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
天光未大亮,村子里便已熱鬧起來。
比往常更密集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空氣里彌漫著濃烈的硝煙味,
這是“開門炮仗”,寓意著送舊迎新,迎接新年的好運氣。
李湛在一眾女眷的簇擁下,來到了老宅的堂屋。
李父李母早已穿戴整齊,坐在堂前,臉上帶著欣慰又有些局促的笑容。
看著兒子身后這一大群如花似玉的女子,老兩口心里是既高興又覺得有些不真實。
“爸,媽,新年好!
祝你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李湛率先跪下,恭恭敬敬地給父母磕了個頭。
無論他在外面是何等的風光,在父母面前,
他永遠是那個需要他們操心、也理應孝敬他們的兒子。
阿珍挺著肚子,也要跟著跪下,被李母連忙扶住,
“哎喲,阿珍你就別跪了,有心就行,有心就行!”
小雪、小文、花姐、小夜、莉莉、菲菲也紛紛上前,
或鞠躬或福身,用各自的方式向二老拜年,鶯聲燕語,說著吉祥話,場面一時熱鬧非凡。
李父李母樂得合不攏嘴,連忙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紅包,挨個分發(fā)。
就連李湛,也收到了一個厚厚的紅包。
“爸,媽,我都多大了,還拿壓歲錢?!?/p>
李湛有些不好意思。
“多大也是我兒子!”
李母不由分說地把紅包塞進他手里,“拿著,平平安安!”
李湛捏著那帶著父母體溫的紅包,心頭涌上一股暖流。
是啊,無論他走到哪里,成就如何,在父母眼中,他始終是那個需要庇護的孩子。
這份純粹的關愛,是他在外搏殺時最堅實的后盾。
早飯后,按照桂北地區(qū)的習俗,
大年初一主要是游玩、娛樂,不干活,也不動刀剪掃帚等,寓意一年清閑、聚財。
村子里比往常更加熱鬧,孩童們穿著新衣,兜里揣著糖果和鞭炮,追逐嬉鬧。
許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談論著外面的見聞。
“走,帶你們去鎮(zhèn)上逛逛,今天有舞龍舞獅,聽說還有‘炸龍’?!?/p>
李湛對眾女說道。
一直待在村里,他也想帶她們感受一下這濃厚的年味。
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出發(fā),
李湛身邊圍繞著七個如花似玉、各有特色的大美女,
再加上充當司機和護衛(wèi)的大牛,這陣容走到哪里都是焦點。
阿旺則留在村里,開始著手年后的一些準備工作。
鎮(zhèn)上果然人山人海,鑼鼓喧天。
街道兩旁掛滿了紅燈籠,攤販叫賣著各種小吃、玩具。
精彩的舞龍舞獅表演吸引了里三層外三層的觀眾,長龍翻飛,雄獅騰挪,引來陣陣喝彩。
但最刺激、最具地方特色的,還要數(shù)“炸龍”。
這不是正式的表演,而是年輕后生們自發(fā)組織的狂歡。
一條用竹篾和彩紙扎成的長龍,由幾十個精壯的小伙子赤膊上陣,高舉著在街上游走。
而街道兩旁的人們,則點燃早已準備好的鞭炮,
毫不客氣地朝著舞動的龍身,尤其是舞龍的小伙子們扔去!
