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瓊林宴都不參加!”
對于余令的離開錢謙益心里有些小小的失落。\墈?書/屋*曉¢說_蛧~ ^勉.肺?悅^讀`
這些年他見過無數(shù)抱著各種目的來接近自己的人。
這些人里,余令給他的感覺是最好的。
自始至終余令都沒開口求他辦過任何事,交往也僅是在學問和借書上。
朝廷官員的事情余令是一句都沒去打聽。
在那一日他都說了,只要余令開口,一個同等于同知的官職也是可以的。
這是橄欖枝,錢謙益覺得任何一個讀書人都拒絕不了。
這不是他錢謙益的善意,而是整個東林人對他的善意。
只要余令愿意,實權官,手握大權的實權官。
錢謙益等著余令來開口,哪怕不開口,只要稍微有點意思,他都能找人去把這個事情辦好。
可余令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他始終覺得余令要做什么,可余令他什么都沒有,他能做什么?
余令和東廠和錦衣衛(wèi)關系好。
可自從那晚的事情發(fā)生后,錢謙益覺得余令一定是難受的,上馬的時候還是肖五推上去的。
在整體的意志下,他們不但把刀架到余令的脖子上,還要誅余令的心。
戚繼光錯了么?
其實他沒錯,可他的晚年,罷官去職,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妻子也離他而去.....
這才是誅心,消磨英雄氣。
東廠別說了,這群人隨著皇帝轉,他們跟誰好,看的是皇帝的臉色。
這京城,他始終是在單打獨斗。
“不知道為什么,我覺得余令不應該去地方,其實翰林院就最好,他這個人不安分,呆在京城最好!”
錢謙益看了一眼左光斗沒說話。
孫承宗抿了一口酒,淡淡道:
“你們是沒看到,昨日拜孔廟,祭拜先賢的時候余令對著幾位圣人告狀,像小孩子受了委屈找大人一樣!”
“他說了什么?”
“他能說什么,他跟圣人說我們這些人把書讀歪了,拿著他的學問開始吃人了,請他老人家把這些人帶走!”
所有人聞言一愣,隨后“豎子”“乳臭小兒”的喝罵聲響個不停。
錢謙益不覺得好笑,他知道余令是真的受了委屈。
可他咽下了!
他覺得這事別人做不出來,放在余令身上好像沒有什么不可能,余令是真的做事隨心。
所以,朱縣令讓他守心。
瓊林宴雖然少了狀元,但宴會依舊熱鬧非凡。
數(shù)百名進士端著酒輪番敬酒,有些不勝酒力地已經(jīng)腳步虛扶了,可年兄年弟的稱呼都沒斷絕過。.幻?想~姬` ¨已+發(fā)·布_罪.薪`蟑¢結,
歌姬歌聲婉轉動聽。
隨著一名進士吟詩完畢,眾人點頭稱贊,然后再次舉杯,新的一輪敬酒開始了。
猜枚劃拳,流杯曲水好不快活。
瓊林宴內溫暖如春,深秋來,寒意落下,京城也涼了。
度過了“舒服”夏日的乞兒們又聚在了一起取暖。
幼小的孩子不懂事,感受到了寒意,忍不住哇哇大哭。
等到京城的寒冬來……
對他們而言,他們一輩子都不希望冬日的到來。
熱點還有活路,冷了,大雪一旦落下,活路就看命。
比誰的命硬了。
這個冬天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扛不住了,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只要沒有食物補充,一場雪就能帶走他們。
“我這里有口吃的,但需要你們幫我做點事……”
一群半大的小子一愣。
雖是滿眼的疑惑,可是望著漢子手里的碎銀,他們還是跟了上去,自己就剩一條命罷了。
院子長草的大殿內,朱由校搓了搓手,合上面前的地圖。
他覺得這一次三路大軍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朝鮮那地方應該派軍駐扎。
建奴缺糧,不能讓他們從朝鮮獲取糧食。
這是關鍵,斷建奴糧源的關鍵。
以大明目前的力量,再看女真這些年的發(fā)展勢頭,只要扼守住糧食,屯兵筑城,困都能把建奴困死。
朱由校嘆了口氣:“遼東經(jīng)略楊鎬你不能輸??!”
刨子刨木頭的聲音又響了起來,這一次他想做一個折疊床。
深宮里的萬歷皇帝又醒了,眨了好幾下眼睛也沒有猜出現(xiàn)在是什么一個時辰。
忽然想到今日去瓊林宴,他忍不住道:
“王安,余令離開幾日了?”
