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關(guān)于“汪直”問題的打岔和拉扯,兵部尚書楊博繼續(xù)奏報情況。
陸炳在心里不停盤算著,眼角余光來回瞥視其他人,像是一頭正在舔傷口的猛獸。
為什么說“伴君如伴虎”,不單指來自皇帝的恩威莫測,同時也暗指來自皇帝周邊其他人的暗算,稍微放松警惕就會吃大虧。
兵部楊尚書說完了相關(guān)情況和戰(zhàn)果匯總后,又補充道:
“胡宗憲押送倭寇俘虜入城以及游街時,多有軍民自發(fā)集體高唱滅倭新凱歌?!?/p>
嘉靖皇帝很敏感的直接問道:“唱者都是何人?”
楊尚書答道:“據(jù)臣打探,大都是錦衣衛(wèi)下屬街道房軍士?!?/p>
嘉靖皇帝又問:“可有歌詞?”
楊尚書這才掏出一張稿紙,呈獻道:“抄錄了一份歌詞在此,乃是錦衣衛(wèi)百戶白榆所作?!?/p>
交出歌詞后,楊尚書看了眼陸炳。
念在需要壓制胡宗憲這個共同利益點上,最多也就幫你到這里了。
嘉靖皇帝掃了幾眼歌詞,又對陸炳問道:“你可知情?”
陸炳奏對說:“臣事先并不知情,乃是官軍自為之?!?/p>
對陸炳這個平平無奇、甚至有點慫的回答,楊博心里有點無奈,難道給你機會也不中用?
隨即又聽到陸炳繼續(xù)奏對說:“錦衣衛(wèi)百戶官白榆曾向臣建言,今次獻俘典禮所用凱歌應當更新?!?/p>
陸炳本來考慮,將更換典禮凱歌說成是自己的提議,昧下這份功勞。
但是在場有其他人眾目睽睽,自己又沒有拿出相應的凱歌,無法取信皇帝。
所以只能老老實實的說這是白榆的建議,免得節(jié)外生枝,畢竟現(xiàn)在的主要對手又不是白榆。
嘉靖皇帝立刻說了句“甚好”,顯然是對這個更換典禮凱歌的建議十分滿意。
其他大臣忽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他們怎么就沒有往這方面想過?他們怎么就沒想到過更換典禮“配樂”?
從嘉靖皇帝的性格來看,肯定喜歡這種專門定制版的凱歌啊!
只能說,平常循規(guī)蹈矩,習慣刻板僵化了,只想著遵守傳統(tǒng)禮制,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沒有年輕人腦子活絡。
這時候,禮部尚書吳山再次站了出來,對皇帝奏道:“胡宗憲也有更換凱歌之提議,并且創(chuàng)作了平倭凱歌,交由臣加以審議。”
事不關(guān)己的大臣立刻很直觀的感受到了,一股針鋒相對的味道。
陸炳手下的錦衣衛(wèi)官創(chuàng)作了一篇凱歌,胡宗憲立即也寫了一篇,這不是針鋒相對又是什么?
半個當事人陸炳面色平常,似乎毫不意外。
也算是在情理之中吧,錦衣衛(wèi)街道房軍士連連集體大合唱滅倭凱歌,胡宗憲被搶了風頭,不可能一點反應都沒有啊。
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另外也創(chuàng)作一篇凱歌來對沖。
嘉靖皇帝也收下了胡宗憲的平倭凱歌,對禮部尚書吳山詢問道:“對這兩篇凱歌,你意下如何?”
吳尚書客觀公正的回答說:“白榆所作凱歌過于淺白,全是短句,用語稍顯粗陋;
而胡宗憲所作凱歌更為雅致,語句華美,更為襯托大典。”
嘉靖皇帝沉吟片刻,又看向另一方陸炳,同樣詢問道:“你意下如何?”
陸炳腦子里想的不是凱歌,而是前幾天出現(xiàn)在御街街口的那份大字報。
就是讓兵部楊尚書非常生氣的、建議獻俘禮主要奏報人由兵部尚書改為胡宗憲的那張大字報。
陸炳雖然沒證據(jù),但現(xiàn)在有八成把握可以確定,那大字報一定是白榆干的!
不然的話,為什么大字報挑的事,現(xiàn)在恰到好處的就能用上了?
還有,為什么繞來繞去,最后還是按照白榆規(guī)劃的路子來辦事?
腦子里亂七八糟的想東想西,陸炳就發(fā)了一下呆。
嘉靖皇帝不悅的說:“朕正在問你話!”
陸炳連忙收回,奏對說:“臣不禁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先前京師中有議論說,將獻俘典禮主要奏報人由兵部尚書換為胡宗憲。”
嘉靖皇帝沒有表態(tài),只反問道:“竟然還有這樣的議論?”
陸炳繼續(xù)答道:“所以臣剛才不禁有所思,如果典禮主要奏報人由朝廷大臣換成胡宗憲,凱歌也換成胡宗憲作品,那胡宗憲之際遇堪稱我大明前所未有了!”
陸炳這話說完,中立人士還好,只是又一次感慨宮廷中的刀光劍影,但嚴黨齊齊變色!
沒想到陸炳把看起來不相干的事情串了起來講,單獨一件或許是小事,但連起來就一加一大于二了!
結(jié)果讓人聽起來就一個意思——這胡宗憲要搶皇帝的風頭,獻俘大典到底是給誰辦的大典?
嘉靖皇帝明白了陸炳的暗示,臉色頓時就沉了下來。
以嘉靖皇帝的性情,可能已經(jīng)開始琢磨,這是故意搶風頭還是無意的?
所有嚴黨或者傾向于嚴黨的人都不敢說話了,關(guān)鍵是這事沒法辯解。
因為陸炳并沒有挑明,如果強行辯解說“胡宗憲沒有搶皇帝風頭”,那就相當于直接往皇帝臉上抹泥巴了!
還是善解人意的大學士徐階站了出來,對嘉靖皇帝奏道:
“錦衣衛(wèi)百戶白榆創(chuàng)作的凱歌雖說較為簡單,但也有好處,就是更為適合在百姓中和軍營中傳唱。
從這個角度來看,顯然白榆創(chuàng)作的滅倭凱歌效果更好,更能讓陛下的威德廣為流傳?!?/p>
這算是給了嘉靖皇帝一個臺階,嘉靖皇帝順勢道:“徐先生言之有理,獻俘大典就換成白榆創(chuàng)作的滅倭凱歌!
禮制自有法度,各項環(huán)節(jié)依照典制規(guī)矩,不要輕易換人!
還有,自發(fā)作凱歌的百戶官白榆忠心可嘉,升賞一級!”
對白榆這個名字,嘉靖皇帝似乎已經(jīng)沒多大印象了,仿佛忘了此人在兩月前剛升過兩級,隨口就給了獎賞。
做完決策后,嘉靖皇帝感到疲倦,就結(jié)束了今天會議。
散伙的時候,比較親近的人紛紛恭喜陸炳,畢竟今天從表面來看,陸炳大獲全勝,簡直贏麻了。
但陸炳卻苦著臉,完全高興不起來。
贏了個屁!里子全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