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升起,驅(qū)散薄霧,九重宮闕如鎏金巨獸沐浴在金光中。
隨著一聲“退朝”,朱漆宮門次第洞開,文武百官魚貫而出,緋紫青綠的袍角在階前分流,各自奔赴衙署。
軒轅璟穿著織金深紫蟒袍,烏靴踏過白玉階,經(jīng)通稟后進入御書房,匯報私鑄軍械案的進展。
“瑙城?”皇帝輕呷熱茶,半垂的眼眸里暗流涌動,“怎么查到那兒去了?”
前幾日裴肅進宮,狀告幽州守將劉柯,殘害我軍兵士,削弱邊防,為月氏族大開方便之門,事后將罪責(zé)推給斥候小隊,枉殺三十二人。
呈報的證據(jù)里有十余封劉柯和月氏族往來的親筆信。
最近的一封,正是敲定陷阱細節(jié)。
設(shè)在何處,應(yīng)由哪條路進入,攜帶多少人馬,月氏族將趁機掠奪哪座邊鎮(zhèn),全都一清二楚。
龍顏震怒,當(dāng)即命人找來劉柯的告罪書核對筆跡。
太子巡邊,數(shù)月前在幽州待了近二十天,上報斥候瀆職一事時,曾夾帶一封劉柯親筆寫的告罪書,稱愿領(lǐng)失察之責(zé)。
對比親筆信和告罪書的筆跡,并不相似。
若是換個人,皇帝可能直接就以親筆信真?zhèn)未嬉山o駁了。
這告的不僅是劉柯,更將巡邊的太子推到了風(fēng)口浪尖。
可呈報之人是裴肅。
不畏人忌,不懼天誅的裴肅!
這家伙拗起來,他這個皇帝說話都不好使。
與此同時,還發(fā)生了其他事。
關(guān)押幸存斥候的兵部大牢遭人血洗,死了七十余人。
本該回京的太子忽然折去幽州,至今不曾呈報緣由。
現(xiàn)在阿臨又說私鑄軍械案與瑙城有牽扯……瑙城正是幽州的府城。
兩件案子并到一處,太子所處的立場就十分微妙了。
短短數(shù)息,皇帝思緒發(fā)散,如一陣無形的颶風(fēng),從京都卷向千里之外。
跟前,軒轅璟回話。
“兒臣在半月佛斗場密室中發(fā)現(xiàn)十余件黃玉擺件,皆查不到來處,由此懷疑他是否經(jīng)常前往盛產(chǎn)黃玉的幽州。幽州毗鄰月氏族,月氏族亦有鐵礦,故派人潛去瑙城暗查?!?/p>
軒轅璟雙手呈上一本賬冊。
“星羅衛(wèi)找到地下鑄造坊兩處,查獲弓弩一百二十八套,鋼刀三百整,箭矢五百發(fā),以及剩余生鐵一千四百斤?!?/p>
“另抓獲鐵匠十二人,月氏族涉案者七人,得到三本賬冊。經(jīng)比對,賬目往來與半月佛那本賬冊極其相近,每筆交易有兩成出入,乃是月氏族的人吃了回扣?!?/p>
皇帝一邊翻賬冊,一邊問:“他們可有指認,是何人向其購買生鐵?”
“指認了。”軒轅璟忽然笑起來。
皇帝疑惑的抬頭看他,“指認何人?”
軒轅璟報出自己名諱,“昭王軒轅璟。”
“呵!”
皇帝冷笑一聲,將賬冊扔到桌上。
軒轅璟繼續(xù)說:“七名月氏人口徑統(tǒng)一,皆稱是昭王軒轅璟派人向他們購買生鐵鑄造軍械,再偽裝成來往兩地的玉商,將軍械運回京都。”
皇帝走向御案,背光而立,左手按在鎏金蟠龍椅的扶手上,右手扶腰,抬頭望著椅子后的九龍壁。
“這倒是有意思了。月氏族難道不知昭王雙目有疾?”
