笑容,一口一個主任叫著,別提嘴有多甜了。
逢年過節(jié),像那種煙酒糖布這類的緊俏貨,可不是光有錢和票就能買到的。
但如果供銷社主任說句話,那什么東西買不著???
回到供銷社,史桂霞又開始往她身上湊,蘇晚秋警告了她幾次,才收斂。
楊婉跟著謝秀花學習,她有文化,半天就把柜臺這點事摸得門兒清。
而且人還勤快,態(tài)度也好,供銷社前前后后的人對她印象都不錯。
至于齊兵,人冷話少,但活是真不少干,雖然不怎么和人說話,但大家都看在眼里,知道這人就是個悶聲驢。
蘇晚秋在前面站了半天,看到楊婉上手了,下午這才去后院辦公室,開始對賬和梳理供銷社的貨物清單。
下午,鎮(zhèn)上郵局的人來送報紙,照例給供銷社主任辦公室也送了幾份。
蘇晚秋忙完手上的工作,就看起了報紙。
平時在柜臺上,也沒工夫看這個。
松山縣歸南元市管理,所以每次都會有一份南元市的報紙。
蘇晚秋隨意地看著,結果在南元文化局的專欄最下面看到了征稿活動。
這是一個關于歌頌農民的散文征稿,一旦征用,稿費要40塊呢!
蘇晚秋想起前世跟著那位老教授學習的時候,在她家看了很多書。
現(xiàn)在她還能想起來那些書上寫的內容。
既然重生了,這些知識必須利用起來??!
蘇晚秋沒有猶豫,她從抽屜里拿出紙筆,一手瀟灑的行楷躍然紙上。
她回憶起看過的一本書里,關于土地和農民的文章,又結合自己的想法組合拼接,很快就寫出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散文。
而且她在散文的最后,還用鋼筆畫了一幅農民耕作的畫。
專欄里要求,要用筆名,蘇晚秋想了半天。
最后在信封的寄信人那寫下了“正初”兩個字。
下班的時候,蘇晚秋把這封投稿的信放進了路邊的郵筒里。
她只是覺得投稿挺新鮮,并沒當回事,所以很快就將這件事忘了。
這幾天,楊婉住在家里,晚上經常給任娟輔導功課。
蘇晚秋沒事就會去聽,也當是上課了。
有時候,她會在西廂房看那些買來的高中教材,有看不懂的地方就請教楊婉。
楊婉也樂得為蘇晚秋答疑。
每天蘇晚秋白天上班,晚上學習,周末去看大女兒。
一轉眼就過了去一個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