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臣顫巍巍地站出來,手中的笏板幾乎要舉過頭頂,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卻異常堅定:“陛下,此法一旦施行,必將動搖國本,祖宗之法不可輕改??!”
話音未落,另一位大臣已跨前一步,滿臉怒容:“陛下,此法看似利民,實則害國,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群臣情緒激動,有的甚至開始相互推搡,朝堂之上亂作一團,平日里莊嚴(yán)肅穆的氣氛蕩然無存。
李世民看著殿內(nèi)炒作一團的眾人很是生氣!平日里口口聲聲為天下萬民謀福祉。
可如今一旦涉及到他們的利益,真實的面目就顯露出來了。
好在那些秦王府的老臣還是站在他這一邊的!
只見房玄齡率先站出來朗聲道:“諸位言之差矣,新法非但無害,實乃救國良策。
試問,若百姓衣食無憂,何愁國家不興?諸位與其阻撓新法,不如齊心協(xié)力,共謀國是,方不負(fù)陛下一片苦心?!?/p>
房玄齡話音剛落,就見長孫無忌緩緩走出隊列,神色凝重而堅決,他目光掃過喧囂的群臣,聲音沉穩(wěn)有力:“諸位同僚,吾等身為大唐之臣,當(dāng)以國家為重,百姓為先。
新法之行,利在千秋,吾等豈能因一己之私,阻國家興盛之路?吾長孫無忌,全力支持陛下新法!”
言罷,他深深一揖,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
緊接著,程咬金大步流星,豪邁之聲震響殿堂:“俺程咬金是個粗人,但也懂得一個理兒,百姓好了,國家才能好!
陛下推行的新法,俺第一個贊成!
誰要是敢阻攔,可別怪俺的拳頭不認(rèn)人!”
那混不吝的模樣,讓原本躁動的朝堂為之一靜。
其余秦王府的老臣,雖然沒有開口,但他們默不作聲站在三人身后的行為表明了一切!
只要是陛下做出的決定,他們都會堅定的支持下去。
其余還未開口的,如褚遂良、蕭瑀等人,以他們的政治目光,自然能看懂這兩條政策能給國家?guī)矶啻蟮暮锰帯?/p>
但他們并不想表態(tài),因為這新政有利于國家,但不利于他們自身利益。
保持中立態(tài)度就已經(jīng)是忠君愛國了!
李世民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心中有了數(shù),他不在乎有人反對!
反對又如何?有人反對就不去做了嗎?
那這天下到底是誰說了算?
于是他不再給眾人辯駁的機會,直接開口宣布:“朕意已決!青州推行新政,反對者逐出本朝,永不錄用!”
話音未落,整個朝堂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籠罩,瞬間安靜下來,只余下李世民那不容置疑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響。
李世民眼神深邃,掃視過群臣,每一道目光都像是一道利劍,穿透那些試圖阻撓變革的虛偽面具。
他倒要看看,還有誰敢這么頭鐵,敢站出來!
這時,幾位御史猶如嗅到血腥的獵犬,眼中閃爍著狂熱的光芒,他們相互對視一眼,仿佛達(dá)成了某種默契。
這可是千古留名的好機會呀!
想到這,領(lǐng)頭的御史猛地向前幾步,額頭青筋暴起,聲音因激動而略顯尖銳:“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變!此乃我大唐立國之本,若輕易更易,國將不國!
若陛下執(zhí)意為之,我等寧愿以死明志,就撞死在這大殿之上,以血濺龍袍,警醒陛下!”
言罷,他竟真的開始解袍露肘,一副視死如歸的模樣,其余御史也紛紛效仿。
朝堂之上,一時劍拔弩張,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李世民更是面色一變,本來有魏征的存在,他還能落一個美名!
要是讓他們撞死在這大殿上,那他拒絕納諫的名聲可是就洗不清了!
可這新政關(guān)乎國家利益,社稷穩(wěn)定,不能因為一點挫折就不往下推行!
一時之間,李世民也犯了難...
李承乾見狀,當(dāng)即開口說道:“起居郎裴行儉!本宮命你將此次朝會記錄印刷萬份,貼滿長安城大街小巷!
并且安排識字兵丁晝夜不停解釋其中含義,務(wù)必要讓百姓都知道這群御史阻攔的是什么利國利民的好政策!”
說罷,他又看向那幾個御史。
“你們不是要名嗎?本宮成全你們!”
李承乾的話語如同驚雷般在朝堂上炸響,他目光炯炯,望向一旁早已待命的起居郎裴行儉。
裴行儉聞言神色一肅,一本正經(jīng)的開口:“太子殿下放心,滿朝文武所言,在下一字不差的都記下了!
保證不會有任何疏漏!”
此言一出,幾個御史瞬間背后滲出了冷汗。
李世民見這招有用,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
他環(huán)視四周,最終目光落在那些御史身上:“身為言官,爾等以死明志不就是為了博一個身后名嗎?
但為國者,當(dāng)以民為先,法隨時變,方能長治久安。
爾等若真為大唐社稷著想,何不將這股熱血,用于輔佐新法?
說來說去,凈是一幫自私自利之徒罷了!若不是還需要你們監(jiān)督百官,朕真想駁了爾等御史這聞風(fēng)奏事之權(quán)!”
此言一出,一眾御史臉色驟變,他們面面相覷,眼中的狂熱逐漸被恐懼所取代。
領(lǐng)頭的御史嘴唇微顫,額頭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滴落在冰冷的大理石地面上,發(fā)出細(xì)微卻清晰的聲響。
其余御史也紛紛垂下眼簾,不敢與李世民那銳利如鷹隼的目光相對。
朝堂內(nèi),空氣仿佛凝固,只能聽見他們急促而不安的呼吸聲,以及遠(yuǎn)處偶爾傳來的更鼓聲,在這緊張的氛圍中顯得格外刺耳。
過了一會兒,那幾位御史終于承受不住這股無形的壓力,他們顫抖著聲音,低聲告罪:“陛下圣明,臣等知錯!”
李世民擺了擺手:“既已知錯,那就要改!爾等先退下,莫要耽誤議事!”
幾位御史狼狽退下后,李世民目光一轉(zhuǎn),落在其余眾臣身上:“諸位愛卿,推行新政一事,爾等可還有異議???”
眾人面面相覷,出了這么一檔子事誰還敢跳出來指摘?
如果真的那樣做了,恐怕史書上就會記載其乃沽名釣譽之徒!
新政推行,勢不可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