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倆笑容滿面走出來,金寶爹一看就估摸著草藥賣出去了,也沒打聽賣多少錢,左不過是補貼一下家用。
對著張老二打趣道:“你家平安真能干啊,這么小就知道尋思賺錢的法子,以后日子肯定過得不差”。
說實在的,聽說搗鼓草藥是平安一個娃娃想出來的時候,金寶爹還真挺震驚的,自己五六歲時好像還在和泥巴玩兒呢吧,屁事不懂的。
“嗨,賣不了多少,補貼下家用罷了?!睆埨隙t虛的擺擺手,不過翹起的嘴角卻壓也壓不住。
金寶爹趕車手藝很好,又快又穩(wěn),騾子比驢子跑起來更快,不到一個時辰遠遠就能看到張家村的輪廓了。
扭頭看了看倆孩子還沒吃完的烤雞,催促道:“馬上到家了,你倆趕緊把雞肉吃完了,免得回去以后碰到?jīng)]眼色的來要,鬧的不好看。”
其實半只烤雞沒有多少,但是金寶爹和張老二都不吃,怎么喂也不要,想省著給自家兒子吃,兩個小家伙吃的慢,而且加上也舍不得一次性吃光,這才還剩下三四塊肉。
張平安聞言跟金寶一人分了兩塊肉,大口咀嚼起來,也催道:“趕緊吃了,馬上到家了?!?/p>
村兒里都是沾親帶故的親戚,要是小孩子哭著鬧著要的話,真不給也容易傷和氣,還不如吃光了事。
過了村口就是張家院子,張老二跳下車把東西拿下來,對著金寶爹不住道謝,今天兒子吃了燒雞,算是挺貴重的人情了,下次家里有好吃的也得給送點兒過去還人情才行。
父子倆開開心心走進院子,碰到馬氏正好在廊檐下剝花生,看到張平安油乎乎的嘴巴,嘖嘖道:“喲,二哥,這是又帶平安去吃啥好吃的啦,瞧嘴巴上這油厚的,都能刮下來炒菜了!”
“孩子饞嘴,隨便吃了點,”張老二敷衍道,不想多說,拉著兒子進了屋。
不過懷里抱著的紙卷起來也挺大一捆,這個是藏不住的,馬氏看著手里的動作停了停,若有所思。
想了想走進屋子推了推自家男人,“哎,你說你二哥搞什么名堂,今天和金寶爹一起帶著倆孩子去了鎮(zhèn)上,買了一堆東西回來,我看那簍子沉的很,懷里還抱了一大捆紙,你去打聽打聽?!?/p>
張老三正在炕上打瞌睡,這是一年中難得的清閑時候,張老三懶是懶了點兒,但是挺會鉆營,對老婆孩子也不錯。聞言打了個哈欠道:“打聽啥啊,估計是送平安去讀書,這事兒二哥二嫂早就露過口風的,他們就這一根獨苗苗,可不看的金貴些,指望著平安出息呢”!
“那也太早了吧,這平安才五歲呢”,馬氏驚訝,隨即又有點兒酸,“咱家大河二河都沒去正經(jīng)入學過呢,這平安才五歲就要去讀書了?!?/p>
“你管呢,反正也沒花你的錢,再說,我當初想送倆小子去私塾,是你攔著說跟著我認幾個字就成了,甭花這冤枉錢”,張老三懶洋洋道,混不在意。
“說是那么說,但是入學可不便宜,你說,有沒有可能咱爹娘私下貼補了?”馬氏還是覺得不舒服。
“嗤,咋可能,咱爹娘什么人你還不知道?!分家這些年你看他們兩老貼補過誰,哪個孫子孫女花著他們一文錢了,他們是越老把銀子看的越緊!你呀,別瞎想了。”
“那倒是!不過咱家小子也聰明著呢,憑啥就他家去啊”,馬氏不忿,說到底還是打心底看不起徐氏,覺得這事被壓了一頭,誰不知道讀書好啊,可是讀書下來一年怎么也得三四兩,這拋費著實大,馬氏心疼錢,當初才沒舍得送。
“行啦,別想了,大河也大了,過兩年都該說媳婦,現(xiàn)在跟著我慢慢學著販山貨也挺好的,二河等他再玩兩年可以學著做蔑的手藝,加上咱家還有地呢,過日子不成問題”,張老三挺樂觀的。
“哎呀,不是過日子的問題,跟你說不通”,馬氏沒好氣瞪了自家男人一眼,出去了,坐在廊下越想越氣,自己也沒鬧明白在氣什么。
西廂這邊氣氛倒挺好的,徐氏得知今天草藥還賣了三十多文高興的不行,感嘆幸虧家里丫頭多,漫山遍野的去找才采了這么多,雖然張平安覺得賣的很廉價,但是張老二和徐氏都不覺得。還特意叮囑不許告訴村兒里其他人,這是自家賺錢的秘密。
因為要上學,徐氏怕兒子穿的不好被同窗笑話,把家里壓箱底的幾尺布都找了出來又趕了一身衣服,做了兩雙布鞋,縫了一個小書袋,背起來還真挺像樣。
轉眼就到中秋這天,中秋節(jié)對于老百姓來說是團圓的日子,張家這一天是全家一起吃飯的,各家出幾個菜,張氏還特意讓做了一鍋紅豆餅,看著圓滿一些,雖然月餅吃不上,但也得有這個意頭。
張平安跟所有小孩子一樣,還挺喜歡過節(jié)的,因為過節(jié)家里伙食會好上很多,今天家里就特意殺了雞,還有魚,有燉肉,吃的也是今年收的新米,沒有摻豆子,大人也不打罵小孩兒了,整個院子比平時和諧很多。
不過吃飯的時候除了主桌坐的一桌男丁夾菜比較自然外,小桌子上坐的家里丫頭們那筷子都快舞出殘影了,跟打仗似的。
尤其是大的幾個,總能快狠準夾到肉沫,張平安真慶幸自己能坐主桌,不然肉是一口吃不上的。張老二還特意給兒子舀了一碗雞湯泡飯吃,里面帶著好幾塊雞肉。
一頓飯吃的家里人心滿意足,等吃完飯在院子里一起嘮嗑的時候,馬氏又舊事重提,想確認下自己的猜測,問道:“二哥,聽說平安要去入學啦,拜的哪位夫子啊,怎么也沒給我們說說?!?/p>
“平安要上學啦,這早了點兒吧?!”張老頭有點兒詫異,二兒子的心思他早就知道,只不過沒想到才五歲就要送私塾了。
“嗯,爹,明兒就去上課了,拜的羅家村的羅夫子,想著讓平安早點兒學點東西,免得天天在村里瞎玩?!睆埨隙蠈嵒氐?。
“那我們二河都十一了,還不是天天玩,”馬氏又插話。
“我們平安本來就身子弱,我看他以后也不是做蔑匠的料子,篾匠太辛苦了!學點本事以后也能多個謀生的路子,讀書總要輕松些的”,張老二解釋道。
“每天吃的白白胖胖,這還弱”,馬氏聽了翻個白眼,低聲嘀咕道。
晚上回房以后都躺下了,馬氏翻來覆去睡不著,坐起來推了推張老三道:“你說我們把二河也送去讀書咋樣?!”
“快睡吧你,別發(fā)神經(jīng)”!張老三被吵醒,煩不勝煩,拉起被子蒙住頭,任馬氏怎么推都不做聲了。
“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