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一次?
竇建德對這件事情有些疑慮,他看著那蠻夷男子說道:“其余的我倒是能夠理解,只是這....只能出手一次是什么意思?”
他的神色有些危險:“難道....你們不愿意全力幫助我?”
“還是說,你們暗中找尋的還有其他的人?”
蠻夷男子看著竇建德貪婪而又頗為肅穆的神色,看穿了他眼眸伸出的那一縷忌憚,當(dāng)即啞然失笑。
“先生說笑了,我們從來不會做這樣子的事情?!?/p>
他輕聲說道:“是因為陳氏?!?/p>
“先生覺著,陳氏會眼睜睜的看著蠻夷之輩參與到中原王朝正統(tǒng)的爭奪當(dāng)中嗎?”
“對于陳氏來說,哪怕是上位的是一個蠢貨,也絕對不想上位的是一個與蠻夷之人勾連甚重的人?!?/p>
“所以,我們只能出手一次?!?/p>
“這一次我們可以找到機會、找到理由,甚至陳氏也不會管這一次的事情,但若是我們接二連三的出手,只怕.....”
竇建德神色一變,他看著蠻夷男子,心中有些許忌憚。
這么說吧,得到了蠻夷男子的幫助他不一定能夠一統(tǒng)天下,但若是被陳氏反對,他是一定不能夠完成統(tǒng)一的。
所以他此時有些想要放棄了。
“那你們之前所說的,要幫我建立一支士卒.....那這支士卒不會被陳氏所攻訐嗎?”
或許是看出來了竇建德眼睛中的猶豫和害怕,蠻夷男子當(dāng)即說道:“這一點竇先生不必擔(dān)心,這一支士卒大多數(shù)是蠻夷與漢人通婚之后生下來的孩子,他們的身上有漢人的血脈?!?/p>
“更何況,這一支士卒中,其實大多數(shù)都是普通人?!?/p>
“他們,陳氏是能夠容得下的,這也是為什么我所說只能夠為先生提供一支士卒的原因——這樣子的士卒,他們十分強悍,可以以一當(dāng)十,但數(shù)量卻并不算多,頂多有個數(shù)百、上千人?!?/p>
“這一支力量能夠成為先生最初力量的根基,可以幫助先生在最開始的時候,在小地方攻城略地,以此來吸引真正的力量。”
蠻夷男子的臉上帶著含蓄的笑容:“等到先生需要攻打天下,占據(jù)天下為帝王的時候,只是數(shù)千人的力量并不可能威脅到先生的力量,更何況,真等到那個時候,這數(shù)千人或許早已經(jīng)死的只剩下幾十個老卒了。”
“陳氏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這一支士卒是我們能夠為先生提供的?!?/p>
這一瞬間,竇建德猛地松了口氣,他明白,這一支士卒其實就是蠻夷給自已提供的“成長基金”,目的是為了幫助自已在前期建立起來一個勢力,拉攏起來一批人馬——或者說的更加明白這一點,這一批千人左右的人馬,就是給他用來拼殺的。
就是給他送來用來送死用的。
竇建德這才是松了口氣,看著蠻夷男子說道:“你們準備的很妥當(dāng),那么我也不能夠只單純享受?!?/p>
“你們的請求,待到我君臨天下的時候,便應(yīng)允給你們?!?/p>
蠻夷男子這才松了口氣,事實上這就是他們的所求——至于什么他們也想從龍之功站在中原的頂峰,成為下一個獨孤門閥?
開玩笑,他們才沒有那么大的野心。
那一批有野心的人正在在找別的辦法,而他們這一批人只想要延續(xù)族人的生存罷了。
或者說,這也是他們的一種辦法。
一些人做好人,做中立派,另外一些人則是做壞蛋。
就像是那些被送來當(dāng)做是“犧牲品”的士卒一樣,那些壞蛋,乃至于他們這些好人,都不過是犧牲品而已。
那些壞人在外面尋找其他的辦法——若陳氏并不介意他們成為從龍之功呢?他們不也可以當(dāng)門閥?若是介意.....?那都是那些極端的蠻夷之人做的??!跟我們這些好人沒關(guān)系。
他們這些好人也同樣是在犧牲,犧牲自已的一切尊嚴,千方百計的送自已的族人去死,在自已的族群中留下一個丑陋無比的名聲,目的是什么?目的是為了讓族群真正的融入中原。
至于普通人?普通人自然也在犧牲。
犧牲自已的性命,為后人換取一個朗朗乾坤。
所有人都在犧牲而已。
他們本身就是一體的——所謂的好人,所謂的壞人,所謂的中立派,其實都是一派的,他們的目的就只有一個。
獲得最后的成功和勝利。
當(dāng)然,這些就不需要告訴竇建德了。
竇建德看著面前蠻夷男子臉上的誠懇,心中帶著些許舒緩的情緒,他看著男子說道:“那....我便等著你們的好消息了!”
這些人要準備刺殺皇帝,他當(dāng)然是樂意之至了。
皇帝一死,天下大亂,到那個時候他就可以圖謀一下這天下江山了。
.... ....
皇宮之中
楊廣的眉宇中帶著幾分如同細雨一般的哀愁之色,他輕聲嘆了口氣,身旁的裴世矩面容卻并沒有什么變化。
“陛下,臣....已經(jīng)準備好了?!?/p>
楊廣輕輕點頭:“既如此,那便開始吧。”
“朕也很想知道,這天下.....到底有多少人想要殺了朕!”
... ....
大業(yè)八年,春。
大隋和高句麗的第二次戰(zhàn)爭落下了尾聲,在這一場戰(zhàn)爭中,高句麗依舊是沒有占到好處,并且準備投降。
而恰在這個關(guān)頭,皇帝楊廣卻表示自已準備南下,前往揚州去賞花——這一決定傳出之后,整個天下人都覺著可笑。
一國的皇帝陛下放著朝政不去處理,反而是一心奢靡享受?
不少大賢在這個時候,徹底的放棄了大隋,他們心中的王朝,絕不應(yīng)該如此——當(dāng)然了,這其中有多少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大隋的乏力,知道天下將亂,就不知道了。
.... ....
大業(yè)八年,春,三月。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這話說的不錯,在那浩浩蕩蕩的大運河之上,一艘巨大的龍舟在水面上航行。
這便是....天子楊廣的龍舟了。
而此刻,無數(shù)雙眼睛就盯著這龍舟,時刻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