“回萬歲爺?shù)脑?,余令已?jīng)離開兩日了,走的時候去了吏部,問吏部郎官要了他的俸祿之后才走的!”
“吏部給了?”
萬安低著頭,低聲道:
“余大人左手拿著大明律法,右手拿著刀去的!”
萬歷笑了笑,吏部有點錢,但錢不多,碰上余令這樣的定是給了。
余令在東廠這大半年,多多少少知道一些。
“走的時候都有誰送他?”
“回爺?shù)脑?,余大人走的突然,聽說只有蘇懷瑾千戶和劉大人去送了,其余人好像不知道他要離開!”
“他把自己活成了孤臣??!”
王安聞言趕緊道:“爺,余大人說過,認識再多人也沒多大用,他最后還是回地方替天子牧民的!”
!萬歷嘆了口氣,望著宮殿的的一角,喃喃道:
“走了也好,內閣那群人喜歡把有本事的人栓子當狗;不站隊也好,好多臣子其實不用死,什么是忠臣呢?”
萬歷說著說著又不吭聲了,似乎又睡著了。3葉屋 首發(fā)
王安的身子又藏于角落,大殿里只有點點熏香越飄越高。
在京城的姜家府邸。
白幡如云,做法事老道的誦唱聲,家里子女的嚎哭聲響徹云霄,然后又緩緩地消散在云霄里。
姜家的大老爺死在了回京的路上。
“聽說了么,姜家的大老爺是被白蓮的反賊殺得,聽人說尸體都扔進了溝里,渾身上下連個遮羞的衣衫都沒有!”
“你看到了?”
婦人壓低了嗓門,雙眼快速的掃了一眼四周低聲道:
“孩兒他嬸我告訴你,你可別告訴別人啊……”
“放心,我的這張嘴可不是那孫婆娘。”
“姜家大老爺抬回來的那晚是金婆帶著姜家人給姜家大老爺擦洗的身子,都臭了,冒黑水,毛巾一擦,那皮啊……”
“皮咋了?”
“粘在毛巾上掉不下來了!”
“咦,嘶~~~”
“嘖嘖....”
姜槐道回來了,他是被井陘縣縣令派人來送到了京城,如今的姜家在著急的做法事,著急的準備下葬了。
因為人已經(jīng)腐了!
姜家人已經(jīng)報案了,已經(jīng)確定是盤踞在井陘古道的白蓮教所為。
殺人截貨之后,姜家大老爺被賊人棄尸荒野。
隨行的人都死了!
兩縣衙役聯(lián)合巡視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拿出上一個驛站的客旅登記名錄,衙役才發(fā)現(xiàn)這人竟然是一個大官。
慌忙稟告了上去,這才有機會送回來。
縣令一口咬定是白蓮教所為。
作為見過世面的縣令,這也只能是白蓮教所為。
自己治理的地方雖然死了一個布政使,但他一點都不害怕。
這些年,死在白蓮教手里的官員不計其數(shù)。
晉中之地多白蓮這可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當年的俺答可汗就是靠著白蓮教的里應外合,才能次次在劫掠之后揚長而去。
嘉靖年間的李福達造反案。
嘉靖四十五年四川人蔡伯貫造法一案,因為這個人晉中之地撫、按官被斬一大片。
人家一直都敢造反,殺一個官對他們而言不算特別大的事情……
死一個布政使和縣令關系不大。
如今雖然都學會了夾尾巴,也學會改各種各樣的名字。
但他們這些年“反明復元”的口號可是一直沒停過。
在晉中,剿匪一事是戶部每年最頭疼的問題。
年年剿匪,年年花錢,錢給了,也花了,匪徒也殺了不少,官職也封了不少。
可這匪患一直就沒停過。
如今,又一個朝廷命官死于匪患。
其實每個官員心里都很清楚,白蓮教越鬧越兇根本就不是剿匪不力。
其本質還是百姓的活路越來越少了。
可好好的治理地方的升遷沒有剿匪快。
地方官員都想著快速升遷,地方的治理就交給下一任官員吧!
誰料下一任官員也是這么想的。
只要自己不死,有政績就行了!