“當(dāng)然知道?!避庌@璟上前兩步,“他們供述,昭王雙目有疾,在京都備受輕視,故買鐵鑄械,以強自身?!?/p>
皇帝坐到椅子上,龍顏不辨喜怒,“編得還挺圓?!?/p>
軒轅璟上前,目光堅毅,“父皇,兒臣請旨,親赴幽州徹查此案,誓要揪出私鑄軍械者,以正國法?!?/p>
指尖輕叩青玉鎮(zhèn)紙,皇帝神色復(fù)雜的審視下方的兒子,幾不可聞的一嘆。
“幽州風(fēng)大塵重,恐于你雙目有害,朕已命裴肅前往幽州徹查劉柯,你給他去個信,讓他順道將軍械案一并查了?!?/p>
案子得查,但不能阿臨去查。
不管此事是否牽連太子,他去查,都將引發(fā)朝堂猜疑,更可能讓兄弟離心。
軒轅璟像是后知后覺想到這一點,神色微變,而后道:“兒臣遵旨?!?/p>
皇帝心下煩悶,揮手示意他退下。
軒轅璟站著不動,拱手道:“父皇,西山秋狩,可否讓永昌侯府繼女陸未吟隨行?”
皇帝劍眉微挑,“為何?”
“兒臣前幾日在酒樓撞見陸未吟和軍器監(jiān)陶直之女陶怡,倆人因為各自的丫鬟鬧起沖突。兒臣見陸未吟行止失儀,就罰她抄寫百遍女訓(xùn)女戒?!?/p>
“原以為事情到此為止,沒想到事后陶周氏找去侯府,也不知道說了什么,將老太君給氣病了。兒臣得知后登門探望,老太君始終稱病不見?!?/p>
軒轅璟光挑能說的說。
陶夫人確實登過永昌侯府的門。
這婦人是個護犢子的,又是炮仗脾氣,得知閨女在外頭受了委屈,別說一個永昌侯府,就是龍?zhí)痘⒀?,也要去討個說法。
巧了,老太君也是個護短的。
不僅護短,還有大智慧。
先將人劈頭蓋臉罵一頓,罵完就癱在椅子上說心口疼,叫人去請大夫,陶夫人一句整話都沒說出來,氣得臉都綠了。
皇帝不明內(nèi)里,一聽說老太君病了,當(dāng)即擱下茶盞,臉色難看。
兩個小姑娘能鬧多大事,不外乎幾句口角之爭,皇帝日理萬機,也懶得追問細節(jié)。
他對陸未吟印象極佳。
小姑娘熟讀兵書,較武臺救人有膽有識,也有真本事。
阿臨說她行止失儀,想來也就是習(xí)武的姑娘,性子跳脫一些。
這陶家也真是不像樣子,阿臨既已罰了百遍抄寫,居然還找上門去,還把老太太給氣病了……永昌侯夫婦巡稅未歸,留下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無人看顧,倒顯得誰都能去欺一頭。
皇帝很快明白了兒子的意思。
伴君秋狩,既能安撫老太君,也能在群臣面前彰顯器重。
他本來就有打算讓蕭家人隨駕,可阿臨為何指明要陸未吟去?
皇帝眼中多了幾分深意,“那蕭家三小子……”
軒轅璟道:“蕭西棠領(lǐng)了任書,已經(jīng)到京畿衛(wèi)任值了。”
皇帝恍然。
既已赴任,確實就該以公務(wù)為重,沒理由為秋狩耽誤公事。
翻開一本奏折,皇帝拿起朱筆埋首御案,“行,那就叫陸未吟去。”
軒轅璟行禮告退,回去后寫了封信讓人送去幽州給裴肅。
其實這就是裝裝樣子。
他早料到皇帝不會讓他去查,裴肅離京前兩人私下碰過面,該交代的都交代了。
另一邊,皇帝讓人去永昌侯府傳口諭,讓陸未吟隨駕從狩。
日光漸盛,直剌剌地穿透雕花槅柵,在御案前投下一片明亮的光斑。
皇帝擱下筆,揉了揉發(fā)澀的雙眼。
吳盡言進來奉茶,“皇上,歇會兒吧,龍體要緊?!?/p>
皇帝捧著茶盞沒作聲,目光隨意垂落在筆尖那點朱紅上,想到兵部大牢遭人血洗一事。
劉柯遠在幽州,若血洗大牢真是沖著那兩個斥候去的,又是誰在京都發(fā)號施令?
