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剛連過四關,大家都是啞口無言……我看他這樣子,十足是個酒色之徒,可千萬別在酒這上頭,真把你給蓋了過去!”
“……那也無妨,”
只見那文玉觴看了看驚鴻姑娘,搖頭笑著說道:“我在釀造這上的技藝,已經(jīng)十二年未得寸進?!?/p>
“他若是真有一字一句蓋過我,讓我聽到一點新的東西,那也算我今天有點收獲,我還得謝謝他呢!”
好家伙,文玉觴這話說的,字面意思是在捧著燕然。實際上的意思卻是在說:
就這小子?他能有多大見識?能蓋得過我畢生的釀酒經(jīng)驗?
在燕然的身后,錢戲聞言,不禁忍哼哼冷笑,沈姑娘和蘇信卻是聽得暗自興奮。
他們是知道燕然的,越是遇到這樣的人,燕然打臉的時候越是毫不留情。
今兒這個傲氣十足的文玉觴,怕是要栽個特大號的跟頭了!
聽了文玉觴的話,燕然也笑了笑。
只見他手都沒碰那些酒杯,鼻子在七個酒杯上方,逐一聞過去!觸鼻芬芳馥郁,果然每一杯都是絕佳的美酒!
“酒是好酒沒錯……可惜!”
燕然說了一句,卻是猛然間起身離坐。
只見他一邊往后院走,一邊信口問道:“你釀酒的地方是在后院吧?等我一下,誰都別跟著過來!”
“嗯?”大家還沒明白怎么回事,燕然已經(jīng)朝后院方向走過去了。
那文玉觴坐在原地,還在暗自發(fā)愣,不知道燕然是什么意思。
驚鴻姑娘探頭探腦地想要跟著,卻被錢戲笑嘻嘻地一伸手,把所有人都攔在了外面。
之后就聽燕然低聲說道:“觀音姐姐和蘇信,你們隨我過來一下。”
“好!”這一下,沈紅袖和蘇信倒是覺得有些奇怪,燕然是要干什么?
就算他們?nèi)齻€加起來,也拼不過那個文玉觴???我們對酒也不是很明白,又幫不上忙!
可是等他們倆進到后院,就見燕然站在一堆釀酒的家什中間,正把一個圍裙往腰上系。
他笑著對蘇信和沈紅袖說道:“你們倆一東一西,上房頂上幫我看著點,咱們這手藝要緊得很,可別讓什么飛賊偷學了去!”
“哈!好的!”
這倆人一聽就樂了,原來燕然讓他們到后院來,是干這個的!
隨即蘇信和沈紅袖各自輕輕一縱,分別上了兩邊的房頂,然后他們就居高臨下地往下面看著。
只見燕然一轉(zhuǎn)圈,就找到了幾樣東西……這些東西在一般釀酒的作坊里都有。
在一個大號酒缸里,燕然找到了發(fā)酵好的酒糧,他把勺子伸下去輕輕一翻。
就見里面五谷全都被蒸透到了開花狀,加上酒曲之后,已經(jīng)發(fā)酵得酒香四溢。
像是這種酒糧,只要找個篩子往里一倒,將酒液過濾出來,就是大宋人喝的美酒了。
所以宋代喝酒的人,總是喊讓店家篩幾碗酒來,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燕然一邊把一個蒸鍋刷干凈,鍋底里放上一點涼水,然后又把大約五六斤酒糧放進籠屜里面搖勻,放在涼水上方。
他一邊做這些,一邊笑著暗自想道:
這文玉觴在釀酒方面,看來也是世間難尋的高手。
可是沒奈何……他生錯了時代!
在北宋這個時候,還沒有蒸餾法,所有的酒都是發(fā)酵之后,用壓榨和過濾的方法弄出來的,無一例外!
也就是說,北宋酒的酒精度數(shù),最多也就是八度左右。只有極少數(shù)掌握了特殊方法的高人,才能把度數(shù)稍稍提高一點點。
就以武松那三碗不過崗的酒為例,咱武二爺喝了十八碗……我就不信他喝的是五十三度的酒!就算大象來了也喝不了這么多吧?
燕然在灶底下添了柴火,讓爐火燒得更旺,之后他又在四周找了一圈。
找到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干凈鐵鍋,他簡單地洗刷了一下。又找到十來只酒碗,被他排成了一圈,放在了灶臺上那口蒸鍋的邊緣。
那個大一點的干凈鐵鍋被他放上去,正好倒扣在一圈酒碗的邊緣上。
然后……燕然一轉(zhuǎn)身,就從旁邊的晾衣桿上,摘下了一件剛洗好的濕衣服。
這件衣服正合適,他用清水把衣服浸涼之后,又用它蓋在了鐵鍋的鍋底上,用于降溫。
雖然沒有作好密封,也沒有引流裝置,但一兩杯酒而已,應該是足夠用了吧……
燕然心里一邊想著,一邊等著鍋里的水燒開。
剛剛他所做的,就是最簡單的蒸餾法,當鍋里的水燒開之后,高溫向上蒸騰,就會把酒糧里的酒精蒸發(fā)出來。
因為酒精揮發(fā)的溫度低于水,所以酒糧稍一加熱,先升騰起來的就是酒精……
等燕然聽到鍋里的水發(fā)出滾開的聲音,他就在旁邊等著酒精蒸氣,上升后遇到冰涼的鐵鍋,再次冷卻還原成高度酒。
然后這些酒,就會順著鐵鍋弧形的鍋壁流下來,滴到下面架著的碗里。
不知道這些古人第一次喝到高度酒時會是什么感覺?燕然想到這里,心頭不禁有些暗自好笑。
更何況第一口喝到高度酒的,還是一個舉世難尋的釀酒大師?
其實對于大宋的酒類行業(yè),燕然是知道一點的。
大宋朝廷對釀酒的管理是很嚴格的,而且在古代,酒還像鹽一樣,屬于朝廷專賣的產(chǎn)品。
像是燕然中午他們?nèi)サ哪羌揖频辏褪倾昃┏抢?,三十六家“正店”之一,所謂正店就是朝廷特批的,具有酒類經(jīng)銷資格的店鋪。
釀酒時用的酒曲,都是朝廷統(tǒng)一制作,然后官方賣給這三十六家正店的。
當然在這中間,朝廷也要收取重稅才行。之后這三十六家正店,就可以向外售賣酒曲了。
其中生意最好的樊樓,一年僅僅是賣出酒曲就能達到數(shù)萬桶,其間產(chǎn)生的利潤也是不計其數(shù)!
然后這些酒曲被分銷到市場上,又會被那些小酒鋪這家十斤,那家二十斤的買走,用來釀酒賣給喝酒的客戶。
這里邊有手藝好的,不免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驕傲。也有手藝差的,客人喝完酒之后會跳著腳大罵:干脆把我的酒葫蘆踩扁了,給你當個招牌吧!
話說這個時代,只有賣醋的店鋪才用葫蘆型的招牌……所以這客人罵的意思就是:你釀的酒還都不如醋好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