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眼,離端午節(jié)只有三天的時間,圓明園內(nèi)原本枯萎的荷花,變得綠意盎然,還有早開的荷花點綴其間。
各處都開始彌漫著粽葉的清香和過節(jié)前的忙碌氣息。
府里的膳房早已忙活開來,按照京城的慣例和王府的規(guī)制,準(zhǔn)備著各式各樣的甜粽子。
豆沙的、棗泥的、八寶的,糯米里裹著滿滿的甜餡,是北方最常見的口味。
然而,這股甜膩的香氣飄進(jìn)沁心齋。
姜瑤看著膳房送來的、裹著蜜棗豆沙的甜粽子卻勾不起半分食欲。
她托著腮,坐在臨水的窗前,有些若有所思。
吃粽子,她的口味基本隨了上輩子,甜粽子和白粽她也吃,嘗嘗味道那種。
她鐘愛的是咸香撲鼻的肉粽,不管是云省的臘肉粽還是其他地方的咸肉粽,以及上班后吃到過的海鮮粽,都是她的最愛,可以當(dāng)飯吃的那種喜歡。
而這輩子,除了肉都吃不起的那幾年,端午過節(jié),基本都是一人煮一個甜粽子過節(jié),不存在暴露喜好這種事。
但,當(dāng)家里條件好一些,她也上山打獵后,她就不想將就。
她現(xiàn)在都還記得,她第一次叫二姐給她做甜粽子時,一家人不可思議,震驚的看著她的眼神。
要知道,這個時代,大米貴,糯米更貴。
不過,她爹姜翠山和她娘王氏只是在私下嘀咕了句她浪費糧食,還是讓二姐照著她的意思做了。
一家人想著,這又是糯米,又是肉的,也不會難吃到哪里去,肯定浪費不了。
姜瑤那個時候想,若不是,她是肩負(fù)著“光耀門楣”期望的“耀祖”,估計她爹娘沒那么容易妥協(xié)。
因為這,小時候她指揮著二姐鼓搗煙熏臘肉,弄得家里煙火繚繞時,她爹姜翠山雖一臉肉疼地看著那些寶貴的鹽和肉,最終也還是包容了下來。
而且,第二年,都不用姜瑤再提,嘗到甜頭的姜翠山和王氏自個就主動張羅著做上了。
如今,嫁人的三個姐姐,端午粽子甜咸都安排,年底都會熏臘肉。
過了年,剛開春,她三姐就拉了一車熏好的臘肉、臘腸、臘排骨來給她,姜瑤直接讓送去廚房給黃磊那里。
偶爾臘肉悶飯,臘排骨火鍋的來一頓,真的很香。
一次,弘晟、弘昇、弘暄他們來,姜瑤給他們安排了一頓,結(jié)果幾個臭小子連吃帶拿的。
不過,后來幾個小子反饋,說他們的阿瑪、額娘吃不慣這味。
但奇怪的是,喜歡吃清淡口味的胤禛,竟然喜歡吃這味。
姜瑤只能說,人的口味真的千奇百怪。
不過,這口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就跟她第一次吃螺螄粉時,覺得忒難吃,想把剩余的丟了,但怕浪費,結(jié)果全吃完后,就成了忠實粉絲。
所以,她總結(jié)了下,不喜歡吃,估計是吃得還不夠多。
只吃一口,是嘗不出什么味的。
只是雍親王府端午節(jié)只做甜粽子時,姜瑤心想,肉粽子她自已做得了,過節(jié),自已動手,才有節(jié)日的氛圍。
五花肉粽、臘肉蛋黃粽、瑤柱海鮮粽、板栗咸肉粽......
姜瑤腦子里盤算著各式各樣的咸口粽子,感覺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正好聽說膳房送來了一批新鮮一批海貨,這怎么都不能浪費。
“冬雪!
你去膳房,領(lǐng)糯米、箬葉、馬蓮草回來。
再要上好的五花肉、臘肉、新鮮的海蝦仁、干貝、咸鴨蛋、脫皮綠豆、新鮮板栗……
哦,甜粽子要用的紅棗、豆沙、蜜棗也領(lǐng)一些?!?/p>
“主子,咱們要做多少,奴婢好讓膳房準(zhǔn)備量……”
冬雪她們一群人已經(jīng)被姜瑤訓(xùn)練得,不管她做什么,她們基本不問原因,執(zhí)行就是了。
自家主子除了對吃的格外重視外,其余的,很少有其他要求。
如今,不論在雍親王府或是圓明園,自家格格去膳房領(lǐng)食材或是點菜,從來沒人敢阻攔或是收銀子。
且,有了什么新鮮的食材或是好東西,都會來通知他們一聲。
他們現(xiàn)在是好多奴才羨慕的對象,冬雪還張福寶作為大丫鬟和大太監(jiān),不少人找到他們送孝敬,想進(jìn)小院伺候。
冬雪想到去年,是她從小到大唯一一年手上沒有起凍瘡,有保暖的衣服以及暖和的火炕過冬。
而且,自家格格回家過年,還讓她們也各自回家去過年,不用守著她。
他們離家?guī)啄?,心中確實思念,所以換著回了趟家。
只是,大家回來后,就絕口不提家里了,都更加用心的伺候格格。
而自家格格,真的很好,她說讓他們把每月的月錢好好存起來別亂花了。
每月在公賬上放五兩的銀子,用來購買他們丫鬟、太監(jiān)需要的東西。
所以,對于那些送孝敬,且不知道是誰的人,她和張福寶全都拒絕了,還盯著后來的那幾個,不讓他們犯錯誤。
這些姜瑤都不知道!
