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院位于村西頭,是村里的老獵戶留下來的房子。
自從老獵戶在山里出事后,獵戶媳婦便帶著孩子改嫁了,這座院子也就空置下來。
村里有不少人打這個院子的主意,畢竟這座房子的根基是用石頭壘砌起來的,看著就結實。
還不等院子爭出個結果,誰能想到會‘天降’個知青。
知青們不僅扎根到農村,還得提供給他們吃住的地方。
作為大隊長的蘇永慶,直接大手一揮,將獵戶家的院子當成了知青院。
院子分為東西兩大間,除了必要的桌椅外,全部改成了大通鋪,好幾個人躺在上面也不顯得擁擠。
東邊房間住著女知青。
西邊住著的是男知青。
女知青現在總共有六個人,完全能住的下。
即便再來兩個女知青也能住的下,再多了就真的擁擠了。
所以蘇永慶才非常納悶,又不是沒地方睡覺,這幾個女娃子吵吵什么。
李貴琴作為女知青的小隊長,見蘇永慶臉色黑沉,她趕忙開口解釋:
“ 大隊長,新來的知青嫌棄住的地方太差了,也不愿意住大通鋪。我們好說歹說讓她們接受了目前的條件,但她們又要得寸進尺,非得自已挑選喜歡的地方?!?/p>
李貴琴瞟了眼滿臉不服的左姍姍,繼續(xù)告狀:
“這位左同志更是不講理,非得搶我跟艷麗的靠窗位置,還要求我們這些老知青讓讓她們新來的,對于她們的無理要求,我們自然不同意,就這樣吵起來了。”
蘇永慶緊皺的眉頭都能夾死一只蒼蠅,就因為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個不停?
不是說知識青年嗎?
怎么還沒有他們村里的孩子懂事。
左姍姍也不甘示弱地氣鼓鼓道:
“大隊長,不是我們非得搶占她們的位置,實在是她們太過分了,整個床鋪上堆滿了她們的物品,我們來了,她們也不收拾。我們想給她們搬到一邊去,她們還不樂意,還嚷嚷著少了物品,就要我們賠,大隊長,你說哪里有這樣的?!?/p>
站在左珊珊身旁的石春霞與王小蘭,不住地點頭,老知青們確實欺人太甚了。
李貴琴身旁的張艷麗第一個不樂意了,反駁道:
“我們什么時候不搬東西了,是你們太著急了,我們只是說讓你們耐心等一會,你們倒好,一言不合就要搶我們的床鋪?!?/p>
眼看著兩邊人又要吵起來,蘇永慶可沒耐心聽她們誰對誰錯,直接開口教訓道:
“都閉嘴!這點小事吵個不停,你們也不嫌丟人。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住在一個屋檐下的同志了,以后遇到事情,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如果再因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個不停,我會上報給知青辦,讓他們來給你們斷斷官司?!?/p>
知青們瞬間老實地閉嘴了,如果大隊長真的上報給知青辦,那她們的履歷上還不得記上一筆?影響前程的事情,她們斷然不會去做。
蘇永慶的一番話終于唬住了女知青們,他看向李貴琴,語氣不滿道:
“你作為女知青的小隊長,理應處理好這些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如果這個小隊長你干不了,再換個人干。”
李貴琴不服氣地小聲嘀咕道:“我會干好的。”
蘇永慶沉聲道:“那你現在去把物品收拾干凈,讓新來的知青趕緊安頓好?!?/p>
李貴琴瞪了左姍姍一眼,轉身去房間內收拾物品了。
起初她們是想及時收拾出來的,誰知道新來的這三個人不是嫌棄這里臟,就是嫌棄那里有味道的,就連床鋪上的物品,都被她們點評一番。
真是慣得她們。
以后大家都是知青了,誰也不比誰高人一等,所以才有了后面的針鋒相對。
蘇永慶見女知青們都老實地回房間了,這才看向男知青那邊。
男知青那邊比較安靜,應該是安頓妥了。
蘇永慶交代了知青隊長程大同,讓新來的知青去找會計那里提前支取口糧后,便急匆匆地離開了。
女知青這邊,房間內的六人,明顯形成了兩個派系。
新來的知青是一伙的,老知青又是一伙。
每邊各三人,倒也公平。
左姍姍可沒心思再跟這些人斗嘴,她還得去找那個害死英姐的男人。
她瞧著那個男人好像真的不知道英姐自殺的事。
這怎么能行,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英姐豈不是死的太冤。
左姍姍想對身旁的石春霞抱怨此事,當抬頭瞧見李貴琴她們不善的眼神時,她冷哼一聲,領著石春霞來到院外的角落處,兩人開始嘀嘀咕咕起來。
兩人不知道的是,李貴琴與張艷麗也悄悄跟了出來,偷聽著兩人小聲議論。
雖然聽的不全,但也能猜個大概。
另一旁的蘇永慶處理完知青院的事情后,在趕回家的路上,又遇上了從縣城回來的幾個小年輕。
直到看見自家的自行車,這才忽然想起之前在場院里發(fā)生的事情。
也不知道那個突然昏迷的李組長怎么樣了。
村里的幾個小伙子看見大隊長了,趕忙圍了過來,爭先恐后地講著在縣城醫(yī)院里發(fā)生的事。
“隊長叔,李組長沒什么大毛病。醫(yī)生說,可能是這幾天太勞累了,睡一覺就好了。”
“是啊隊長叔,醫(yī)生拿著聽診器在李組長身上挨著聽了個遍,還用溫度計試了試體溫,都沒問題。醫(yī)生說那小子身體好著呢,以后多注意休息就行了?!?/p>
“隊長叔,我們把人也送回家了,醫(yī)生給他開了些藥,叮囑他按時吃藥,過兩天就沒事了?!?/p>
蘇永慶聽說李組長沒事,懸著的心也落地了。
他又問了句:“是孟大夫給李組長檢查的?”
孟大夫是縣醫(yī)院最出名的大夫,如果那些話是孟大夫說的,那肯定沒問題了。
其中一個小伙子搖了搖頭:“隊長叔,孟大夫不在,是徐大夫檢查的,徐大夫檢查的可認真了?!?/p>
蘇永慶的聲音不自覺地拔高:“徐大夫?徐大富?”
幾個小年輕不明所以地點了點頭。
蘇永慶眼眸微閃,倒也沒說什么,接過自行車,讓幾個小年輕趕緊回家休息休息。
等其他人都走了,蘇永慶看著縣城的方向冷哼一聲。
這個徐大富,別人不知道他的底細,他可是知道內情的。
徐大富,本身學的是獸醫(yī),后來鉆營著認識了一位縣醫(yī)院的老大夫,他在那老大夫手底下學了點西醫(yī)的皮毛。
后來那老大夫年紀越來越大,被兒子接去了別的縣城養(yǎng)老。
老大夫臨走前,向縣醫(yī)院推薦了徐大富。
縣醫(yī)院里的很多人都知道徐大富的三件套:聽診器,溫度計,藥丸子。
不管什么病,在徐大夫眼里,那都不是事。
更何況徐大夫眼皮子活泛,非常會來事,他能把院長當祖宗來伺候,在院長面前鞍前馬后,也深得院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