“皇后最近在忙什么?”皇帝語氣隨意的問。
作為內(nèi)侍監(jiān)大總管,不光是侍奉皇帝,還得兼當(dāng)天子耳目。
吳盡言恭敬回話,“皇后娘娘一直在鳳儀宮誦經(jīng)念佛,晴時偶爾到御花園轉(zhuǎn)轉(zhuǎn),除此之外幾乎沒出過宮門?!?/p>
皇帝放下茶盞,起身,“走,看看去?!?/p>
鳳儀宮內(nèi),金絲楠木的殿門緊閉,鎏金獸首銜環(huán)泛著冷光。錦緞帷帳重重垂落,將日光篩得只剩最后一點白影。
架子上燃著掐絲琺瑯宮燈,明明是泛黃的暖光,卻將所有人的臉都照成冰冷的慘白。
身著紫袍明光鎧的侍衛(wèi)統(tǒng)領(lǐng)伏地跪在殿中,汗珠從額角滴落,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不知道過了多久,輕緩的腳步聲踏著他的心跳一步步走來。
視線內(nèi)闖入朱砂紅裙裾,金絲滾邊壓著繁復(fù)的翟鳥紋,哪怕只是一角裙邊,也在無聲彰顯鳳儀之威。
皇后指間捻著佛珠,“抬起頭來?!?/p>
麻木僵硬的腰背緩緩直起,抬頭,露出的不是崔行舟的臉,卻比崔行舟還要年輕俊美。
眼尾微挑,鳳眸肆意打量。
從棱角分明的臉部輪廓下滑至凸起的喉結(jié),繼續(xù)往下掠過精干的腰身,溢出極淺的笑意。
“你們兄弟倆,還真是一個比一個招人喜歡。”
皇后將佛珠遞給旁邊的高嬤嬤,微微俯身,逗小狗似的,指尖在崔行晏下頜勾挑逗弄。
崔行晏渾身繃緊。
皇后輕笑,直起身溫柔的告誡,“日后辦事多用心,別像你哥哥,一點小事都辦不妥。讓他殺人殺不死,自己的命倒是硬,割了一百多刀都不咽氣,最后還是本宮大發(fā)慈悲,賞他個痛快?!?/p>
崔行晏死死咬著唇,下意識屏住呼吸,仿佛只要吸一口氣,就能聞到濃郁的血腥味。
兄長被送到他手里的時候,已經(jīng)不能稱之為尸體了,而是一具骨架和一堆碎肉。
原以為是死后凌尸,沒想到竟是活著將肉割下來……
胃里翻涌,崔行晏再也忍不住,避過身干嘔起來。
皇后從高嬤嬤手中接過佛珠,搖搖頭,悲憫掩蓋住眸底的冰冷。
“可憐的孩子,給他碗?yún)⒉瓒ǘㄐ??!?/p>
大宮女月嬋的聲音自殿外傳來,“娘娘,皇上來了。”
皇后邁步走向?qū)嫷?,高嬤嬤拿出珍珠膏,在她未施粉黛的臉上涂抹,三兩下就將紅潤透亮的臉變得蒼白病態(tài)。
皇帝未讓人通傳,徑自邁步進來,就看到皇后手里捏著信紙,病懨懨的倚在軟榻上。
見到他,皇后慌忙將信藏進袖子里,紅著眼過來見禮。
皇帝落座,眼帶審視,“皇后這是怎么了?”
皇后猶豫半晌,搖著頭沉聲一嘆。
“不敢隱瞞皇上。先前臣妾收到母親來信,說堂妹聽人說妹婿劉柯在瑙城養(yǎng)了外室,大的那個孩子都快十歲了,堂妹一氣之下懸了粱,險些沒救過來。臣妾不敢妄下定論,便讓太子去幽州查證,沒想到竟是真的。”
皇后遞上書信,正是太子的筆跡。
皇帝一目十行,皇后扶著軟榻跪下來。
“臣妾有罪!太子巡邊兩年,本應(yīng)速返京師面圣復(fù)命,臣妾卻因家事致其遲歸。這都是臣妾的過錯,求皇上寬宥太子,臣妾愿領(lǐng)罪責(zé)?!?/p>
皇帝垂眸凝視跪伏在地的纖瘦背骨,眼底幽深莫測。
滿室死寂,仿佛連風(fēng)都凍住了。
良久,他將信扔到桌案上。
“皇后既然鳳體有恙,此次秋狩,就讓容貴妃伴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