在她心里,只要冬雪他們不犯錯,她作為他們的領(lǐng)導(dǎo),在不缺錢的前提下,給他們申請一些基本的福利待遇,那是應(yīng)該的。
她雖然沒當(dāng)過領(lǐng)導(dǎo),但做過牛馬的她知道,要想留住人心,高工資以及好的福利待遇才是正解。
姜瑤心里快速盤算了,既然要動手做,那就多做一些送人。
爹娘和三個姐姐沒吃過海鮮餡的,得做一些送去。
弘晙的師傅鄔思道、戴鐸、陳興等人;
弘暉、弘時這兩個哥哥;
弘晟、弘昇、弘暄這幾個外門徒弟。
至于胤禮、胤禝、胤祎三人就算了,雖然他們也常來,但差著輩分!
他們的禮有福晉烏拉那拉氏操心。
不過,弘晙的兩個伴讀,還是得準(zhǔn)備一份……
上月胤禛給弘晙和弘時選定了伴讀。
弘時選了一個宗室子弟,另一個則是李氏跪求來的娘家侄子。
而弘晙的兩個伴讀,一個是簡親王嫡次子阿克敦的嫡孫明安。
另一個是顯親王嫡次孫博啟。
胤禛當(dāng)時特意跟姜瑤提過,這兩家雖然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
但家族根基穩(wěn),這代當(dāng)家人家風(fēng)清正,絕不是那種會因為她的出身而看輕弘晙的人。
更重要的是,這兩家在宗室里人緣好,說話有分量,對于毫無母族根基的弘晙來說,是最穩(wěn)妥、也最有益的助力。
姜瑤開始不知道簡親王和顯親王是誰,直到胤禛解釋,顯親王是豪格的后人,簡親王是努爾哈赤弟弟的后人,姜瑤就懂了。
這樣的人家,即使經(jīng)歷了什么動蕩,根基都還在。
而且,最重要的是,胤禛說,這兩家這代的家主是個有眼力見的,家風(fēng)清正。
在別的事上她或許會質(zhì)疑胤禛,但在為子女長遠(yuǎn)考慮這方面,她相信胤禛的眼光和用心。
姜瑤見過那兩個孩子,和弘晙一般大,都是虎頭虎腦、眼神清亮的樣子,不像是有太多彎彎繞繞的心眼,她心里很滿意。
這兩個孩子,一旦成為弘晙的伴讀,未來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班底。
“至少得包一千個左右,你讓膳房按照這個量來準(zhǔn)備材料......?!?/p>
冬雪倒吸一口涼氣,一千個?
但想想自家格格和弘晙阿哥的食量,嗯,不多!
姜瑤還以為冬雪這個量嚇到,解釋道:“這量還要送人,再說除了送人,咱們院里也要吃啊,這點可能還不夠呢!”
按照膳房這兩天送來的粽子看,一個就兩口的量,一千個說不定還不夠她和弘晙吃呢!
說一千個,還是她按照她家拳頭大小的量來定的。
不管人家喜不喜歡吃,她每一種都準(zhǔn)備些,總有喜歡的口味,再加上這時代一家子幾十口人住在一起,送少了不夠分,顯得小氣。
所以,既然要送,那就多準(zhǔn)備一些。
膳房總管李德福聽到姜瑤要自已包肉粽子時,愣了一下,心里吐槽姜瑤瞎折騰,但面上還是麻利的讓人把她要的食材給準(zhǔn)備好。
還派了幾個手腳麻利,會包粽子的小太監(jiān)來幫忙。
姜瑤雖然廚藝不行,但指揮有廚藝天分的人,如何腌制肉類以及糯米怎么處理,還是很有心得的。
等肉腌制好了,糯米泡好了,開始包的時候,已經(jīng)是午時。
怕一直吃甜粽的眾人不知道如何搭配各種肉餡,姜瑤親自示范教導(dǎo)。
冬雪他們雖然知道自家格格要包肉粽,但看著這各不相同的肉餡搭配,她們還是有些不可思議。
“格...格格……這……這肉和蛋……還能包進(jìn)粽子里?
還有這蝦....不會串味嗎?
真的好吃嗎?”
看著他們這樣,姜瑤想起上輩子網(wǎng)絡(luò)上南北差異對賬時的搞笑視頻。
在現(xiàn)代,信息還不像現(xiàn)在閉塞,南北的差異都讓人們驚奇不已,何況冬雪她們從出生就沒離開過京城的人,認(rèn)知里,粽子就是甜的。
姜瑤動作麻利的包好了一個粽子,笑道:“怕串味,各個餡料的分開煮就行了?!?/p>
嚴(yán)嬤嬤是見過些世面的,聞言也笑了:“當(dāng)初老奴去一家出身江南的大人家去教導(dǎo)小姐規(guī)矩時,吃過一次。
才知道這南北粽子差異盛大,南方人不止吃甜粽還吃肉粽。
相對來說,這京城地界,就比較單一,只有甜粽?!?/p>
相對于甜粽和肉粽討論一番后,眾人忙活起來!
姜瑤別的不行,包粽子是又快又好。
人多力量大,一千個粽子很快就包好了。
沒有高壓鍋,沁心齋院子里的三口大鍋同時煮,估計全部煮好,得到明天了。
一時間,整個靜心齋都彌漫著箬葉的草木氣息。
幾個幫忙回到膳房的小太監(jiān),把姜瑤的做法告知李德福,李德福也好奇,讓下面的人去試一試。
明年可不能再讓主子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