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搖頭,“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我有次聽村里人說起,好像陳不凡不是陳家親生的,并未去打聽過,也不知道是真是假?!?/p>
“不是親生的?!”
知夏面上無比驚訝。
如果不是親生的,那就能解釋的通了。
可陳家也不是沒兒子,陳不凡上頭還有個大他四歲的哥哥呢,怎么會將他抱養(yǎng)回家?
搞不懂,實在搞不懂。
想不通的事,知夏也不執(zhí)著,先將事情放一邊,跟五福一起去了豆腐攤,這么一小會的功夫,七板豆腐已經(jīng)賣掉了快兩板。
四海正雙手托腮坐在花車后頭的街沿上,百無聊賴的看著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往常姐姐在的話,他來鎮(zhèn)上肯定會給安排活的,爹娘卻總覺得他還小,讓他去一邊玩兒。
可這里又不是杏花村,實在沒啥好玩的,還不如讓他干點活呢。
這會看到知夏來,四海雙眼一亮,站起身蹦跶著跑向她。
“姐姐?!?/p>
知夏牽起四海的手。
“爹娘沒給你安排活呀?”
四海將腦袋搖的像撥浪鼓。
“爹娘說我還小,不讓我干活?!?/p>
知夏嘿嘿一笑,“那你跟著姐姐招攬客人。”
大人們的想法很簡單,覺得孩子在一旁礙手礙腳的,有些事情能自已做就自已做了,省的自已費時間精力教孩子還不一定能做的好。
恰好知夏現(xiàn)在多的就是精力和時間。
再說,她這段時間時常帶著四海,對四海比家里任何一個人都要熟悉,小家伙看著傻憨憨的,實際聰明著呢。
五文錢兩塊的豆腐,價不貴,還是挺多人買的。
新街那邊也有個豆腐攤,沒這里的豆腐大,還賣的老貴,都快趕得上肉價了。
知夏領(lǐng)著四海幫忙叫喚了一陣,吸引了不少人過來看熱鬧。
她給路過的大叔大嬸聲情并茂的將吃豆腐的好處挨個兒介紹了一番,還說了豆腐的烹飪方法,邊說邊跟五福將豆腐往他們自帶的碗里裝。
這個兩塊,那個四塊的,趙玉珍只管站在花車后收著錢,不到兩刻鐘就將剩余的豆腐清空了,后面還排了不少沒買到呢。
原本還以為這么點豆腐,至少得折騰小半個上午,這還沒回過神就賣完了。
林寄明和趙玉珍夫妻兩個就跟做夢似的,有種殺豬的時候,刀還沒磨好,豬自已倒地上死了的感覺。
這會在外頭,也不好數(shù)兜里賺了多少錢。
趙玉珍尋思著,有知夏在,明天再加個二十斤都不成問題,好歹來了一趟,多賺一點是一點。
再說,有了騾子,一早上磨個四十斤黃豆也不算啥,今早二十斤都沒花多長時間。
“家里黃豆不多了,最近附近村子里都收不到多少黃豆,恐怕得等秋收的時候才有,要不今天就從鎮(zhèn)上帶一包回去算了?”
趙玉珍一邊給林寄明幫忙收拾東西,一邊跟他商量。
林寄明點頭,“也好,先買包回去湊合兩天,下午我再牽著騾子到附近幾個村子都去看看,如果沒有的話,提前跟他們預(yù)定也是好的?!?/p>
一家五口先去了趟布莊,依著趙成忠和馬氏的身形買了兩套衣裳。
莊戶人家的鞋子都是根據(jù)腳長自已做的,沒得現(xiàn)成的買,趙玉珍就只買了材料,反正家里嫂嫂多,兩雙鞋很快就能做好了。
岳父岳母人好,孝順他們也是應(yīng)該的,林寄明當然不會說啥。
一家人從布莊出來,又往糧油鋪子跑了趟,這一次,哪怕有知夏的三寸不爛之舌,也只將一百斤黃豆的價壓到了七百五十文。
再低,掌柜說啥都不肯了。
足足比去莊戶人家收的要高了一百五十文。
回去路上一合計,還是得到莊戶人家去收才行,折騰是折騰了點,可家里消耗大,時間長了,其中的差價就可觀了。
回去路上,騾子背上馱的東西多,已經(jīng)擱不下倆孩子,便只四海一人坐在了上頭。
知夏跟在旁邊走一段,掛在五福的胳膊上讓他拽一段。
回到家不僅她自已累,連五福也累的夠嗆。
……
林寄明尋思下半年家里要收黃豆的話,還得有地方堆,一回到家就叫屋后那些幫忙的弟兄又多做了一些泥磚晾干,打算多修兩間泥磚房。
蓋頂也不能用稻草,回頭從窯廠再買些瓦回來蓋上,雨天就不用擔心屋里會漏雨了。
下午,趙松全兄弟兩個忙完回家的時候,趙玉珍讓他們將給趙成忠和馬氏買的衣服和鞋子材料一并帶了回去。
第二天,想著鎮(zhèn)上豆腐攤不需要全家人看著,趙玉珍和四海就沒去,在家里看家,順便給大家伙準備中午和晚上的飯菜。
昨天晚上算了算,七板豆腐總共賣了四百三十文,除去黃豆的成本,利潤應(yīng)該在三百文以上。
穩(wěn)妥起見,昨晚只泡了三十斤黃豆。
如果全賣掉的話,也有六百五十多文錢,約摸著利潤至少有個四百八十文。
每天三十斤的話,一個月也能有個十四兩多銀子的純利。
雖然每天早晨早起有點辛苦,但如今沒得別家競爭,一個月能賺十幾兩,還是相當不錯的,可以讓一家人都過上富庶日子了。
趙松全兄弟兩個來的時候,扛上了兩大包糧食。
趙玉珍看著他們進院子,面上有些詫異。
“大哥二哥,你們帶這么多糧食來做什么?家里那么多人都不吃了?”
高大的漢子嘿嘿笑著。
“家里留的糧食,足夠吃到收新糧了,今年年成好,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產(chǎn)量應(yīng)該不會太差,爹娘說你們家最近干活人多,糧食消耗大,就讓我們兄弟倆將糧食扛來了,以免另外花大價錢去鎮(zhèn)上買,再者,爹娘的意思是,想讓家里幾個孩子時不時來杏花村一趟,跟著知夏認幾個字,將來不至于跟我們一樣當睜眼瞎,就是不知知夏方不方便?”
在他們心里,知夏畢竟是個孩子,他們也不好找個孩子去商量這種事,當然得問過家里大人的意思。
趙玉珍雖開明,和知夏相關(guān)的事,都會經(jīng)過她同意才點頭。
但今天兩個哥哥當著她的面開了這個口,秉著知夏一群羊也是看的原則,直接就代她應(yīng)下了。
以至于第二天林寄明和五福去鎮(zhèn)上之后,知夏看著滿院子的大小孩,只覺天都塌了。
“娘,你別害我?。 ?/p>
原本教四五個她都已經(jīng)夠頭大了,除了大舅家已經(jīng)成了親的趙原表哥沒來,其余兄弟姐妹來了七個,后續(xù)教起來會是怎樣一個雞飛狗跳的場面,她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