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薇說到這的時候。
現(xiàn)場眾人都是一臉好奇。
沒有執(zhí)行常凱申的命令?
什么命令?
到底是什么樣的命令,能讓一位果軍高層,被秋后算賬,被囚禁至此!
這個命令,一定非常重要。
現(xiàn)場眾人看向周薇,就連江葉都是一臉好奇。
……
周薇也察覺到了眾人的好奇。
于是,周薇也不賣關(guān)子,開口說道。
“我當(dāng)初聽到孫占忠將軍這么說,心里也是非常好奇。”
“因為在我的固有印象中,孫占忠被囚禁,就是因為通敵,就是因為犯下了大錯。”
“可是如今,孫占忠將軍居然因為違抗軍令而被囚禁的?!?/p>
“這樣一來,我對孫占忠將軍到底是違抗了什么軍令,感到困惑?!?/p>
“在我的多次追問之下,一開始并不愿意吐露的孫占忠將軍,還是對我敞開了心扉?!?/p>
說著。
周薇看向了江葉。
“是因為您,江葉先生。”
聽到這。
江葉也是一愣。
“因為我?”
江葉一頭霧水,怎么好好的突然扯到自已身上了?
江葉雖然和孫占忠是好友。
但是兩人的交集并不多。
除了在西點軍校有點交集之外。
就是在東征軍時期了。
那個時候,孫占忠是果軍代表,江葉雖然和孫占忠是好友,但是也只能保持一定的距離。
孫占忠怎么可能因為自已而獲罪呢?
……
江葉沒有繼續(xù)出言,而是等著周薇給自已一個合理的解釋。
周薇再次輕抿了一口茶,說道。
“我當(dāng)時聽到【江葉】這個名字的時候,我是非常陌生的,這個江葉可能是大夏的名將,但是我在寶島土生土長,我不清楚江葉是何人,但是我知道,孫占忠將軍是因為【江葉】才獲罪被囚禁?!?/p>
“孫占忠將軍說,當(dāng)年他接到了常凱申的命令,在東征的過程中,除掉江葉。”
“事成后,常凱申必有重賞!”
“可是,孫占忠說,江葉是他的同窗,更是他的戰(zhàn)友。所以,孫占忠違抗了常凱申的命令,不僅沒有除掉江葉,反而還在東征結(jié)束后,讓江葉小心有人會暗害。”
“因為孫占忠違抗了常凱申的命令,所以一直讓常凱申心生不滿?!?/p>
“在日后,解放時期,江葉等人大破常凱申,這讓常凱申更是怨恨孫占忠?!?/p>
“所以,常凱申退到寶島后,就打算報復(fù)孫占忠?!?/p>
“可是,因為當(dāng)時眾人剛抵達寶島,根基還不穩(wěn),所以常凱申并沒有第一時間找孫占忠算賬?!?/p>
“而是在幾年后,突然把遠在漂亮國的孫占忠召回寶島,隨后一直囚禁了起來。”
……
周薇說到這。
現(xiàn)場眾人神情一震。
而江葉和奧普將軍,更是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直到今日。
江葉才知道,孫占忠為什么會被囚禁。
原來,是因為不忍心對自已下手啊。
是啊。
后來的解放時期。
江葉也是屢立戰(zhàn)功。
常凱申怎么可能不怨恨孫占忠?
原來……
是因為這個原因。
孫占忠才被囚禁了一輩子啊。
想著,江葉的心里有些悲涼。
雖然,不是江葉囚禁的孫占忠,但是……孫占忠一輩子的悲苦,卻是因為自已而起。
如果,當(dāng)年孫占忠聽從了常凱申的話,殺了江葉。
說不定,如今的孫占忠已經(jīng)是果軍的二號人物了。
可是,孫占忠沒有。
他并沒有這么做。
孫占忠明知道常凱申心眼小,明知道不殺自已,違抗了常凱申的命令,會有怎樣的下場。
可是,孫占忠依然沒有選擇對江葉下手。
要知道。
當(dāng)初的江葉可是非常信任孫占忠的。
如果孫占忠突然暴起殺人,江葉一定來不及反應(yīng)。
可以這么說。
孫占忠是因為江葉,才受到這樣的囚禁之苦。
……
而一旁的奧普將軍,也終于明白了。
當(dāng)年孫占忠為什么離開漂亮國后,就杳無音訊。
原來不是孫占忠不在乎自已。
而是因為……
他被囚禁了。
一直到如今。
……
周薇繼續(xù)說道。
“在聽了孫占忠被囚禁的原因后,我對這個男人的好感度一下提升了很多。”
“因為我知道,孫占忠不是一個背叛的通敵之人,他也不是殺人如麻的魔頭,壞人。”
“他是一個,不愿意出賣朋友的謙謙君子?!?/p>
……
也是。
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子,見到了一見鐘情的男子。
可是,之前因為礙于男子是殺人魔頭身份,所以情竇初開的女子不敢表露心聲。
而如今誤會解除。
男子并非是壞人,相反還十分重情重義。
這樣一來。
這名女子有什么理由再對這位謙謙君子心生克制呢?
……
周薇繼續(xù)說道。
“我聽了孫占忠的話,年輕的我為他鳴不平?!?/p>
“至少在我的思想中,我認為孫占忠并沒有錯。不僅沒錯,他還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好漢子!”
“而那個不明事理,小肚雞腸的常凱申,才是真的壞!”
“當(dāng)然,當(dāng)年常凱申是寶島的領(lǐng)頭人,我自然也不敢大張旗鼓的說常凱申的不是?!?/p>
“我只是隱晦的朝著孫占忠問道:【你對常凱申給你的莫須有的罪名,你怨過他嗎?】”
“聽了我的話,孫占忠沒有猶豫,只是搖頭?!?/p>
“【下屬,不言長官之過】”
……
聽到這。
現(xiàn)場眾人和直播間眾人的鼻子一酸。
孫占忠啊……
哪怕到了被囚禁的這一刻。
他依然是當(dāng)年那個十幾二十歲的青年!
他依然把校長當(dāng)成了他的知遇恩人,他依然忠誠于他的長官。
可是,他的長官卻親手把這個最忠誠于他的人。
囚禁致死。
士為知已者死!
可惜……常凱申并不是孫占忠的知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