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
朱棣不知何時走到了朱元璋身邊,低聲道:“兒臣覺得,這木正居……或許真是上天派來輔佐我大明的。”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沒有反駁。
他只是長長地嘆了口氣:“老四啊,你這‘哥們兒’,咱是真服了?!?/p>
“以后若是真見了他,你……替咱多敬他幾杯酒。”
朱棣重重點頭:“兒臣遵旨!”
就在這時,天幕突然再次亮起。
【漢王與趙王的“海外就藩”,如同一場極其高明的政治魔術(shù),將一場迫在眉睫的內(nèi)戰(zhàn),轉(zhuǎn)化為了大明向外擴張的動力。】
【永樂落幕,洪熙登場?!?/p>
【大明這艘巨輪,在木正居的掌舵下,平穩(wěn)地駛?cè)肓肆硪粋€黃金時代——洪熙之治?!?/p>
天幕畫面流轉(zhuǎn),展示出一幅幅令人目眩神迷的盛世圖景。
那并非單純疆域的擴張,而是一種從骨子里透出的自信與富足。
百姓家中常備精米白面,商隊絡(luò)繹不絕于途,學(xué)堂里書聲瑯瑯,連田間地頭的老農(nóng),都能隨口拽兩句《木文正公集》里的道理。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為木正居會繼續(xù)揮舞他那根“上帝之鞭”,將大明的疆域推向極致時,他卻突然踩下了剎車。
【洪熙年間中期,大明國力達到鼎盛。但首輔木正居卻連下十八道輔諭,嚴禁邊軍再向西、向北推進哪怕一寸?!?/p>
【朝野不解,甚至有人上書彈劾其“暮氣沉沉”、“喪失進取之心”?!?/p>
【殊不知,這位老人早已看透了這個時代的“極壁”?!?/p>
天幕上,出現(xiàn)了一張巨大的大明疆域圖。
從安西省(中亞)到京師,快馬加鞭,急報也需走上一個月。
若遇風雪,甚至要兩三個月。
【疆域太大,政令不通,這是古代帝國崩潰的根源?!?/p>
【木正居比誰都清楚,在沒有蒸汽機和電報的時代,如今的大明,已經(jīng)觸摸到了農(nóng)業(yè)文明所能控制的疆域極限。】
【再打下去,打下來的就不是疆土,而是沉重的包袱和未來的動亂之源。】
奉天殿前,朱元璋看著那張巨大的地圖,若有所思。
他打了一輩子仗,深知“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的道理。
木正居能在這個時候收手,這份清醒,比百戰(zhàn)百勝更難得。
【意識到“物理極限”鎖死了大明上限的木正居,做出了一個再次震驚后世的決定。】
【他將目光,從腳下的土地,投向了萬物的本質(zhì)?!?/p>
【既然版圖無法再從平面上擴張,那就從維度上進行“飛升”!】
天幕畫面一轉(zhuǎn)。
京師,一座嶄新的宏偉建筑拔地而起——大明格物院。
【這一年,木正居七十歲。他不再頻繁出現(xiàn)在內(nèi)閣,而是整日泡在這座格物院中?!?/p>
【后世之人,在翻閱這段歷史時,往往會被他那一長串亮瞎眼的頭銜震得頭皮發(fā)麻?!?/p>
隨著解說,天幕上開始滾動播放木正居的新頭銜。
每一個字,都如同一記重錘,砸在古今觀眾的心口。
【他是“經(jīng)典力學(xué)之父”,并將其命名為“木公引力定律”?!?/p>
【他是“現(xiàn)代化學(xué)奠基人”,在他的實驗室里,第一次分離出了氧氣,被稱為“木氣”?!?/p>
【他是“微生物學(xué)先驅(qū)”,用自制的顯微鏡,讓人類第一次看到了微觀世界,并提出了“細菌致病說”?!?/p>
【他是“大明工業(yè)革命的總設(shè)計師”,他手繪的蒸汽機草圖,雖然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完美普及,卻成為了后世工業(yè)文明的圣經(jīng)?!?/p>
【哲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物理學(xué)家、生物學(xué)家、天文學(xué)家、地理學(xué)家……】
【如果說永樂大帝是地上的征服者,那么木正居,就是真理世界的上帝!】
朱元璋看得眼花繚亂,完全不懂那些名詞是什么意思。
但他看得懂那一項項成果帶來的變化。
那種名為“水泥”的灰色粉末,讓大明的城墻堅不可摧。
那種名為“化肥”的白色顆粒,讓大明的糧食產(chǎn)量翻了一番。
那種能看清月球表面的“望遠鏡”,讓大明欽天監(jiān)對天象的預(yù)測精準到了令人發(fā)指的地步。
“這……這還是人嗎?”
朱棣喃喃自語。
他知道自已的這位“老伙計”厲害,但沒想過他能“神”到這個地步。
這哪里是凡人的智慧,這分明就是竊取了天機!
【木正居是一個純粹的、堅定的唯物主義者?!?/p>
【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子不語怪力亂神,因為子知道,一切神跡皆是未被發(fā)現(xiàn)的科學(xué)?!薄?/p>
【他的后半生都在破除迷信,教導(dǎo)世人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p>
【然而……】
天幕的畫面突然變得有些昏暗。
那是一個清明節(jié)的深夜。
首輔府邸深處,一間不對外開放的小祠堂。
早已須發(fā)皆白的木正居,摒退了所有下人,獨自一人提著一壺酒,步履蹣跚地走了進去。
祠堂內(nèi),沒有滿天神佛,只掛著一幅畫像。
畫像上的人,身著龍袍,騎在馬上,英姿勃發(fā),正是在漠北勒馬回望的永樂大帝朱棣。
那個宣揚“無神論”、一生都在用科學(xué)破除迷信的老人,此刻卻極其熟練地拿出了紙錢和香燭。
火盆里,火光跳動,映照著他那張滿是溝壑的臉。
“太宗啊……”
他一邊往火盆里丟著紙錢,一邊絮絮叨叨地說著話。
“老臣我又來看你了?!?/p>
“今年大明又豐收了,新搞出來的那個雜交水稻,畝產(chǎn)破了八百斤,你敢信?”
“你那兩個寶貝兒子在澳洲也挺好,聽說老二前陣子還帶人去抓袋鼠,結(jié)果被袋鼠踹斷了兩根肋骨,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他就像在跟一個久未謀面的老朋友聊天,說著家長里短,說著國家大事。
說到動情處,他端起酒杯,將半杯酒灑在畫像前,剩下的半杯,自已一飲而盡。
“你說你,走那么早干什么……”
“留我一個人在這世上,連個能說真心話的人都沒有?!?/p>
“你別說,還真怪寂寞的……”
那一晚,首輔府祠堂的燈亮了一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