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還是陳洪選的雞厲害,孟沖,你終究還是嫩了點。”
隆慶皇帝看完斗雞,開口就對身邊的太監(jiān)說道。
一個年長的太監(jiān)此時笑的老臉如一朵盛開的菊花,“謝皇爺夸,老奴這斗雞可是從小就精挑細選,還有高人飼養(yǎng)訓練才能拿出手,嘿嘿......”
“不錯不錯,這只雞好生喂養(yǎng),你看這身傷,找人好好處理下,下次出戰(zhàn)朕還押它贏?!?/p>
隆慶皇帝很高興,因為他一開始就押陳洪的雞能勝,自己的眼力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好了。
隆慶皇帝和陳洪在那里高興的說話,另一邊一個稍微年輕點的太監(jiān)就滿臉陰郁之色,小內(nèi)侍逮著那只敗北的雞過來,直接被他一瞪眼嚇的連連后退。
“拿回去宰了?!?/p>
這個太監(jiān)自然是孟沖,今天他獻出精挑細選的斗雞想要在皇帝面前表現(xiàn)一番,沒想到遇到同樣是千挑萬選出來的斗雞,就這么華麗的輸?shù)舯荣悺?/p>
他現(xiàn)在心情很不爽,把獻斗雞的小吏恨上了,順帶把陳洪也惡上。
只不過他也知道,以他現(xiàn)在的權勢地位,還不能和陳洪公公作對,惹不起啊。
轉過臉看向皇帝和陳洪的時候,他已經(jīng)滿臉堆笑一副阿諛奉承之像。
遠處宮門一道人影出現(xiàn),依舊是太監(jiān)服飾,能在皇帝身邊走動的,大多都是有品級的太監(jiān),而內(nèi)侍只能是打雜的。
平時躲得遠遠,被召喚才能出現(xiàn),還盡是干些苦力活,吃力不討好。
“皇爺?!?/p>
來人正是陳矩,到了隆慶皇帝身前后躬身行禮,嘴里輕聲說道。
“陳矩,前面有事?”
陳矩被他留在乾清宮,倒不是不喜歡他,主要他和李芳類似,都是不喜歡他玩樂休息的人,所以自己出來玩也就懶得叫他跟上。
不過對陳矩,隆慶皇帝還是很信任他,畢竟很早就通過魏廣德的關系,向王府通風報信。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對裕袛幫助良多,他是個念舊的人,所以登基之后還是把陳矩留在自己身邊。
無論如何,身邊還是要這些忠心的臣子才放心。
陳矩伸手從懷里摸出一封信,雙手捧著遞了過去,壓低聲音說道:‘這是魏大人托人送進來的,要我轉交給陛下?!?/p>
“哦?!?/p>
隆慶皇帝挑挑眉,伸手從陳矩手里接過信封,打量下,封口完好,這才走向一邊。
身后陳洪等人還要跟上卻被隆慶皇帝一揮衣袖攔了下來。
走進不遠處涼亭,隆慶皇帝這才撕開信封抽出里面的字條仔細觀看一番,隨即臉色微動。
說是字條,其實是滿滿一張信紙,其中的內(nèi)容非常多,不過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上奏請開海禁,之后就是內(nèi)閣可能的票擬及應對。
前面大部分內(nèi)容,對隆慶皇帝來說并無太大影響,但是當他看到最后兩段的時候,眼睛里卻是精光一閃,隨即陷入沉思,嘴里也喃喃低語道:“若朝臣反對甚厲,可準開一地試行,以內(nèi)廷派人監(jiān)管之,所收稅銀直入內(nèi)庫,行市舶之舉?!?/p>
原本在開海一事上,魏廣德就顯得很謹慎,因為他知道朝中阻力會很大,所以很早就有開一、兩地試行的計劃。