可能是為了給姜家一個面子,又或許是要最大程度減少匪患帶來的恐慌。
姜家對外人說是自家的老爺在回來的途中病逝。
禮部在商議給一個什么謚號。
姜家老爺子一倒,姜家的下坡路肉眼可見的就開始了。
從來往賓客就可以看得出來,左鄰右舍的婦人都敢討論姜家了。
……
人情冷暖就如這深秋。
位于西北的長安也到了深秋。
茹慈照例巡視了一眼宅院,然后回到了書房,坐在余令當初坐的位置上。
想到昨夜的夢,茹慈不好意思的揉了揉臉。
她夢到自己的夫君成了狀元,身穿青色圓領大袖的錦綺,頭戴進賢冠,騎在高頭大馬上簪花輕輕搖曳。
在夫君的身后,無數(shù)的學子抱拳行禮,以示尊崇和敬佩。
茹慈知道這是自己的夢,收起這些不合實際的遐思,她開始認真的看眼前的賬本。
如今,整個黃渠村都是自家的佃戶。
就在前幾日,各家各戶也都送來了錢或者糧。
雖然自家收的不多,但這些一加起來......
茹慈認真的算了一下,就算余家在接下來的一年什么都不干。
家里這些人也能吃干的。
望著端著盆走進來的昉昉,看著她又開始認真的忙碌。
茹慈知道這小妮子的心思,低下頭淡淡道:
“等陳小肥回來,你兩個的事情就辦了吧!”
昉昉聞言羞澀了一下,在自己人面前她已經(jīng)不害羞了。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她趕緊道:
“夫人,秦王府朱存相又來了,這已經(jīng)是第三次!”
“他要問什么?”
“他想問問你的意思,明年入夏番薯開始種植了,他能不能先從咱們家拿一千斤育種,收成之后給咱們家還三千斤!”
!茹慈聞言笑了,嗤笑道:
“三千斤?這是欺負人啊,一畝地都能產(chǎn)一千斤的好東西,他給我三千斤!”
都說朱存相不學無術,可這都是以前的老黃歷了。
如今的他可不是不學無術,躲在暗處,日進斗金。
“去,從后廚拿個魚頭給他,讓他好好地看魚頭,把魚眼睛看仔細了!”
“是!”
站在大門外的朱存相見昉昉出來了,急忙迎了上來。
在得到了明確的答復之后,望著手里的魚頭朱存相知道自己做錯事了。
仗著這些年賺了錢,變得有些“目中無人”了。
這其實也不怪朱存相。
如今他的花椒商隊遍布長安周邊的七八個縣,手底下的大戶四五十人。
在長安不敢說一呼百應,但絕對也是分量十足的大人物。
如今進秦王府都走大門,他都要忘了后門怎么走了。
“昉昉妹子,勞煩告訴下夫人,我是莽撞了,貪心了些,你告訴夫人,一千斤育種,收成的時候我送來一半!”
昉昉似笑非笑的望著朱存相淡淡道:
“令哥離家一年,你也成了秦商的一份子,這些年仗著過往情分,夫人這邊尊敬秦王,并無多說什么!”
昉昉頓了一下,收起笑意繼續(xù)道:
“都是長安的老人了,有些人也不安分了,以為令哥在京城不回來了!
他們不懂,你不該不懂,難道忘了令哥的脾氣了么,又或是覺得令哥手中的刀不利了?”
朱存相聞言臉色大變。
不說余令回來了后會如何,光是一個余念裳就不是他能招架的住的。
如果把余家的生意分成十份……
悶悶這個余家大娘子一個人占七分,余來財占三分。
她悶悶手底下不光有人,還有錢。
不用余令開口,悶悶一開口,就能把他朱存相的生意直接按死。
朱家宗室子弟不能經(jīng)商是祖訓。
“昉昉,這些年我可是把你當親妹子來看待,你可要跟夫人說清楚啊,一個字都不敢錯啊,口氣也不敢變??!”
昉昉好看的笑了起來,認真點了點頭:
“離那群人遠一些,令哥說了商人逐利他不管,但要威脅到民生,想從百姓嘴里掏吃的,站籠就是最后的去處。”
“情義是互相的,令哥說是彼此的尊重,這里其實是有條線的......”
朱存相松了口氣,有了這句話安心一大半。
“省的,我省的,妹子的話我都記得了!”
昉昉又露出好看的笑容,輕聲道:
“令哥年底之前一定會回來!”
……
余令已經(jīng)在回來的路上了,離長安越來越近,眾人身上的衣衫越來越厚了。
離家近了,冬也來了。
“令哥,咱們這是衣錦還鄉(xiāng)吧!”
“不對,咱們令哥是將,咱們這叫猛將還鄉(xiāng)!”
余令扭頭望著北面笑了笑,心里有個聲音喃喃道:
“敢笑黃巢不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