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p>
“方才古佛一番言語,引天條,據(jù)律法,論的是殺人償命的公道,說的是佛門弟子橫遭屠戮的血債。這道理,說得通,也站得住。我哪吒,無話可駁?!?/p>
此言一出,佛門眾人面上皆現(xiàn)出幾分得色,凈念菩薩更是長出了一口氣。
截教那邊,卻是人人心中一沉,暗道這三太子莫非是要偏幫佛門不成?
唯有楊戩與孫悟空對視一眼,二人眼中皆有定色。
他們都曉得,哪吒絕不會這般輕易便結(jié)束了。
果然,哪吒話鋒一轉(zhuǎn),那清脆的聲音里,陡然多了幾分冷冽的質(zhì)問。
“只是,我心中也有一樁不解之處,想請教古佛。”
“古佛口口聲聲,言此案之關(guān)鍵,在于陸凡于西牛賀洲濫殺無辜?!?/p>
“可這‘濫殺’二字,從何而來?這‘無辜’二字,又該如何論斷?”
“陸凡尋上門去,要的,只是一個公道??赡撬轮兄?,是如何做的?”
“他們非但不交出兇手,反倒仗著人多勢眾,要將這苦主一并打殺了事。這等行徑,與那山中惡匪,又有何異?”
“古佛說,那寺中收留的,是‘放下屠刀,準(zhǔn)備皈依我佛的凡人’。說得好聽!”
“可在我看來,那不過是一群剛剛行兇作惡,手上還沾著血腥,便想尋個地方躲災(zāi)避禍的賊人罷了!佛門之地,何時成了藏污納垢之所?”
“他陸凡,若不還手,便是引頸就戮;他還了手,殺了這起子蛇鼠一窩的僧匪,到了古佛口中,便成了‘殺性大發(fā),濫殺無辜’的魔頭。天下,可有這般的道理?”
“至于后來之事,更是可笑?!?/p>
哪吒的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飾的譏誚,“佛門之人,不問前因,不辨是非,只因死了幾個自家門人,便層層上告,路路追殺。將一個只想為父母討還公道的凡人,逼得走投無路,上天無門。”
“他殺一人,你們便來十人;他殺十人,你們便來百人。這哪里是降妖除魔?分明是仗著勢大,要將人往死路上逼!”
哪吒將火尖槍再度重重一頓,槍身嗡鳴,聲震四野。
“他有冤,他有仇,他不偷不搶,不求仙佛,只憑著自已一雙手,去討還這天底下最天經(jīng)地義的公道?!?/p>
“你們不幫他便罷了,反倒處處掣肘,步步緊逼。到頭來,死了人,吃了虧,便跑到這天庭上來哭冤,講什么天條,論什么綱紀(jì)?!?/p>
“我只問一句,你們,配么?”
斬仙臺上,死一般的寂靜。
佛門眾人是面如土色。
他們設(shè)想過無數(shù)種可能。
想過哪吒會和稀泥,想過他會偏袒陸凡,甚至想過他會頂不住壓力將此事上稟玉帝。
卻獨(dú)獨(dú)沒有想過,他會用這般決絕,這般不留情面的方式,當(dāng)著三界仙神的面,這樣不給佛門留情面。
不只是佛門。
便是截教,闡教,連同那些前來觀禮的天庭眾仙,此刻也都懵了。
一雙雙眼睛,都匯聚在那高臺之上小小的身影上。
他們原以為,這位三太子不過是賣二郎真君與那猴王一個情面,稍稍回護(hù)一二,尋個臺階下也就是了。
這三壇海會大神,今兒是吃錯了什么藥?
這還是那個在李天王面前束手束腳,在玉帝駕前恭謹(jǐn)聽令的三太子么?
這還是那個在天庭之中安分守已了千百年的三壇海會大神么?
眾人心中,一個塵封已久的念頭,漸漸地活了過來。
是了。
他們都忘了。
他們都忘了,眼前這個人,當(dāng)年是何等的無法無天,何等的桀驁不馴!
這位三太子,當(dāng)年在陳塘關(guān),可不是什么安分守已的主兒。
他去東海邊的九灣河里洗那乾坤圈,便攪得龍宮震動;夜叉李艮前來問罪,話不投機(jī),便被他一圈打死。
東海龍王三太子敖丙前來尋釁,更是被他打出原形,抽了龍筋,要給父親做一條龍筋絳。
后來石磯娘娘的弟子被他一箭射死,他找上門去,竟連石磯娘娘也一并打殺了。那是何等的霸道?
那時的他,是何等的桀驁不馴,何等的無法無天!
后來呢?
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guān),以滿城百姓性命相逼。
他為了不連累父母,竟是當(dāng)著那滿城軍民的面,剔骨還父,削肉還母。
那份剛烈,那份決絕,震動了三界。
再后來,蓮花化身,重塑真身,得了新生。
他第一件事,便是提著火尖槍,腳踩風(fēng)火輪,追著他那生身之父李靖,從南天門殺到靈霄殿,不死不休。
若非燃燈道人,也就是如今這位燃燈古佛,賜下那玲瓏寶塔,怕是這天庭之上,早已沒了托塔天王這一號人物。
樁樁件件,哪一樁不是捅破天的大禍?
哪一件,又不是憑著他自已的性子,快意恩仇?
眾人這才猛然驚覺。
是了,他本就是這樣的人。
他和那鬧天宮的孫悟空,和那劈山救母的楊戩,骨子里,原是一路人。
他們都不信天,不信命,只信自已手中的兵刃,只認(rèn)自已心中的道理。
他的道理,便是他手中的火尖槍;他的規(guī)矩,便是他腳下的風(fēng)火輪。
順?biāo)恼?,他敬你三分;逆他意者,他便要你血濺五步。
只不過,孫悟空被壓了五百年,又戴上了金箍,收斂了兇性。
楊戩為天庭效力,鎮(zhèn)守灌江口,受玉帝敕封,成了三界敬仰的司法天神,肩上多了責(zé)任。
而他哪吒呢?
他頭頂上,懸著一座玲瓏寶塔。
這千百年來,他在天庭當(dāng)值,在玉帝座下聽宣,安安穩(wěn)穩(wěn),循規(guī)蹈矩,竟讓所有人都忘了。
忘了這蓮花化身里包裹的,是怎樣一個剛烈不屈的靈魂。
倒不是他真的老實(shí)了。
也不是他當(dāng)真轉(zhuǎn)了性子,修得心平氣和了。
更不是他被天條磨平了棱角,懂得了人情世故。
不過是因?yàn)?,李靖手里有塔罷了!
那塔里,有佛陀賜下的真火,能燒他的蓮花化身,能讓他痛不欲生。
是那座塔,壓了他一千七百年。
是那座塔,逼著他低頭,逼著他認(rèn)錯,逼著他在這天庭之上,做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正神。
可如今,他站在這斬仙臺上,面對著佛門的滔滔聲勢,他竟又將那身反骨,亮了出來。
他那番話,罵的是佛門,又何嘗不是在說他自已?
今日,他是借著陸凡的案子,將自已憋了一千七百年的那口惡氣,盡數(shù)吐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