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棕熊后,小魚兒便再次去跟小伙伴一起玩去了。三葉屋 庚歆最噲
直到傍晚時分,秋獵的隊伍才全部陸續(xù)歸來。
大姐夫劉三郎勇猛過人,收獲很不錯,加上一直以來為人謙虛,現在在武官隊伍中也算是站住了腳跟。
本來還挺開心的,結果在營地中聽了小舅子的八卦后,他一下子就坐不住了。
驢蛋兒和貓蛋兩人還年輕,聽說以后倒還好,很為小舅的癡情所感動。
“你們倆小子還年輕,知道個什么啊,等回京后,你們姥爺姥娘知道以后肯定又要發(fā)愁了,唉!”劉三郎嘆氣道。
驢蛋兒安慰道:“小舅向來聰明,做事有分寸,如今小魚兒也慢慢大了,有子嗣傳承,感情專一我覺得很好啊,挺讓人欽佩的!”
“就是,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小舅了”,貓蛋兒重重點頭肯定道。
“這就不是感情專一不專一的問題,以后府中中饋和人情往來怎么處理?總不能都指望你們姥娘吧,何況你們姥娘年紀也大了,現在來往的都是大戶人家,她又不太懂這些,不能事事都讓你們小舅去操心吧”!
和倆兒子說不明白,劉三郎也不再多說,轉頭去找小舅子去了。
張平安此時還在帳篷里和王大人兩人下棋喝茶,愜意的很。
見大姐夫來找,他跟王大人告了聲罪后,兩人便出去了。
“大姐夫,聽說你今日收獲又不錯,恭喜??!”
“我的事都是小事,反倒是你,我聽說你在陛下面前立誓,以后要一輩子打光棍做鰥夫了?”劉三郎語氣有些沉重。\欣*丸_夲^神′棧` !已?發(fā)+布~最!薪`蟑_踕/
“不錯,這事我已經想了很久了,今日正好是個機會,我就請求陛下應允了,也算是過了明路”,張平安背著手一臉淡定地回道。
“沒想到傳的還挺快的!”
劉三郎有些無語,“別人都在背后罵你是糊涂蟲了,就你還這么淡定,我看回京后你怎么和岳父岳母還有你大姐他們交代,老實跟你說,大丫早就在操心幫你盯著這事兒了,結果你給她來這么一出!”
“大姐怎么年紀越來越大后,反而越熱衷于給人牽線做媒了,我的事我自己心里有數,你們就放心好了,本來也不是什么大事兒”,張平安嘴里這么說,其實心里都已經設想到回京后爹娘的臉色了,但是沒辦法,總得走這一遭的。
“唉……!”劉三郎除了沉沉嘆一口氣之外,也沒別的辦法,畢竟他也只是姐夫,操心再多,遇到這么有主意的小舅子他也沒轍。
不管別人在背后怎么議論,當面還是沒什么人來直接提這事的,最多也就是意味不明隱晦的夸一句“情圣”。
張平安只當這話是贊美了,面色不變的照單全收。
第二日一大早,隊伍便拔營回京了。
二皇子周術這次沒騎馬,坐了馬車。?y^o?u!s,h/u/l\o^u`./c~o\m/
張平安遠遠瞟了一眼,看他臉色還好,只還是從前那樣一臉陰沉的樣子。
但許是吃了教訓,一路上再沒發(fā)過脾氣,直到安然無恙回京。
雖然是秋獵,但周子明依然按照秋獵上的表現給各人論功欣賞了。
張平安被賞了幾張上等的狐貍皮子,還有虎骨酒和熊骨酒。
大姐夫劉三郎則被賞賜了一副皮甲,對于武官來說,很實用了。
貓蛋兒作為初出茅廬的后起之秀,除了最開始賞賜的金餅和銀腰帶外,也有幾張好皮子。
可以說這次秋獵,算是不虛此行。
對于出使西域打頭陣的隊伍,張平安根據秋獵的情況,心中也有了一些人選雛形。
畢竟這不是簡單的出門遠行,而是一次充滿艱險的、綜合性的國家級遠征。
使團成員的構成直接關系到使命的成敗、國家的聲譽乃至個人的生死。
隊伍中的成員除了要機靈、體力好以外,還必須具備多個方面的技能。
首先,領頭的人就必須具有極高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具有指揮能力。
其次是不可或缺的譯官,不僅要會西域各國的語言,如匈奴語、吐火羅語、粟特語、大宛語等,還要懂得筆譯,以及各地風俗情況,方便翻譯記錄。
然后就是合適的向導,能懂得地理知識和野外經驗,能熟悉西域的山川、河流、沙漠、綠洲、水源地、季節(jié)氣候變換等,規(guī)劃路線,避開風沙,識別方向,并且找到水源,這種向導除了一開始配備的,等到了邊境后,還得再雇傭當地往來關內外的商人輔助才行。
包括精通賬目的算術人才也不能少,要負責管好使團的“錢袋子”,確保維持經濟活動,同時做好各種路線和國情記錄,這也是出使的使命之一。
另外,精通醫(yī)術的大夫、獸醫(yī)、工匠也少不了。
最后就是負責刺探情報和保衛(wèi)使團安全的武裝型人才了。
張平安根據職能仔細規(guī)劃過,第一次出使至少不能低于十四人,最合適的是在二十人到三十人之間。
既不太引人注目,該配的人也能都配上。
當然,第一次摸底,選擇級別太高的肯定不行。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反而是像李越、貓蛋兒這樣的年輕人才更適合。
算是風險與機遇并存。
張平安原本沒考慮過外甥貓蛋兒的,但貓蛋兒這次秋獵上的表現確實亮眼,能力也夠出色。
如果愿意去西域搏一搏的話,成功以后至少可以再升三級,無形中就和同齡人拉開了巨大差距。
這事兒,張平安準備和大姐、大姐夫說一聲,讓他們自己考慮做決定。
等到家后沒幾天,張平安秋獵時做的好事,到底還是沒瞞住。
張老二和徐氏倆人倒是沒發(fā)脾氣,只是一個勁兒唉聲嘆氣,這樣反而讓人看著更難受。
“爹、娘,你們放心,我心里有數,我知道我自己現在在做什么”,張平安也只能這樣保證道。
“兒子,爹雖然沒讀過什么書,但是也知道圣上金口一開,一言九鼎,現在說什么也晚了,唉,你不用擔心我和你娘,過一陣我們想通了就好了,好在家里還有小魚兒能傳宗接代,唉!”
張老二反復嘆息幾聲,聽得人心里酸酸的,很不得勁兒。
徐氏又想要哭了,側著身子生悶氣。
張平安也很無奈,只能等他們自己慢慢想通。
全家最高興的要數小魚兒,他支著小耳朵聽得差不多了,加上在學堂里同窗們嚼舌根說的,差不多已經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想到爹對娘這么癡情,小小年紀的他就很感動,就像表哥們說的,他是爹娘愛的成果,跟別的小孩兒是不一樣的。
就算娘不在了,還有爹會全心全意愛他、保護他。
想到這兒,小魚兒立刻噠噠噠親自去給自家老爹倒了杯茶,又雙手捧著,噠噠噠跑回來,甜甜的脆聲笑道:“爹,你喝茶,等你老了我一定好好孝順你,就像你現在對我這么好一樣,我也對你好,特別特別好!”
“喲,兒子懂事了,看來我也能享福了”,張平安接過茶杯,摸了摸兒子的頭。
張老二在一邊看著也欣慰的笑了,心里愁緒散了很多。
張家很是過了段父慈子孝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