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秦府門前,那位身形佝僂、白發(fā)蒼蒼的老夫人,身旁還站著一個孩子。
李徹就知道,此刻他必須走下這鑾駕了。
什么帝王威儀,在這一刻都及不上對忠臣遺屬的那份承諾。
他當即對身旁的秋白低聲下令,清出一條通往秦府門口的路。
親衛(wèi)們立刻行動,在鑾駕與秦府大門之間的道路上,建立起一道堅固的人墻,將洶涌的人群隔開。
更有手持火槍的精銳士兵,迅速進入街道兩側(cè)商鋪的二樓,占據(jù)制高點和狙擊位置。
承諾要兌現(xiàn),但小命也要有擔保,尤其是火槍逐漸成為主武器的今天。
李徹可不想像肯尼迪那樣‘腦洞大開’。
一切準備就緒,李徹整理了一下衣冠。
隨后在無數(shù)道好奇的目光注視下,穩(wěn)步走下了鑾駕。
街道兩側(cè)的百姓們也都安靜了下來,好奇地伸頭張望,竊竊私語。
也不知這府里住的是何方神圣?
竟能讓新皇帝在入主皇宮這等大事面前,特意停下鑾駕,親自前往?
秦府......除了那秦會之外,沒聽說過朝上有哪位姓秦的大人物啊?
至于那秦會之,早就帶著家人逃之夭夭了。
而李徹緩緩秦府門口走去,看向站在府門石階下的秦老夫人,林氏。
幾年不見,這位老夫人顯得更加蒼老了。
歲月的刻刀在她臉上留下了更深的溝壑,背也更駝了,頭發(fā)完全變得花白。
唯有那雙眼睛,依舊帶著歷經(jīng)風霜后的堅韌與清明。
她看到李徹走來,倔強地推開了想要攙扶她的兒媳趙氏,隨即顫顫巍巍地向前走了幾步,便要向李徹跪下行禮。
李徹哪敢讓長者跪自己,他連忙快走幾步,在秦老夫人膝蓋即將觸地之前,穩(wěn)穩(wěn)地扶住了她的雙臂。
“秦老夫人,您這是做什么?”李徹語氣中帶著一絲埋怨。
林氏搖了搖頭,聲音有些沙啞:“陛下還能記著老身這風燭殘年之人,已是天恩浩蕩,老身不能因為陛下念著秦家,便失了禮數(shù)?!?/p>
李徹心中涌起一股酸澀,嘆了口氣:“是朕食言了,這么久才來見您?!?/p>
“上次回京變數(shù)太大,朕自身尚且難保,只能倉促逃離帝都,實在無法脫身前來府上探望,每每思之,心中愧疚?!?/p>
林氏連忙道:“陛下言重了!國事為重,陛下能于萬忙之中還記得秦家,老身......已是感激不盡?!?/p>
她的話語真誠,眼神更是明亮,能聽出來是真的沒有絲毫埋怨。
李徹點了點頭,目光轉(zhuǎn)向林氏身旁那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
孩子約莫五六歲年紀,正睜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毫不怯場地打量著李徹。
眉宇之間,依稀能看出其父秦旌的幾分影子。
李徹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問道:“此子便是秦卿的兒子吧?今年幾歲了?”
一旁的秦旌遺孀趙氏,眼圈微紅地回道:“回稟陛下,正是亡夫遺子,今年......六歲了?!?/p>
林氏則輕輕拉了拉孫兒的衣袖,低聲道:“還不見過陛下?”
那小男孩聞言,立刻有模有樣地整理了一下衣衫,對著李徹規(guī)規(guī)矩矩地作了一個揖,童聲清脆:
“小子參見陛下!”
他伸手,輕輕拍了拍他的小腦袋,笑道:“歲數(shù)倒是正合適,與朕的長子年紀相仿?!?/p>
“朕當年曾說過,待你長大些便讓你入宮,給朕的兒子做伴讀,今日正是朕實現(xiàn)諾言的時候了。”
林氏和趙氏聞言,皆是渾身一震,眼中瞬間爆發(fā)出驚喜之色。
她們?nèi)f萬沒有想到,當年陛下為了安撫她們而說出的一句話,過去了這么久竟然還記得如此清楚,并且真的要兌現(xiàn)了。
李徹看著她們激動的神色,目光隨即掃過秦家一眾女眷。
看她們身上的衣服雖無補丁,但布料普通,顏色素凈,顯然日子過得并不寬裕。
他眉頭微蹙,不由得問道:“老夫人,當年朕離京時不是留了些金銀給您,怎么府上......”
他語氣一頓,眼中閃過一絲冷意,“可是京中有人欺你們?”
倒是當時的自己沒考慮到這一點,秦府一家沒有成年男丁,很容易被其他人欺負。
很好......自己剛到帝都,也不能只施恩,怎么都得殺幾個人立立威。
林氏見李徹似有怒意,連忙解釋道:“陛下息怒!并非有人欺辱,陛下當年所賜都被老身用了?!?/p>
“哦?”李徹有些好奇,“老夫人將錢用在了何處?可是身體不好,求醫(yī)了?”
不等林氏回答,一旁的小男孩開口道:“請陛下莫要責怪祖母,祖母拿錢蓋了學堂,收了好多讀不起書的哥哥們念書!”
林氏連忙拽了小男孩一把,剛要開口責怪。
李徹卻是打斷道:“老夫人,果真如此?”
林氏點了點頭,接過話頭,語氣平靜道:“回陛下,老身見京中一些寒門學子因家道中落,或是斷了資助,無法繼續(xù)進學,實在可惜?!?/p>
“便用陛下所賜,在城西置辦了一處院落,請了先生,讓他們能有個讀書的地方?!?/p>
“這些人沒有世家根基,若能學有所成,將來或也可為陛下所用,報效國家?!?/p>
說著,拉了一下身旁的小孩子:“這孩子如今也在那學堂中啟蒙,若是入宮伺候皇子,也不至一問三不知?!?/p>
李徹聞言,卻是愣住了。
秦老夫人明明自家生活簡樸,卻將巨額賞賜用于興辦義學,培養(yǎng)寒門子弟。
李徹只覺得一股感動涌上心頭。
老夫人這是將自己賜予的恩典,轉(zhuǎn)化為了對國家未來的投資,以此來報答君恩。
怪不得......怪不得能教養(yǎng)出秦旌那樣忠勇剛烈的兒子。
這樣的家風教出的孩子,別管學問如何,心性品行絕不會差。
留在皇子身邊做伴讀,不僅足夠,甚至是去病他們的福氣。
李徹目光更加柔和,摸了摸小男孩的腦袋:“你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也不畏懼,脆生生地回道:“稟陛下,祖母為我起名為瓊?!?/p>
李徹笑著點了點頭:“好名字,秦瓊......嗯?秦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