一時間,鞭炮如同雨點般落下,噼里啪啦地炸響,硝煙彌漫,火光閃爍。
舞龍的小伙子們穿著厚厚的衣物,非但不懼,反而愈加興奮,
在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和彌漫的硝煙中奮力舞動長龍,
展現(xiàn)著力量和勇氣,接受著這充滿野性祝福的“洗禮”。
據(jù)說,被炸得越狠,來年的運氣就越旺。
莉莉和菲菲看得既害怕又興奮,尖叫著捂住耳朵,卻又忍不住從指縫里偷看。
小雪微微蹙眉,下意識地靠近了李湛一些。
小文則好奇地張望著。
花姐和小夜則顯得比較鎮(zhèn)定,但眼中也流露出對這獨特民俗的新奇。
阿珍被李湛和大牛小心地護在人群外圍,避免被飛濺的鞭炮傷到。
李湛看著這充滿原始力量和熱烈氣氛的場面,血液里那股不安分的因子似乎也被點燃。
這種直面危險、在爆炸中穿行的勇悍,與他行走江湖的某些特質隱隱相通。
熱鬧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時分,眾人才意猶未盡地返回村里。
晚上,李湛并沒有沉浸在節(jié)日的放松中。
他讓阿旺提前通知了村長李老栓和村里幾位德高望重的族老,
在新房那間充當臨時書房的一樓客廳里,開了一個小會。
煤爐燒得很旺,屋里暖烘烘的。
李湛、阿旺、李老栓,還有三位須發(fā)花白的族老圍坐在一起,桌上擺著熱茶和花生瓜子。
“老栓叔,各位叔伯,”
李湛開門見山,“今天請各位來,是想具體商量一下年后給村里辦的那幾件事。”
他拿出阿旺提前準備好的簡單草圖和建議,
“首先是修路。
現(xiàn)在進村的主路太窄,會車都困難。
我打算出資,把這條路拓寬,鋪上更好的水泥,至少要能并排走兩輛車。
具體怎么修,占用到誰家的地,怎么補償,這些細節(jié),還要老栓叔和各位叔伯幫忙協(xié)調。”
李老栓和幾位族老連連點頭,這是惠及全村的大好事,他們自然支持。
“第二,是重建祠堂。”
李湛繼續(xù)說道,“咱們李氏祠堂年頭久了,有些破敗。
我想著,要么在原址上推倒重建,
要么找個更寬敞的地方,建一個更氣派、功能更全的新祠堂。
不僅是祭祖,以后村里有個紅白喜事,開個大會,也能用上。
設計方面,可以請專業(yè)的人來看看,保留咱們的傳統(tǒng)樣式?!?/p>
幾位族老聽到要重建祠堂,神情都變得格外鄭重,
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他們紛紛提出自已的看法和建議。
“最后,是關于全村建新房的事?!?/p>
李湛說出了最宏大,也最復雜的一項,
“我有個初步想法,由我牽頭,成立一個…算是合作社吧。
統(tǒng)一規(guī)劃一片新村,樣式可以統(tǒng)一,也可以各有特色,
但水電、排污、道路這些基礎設施要弄好。
愿意搬的鄉(xiāng)親,可以用老宅的地和房子折算一部分,
不夠的錢,我可以先墊上,以后慢慢還,或者用其他方式補償。
目的就是讓大家都能住上更安全、更舒適的房子?!?/p>
這個想法讓在座的人都有些震動。
這手筆太大了!
李老栓沉吟片刻,說道,
“阿湛,你這是為村里做了件天大的好事!
不過這事牽扯太多,家家戶戶情況不一樣,得慢慢來,
把章程定細,做到公平公正,不然好事也可能辦出矛盾。”
“老栓叔說得對。”
李湛點頭,“所以這事不急,需要從長計議。
阿旺年后會留在村里,專門跟進這幾件事。
修路和祠堂可以先動起來,新村規(guī)劃慢慢弄。
阿旺熟悉村里情況,具體怎么操作,你們多商量?!?/p>
阿旺在一旁認真地點頭,
“師兄放心,老栓叔,各位叔公,我一定把事辦好。”
會議持續(xù)到深夜,初步敲定了一些方向。
送走村長和族老,
李湛站在新房門口,看著夜色中靜謐的村莊,心中充滿了力量。
讓這片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變得更好,讓鄉(xiāng)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這或許是他拼殺路上,另一種形式的成就和慰藉。
年味尚濃,但新的征程和更沉重的責任,已然悄然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