這些,都是隆慶皇帝知道的,畢竟他多次看到魏廣德不斷修改后的條陳。
但是今天的這封信扎,其中的內(nèi)容卻又有變化,那就是當初以為是朝廷的收入,若是朝中阻力太大的情況下直接就由內(nèi)廷來做,拋開朝廷單干。
隆慶皇帝知道,這是魏廣德思慮再三,在發(fā)覺朝中阻力大到無法實行這一政策的時候無奈的舉措。
不過對于魏廣德來說是無奈之舉,可對隆慶皇帝來說,他此時卻巴不得這么做。
海貿(mào)之利,魏廣德之前就詳細給他說過,可謂獲利頗豐,所以那些人提著腦袋也要做。
之前,他是覺得沒法跳過朝廷去推進這件事兒,而現(xiàn)在魏廣德給他提了個醒,似乎可以自己單干。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做了皇帝他才能摸清楚內(nèi)廷的財力狀況。
內(nèi)廷每年收入不菲,可支出也是不小,看看要養(yǎng)多少宮女內(nèi)侍,還有無數(shù)的宮殿需要修繕。
之前滕祥、孟沖說要給他買些珠寶制作衣帽和一些小玩意,內(nèi)廷居然都拿不出兩萬兩銀子,想要去戶部拿,結果還被人給駁回來了,這讓自尊心很強的隆慶皇帝感覺很丟面子。
要是真能拿下這個港口,光是開條子蓋章,一年怎么說幾萬兩銀子還是有的。
別覺得幾萬兩銀子很少,實際上就是福建,拋開那些運輸、變現(xiàn)不易的實物稅,一省一年能上繳京師的稅銀也不過幾萬兩而已。
開一個港口,就相當于多一個省的稅銀,對于財政捉襟見肘的朝廷來說自然是個大數(shù)字。
而且這時期全球白銀可還沒有涌入大明,大明朝金、銀,甚至銅都是很缺乏的。
其實,嘉靖皇帝也不是真給隆慶皇帝留下的是一個空空如也的內(nèi)庫,銀子還是有不少的。
可是對于剛剛登基的皇帝來說,二十多萬兩銀子,那是真的不夠。
不說嘉靖皇帝的喪宜,光是登基后的犒軍,就幾乎把內(nèi)庫掏空,這筆銀子還不得不出。
隆慶皇帝當然知道這筆銀子出去,軍戶實際上得不到多少,可他也知道,這筆銀子出去本身也不是給軍戶的,而是給各地軍將的賞銀。
就當收買軍隊效忠吧,雖然實際效果可能很低。
把信件折好放入懷中,隆慶皇帝這才起身出了涼亭,“回乾清宮?!?/p>
...
內(nèi)閣消息傳出,當晚京城各大花街柳巷,酒肆茶坊里,聚會的百官無不談論此事。
本來大家一開始對此事是漠不關心的,可聽說內(nèi)閣里因為涂澤民的奏疏分成兩派,貌似還旗鼓相當,要不是首輔和次輔反對,內(nèi)閣決議會怎么樣還真不好說,到這個時候就由不得不上心了。
對于大部分官員來說,該怎么選擇還用教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多少次有人提出開海,最后結果如何。
和以往一樣,支持維護祖制的聲音占絕對多數(shù),支持變革者寥寥無幾。
而支持變革者,大多也不是真心覺得此策正確,而是因為知道支持開海的是高拱、陳以勤等裕袛舊人,他們可是有能力改變當今態(tài)度的人吶。
說他們其實是政治投機,一點也不為過。
“老師,那些手段是不是要開始用上?”
在徐階府邸一處暗室里,張居正和徐階相對而坐。
“不急,先讓官員們議論,此事真正發(fā)動還要等陛下圣裁之后。”
徐階謀定而后動,自然不會倉促出戰(zhàn)。
隆慶皇帝的選擇無非就是兩個,一是支持他,也就是堅持祖制,那么這個倒拱的機會就不太成熟。
至少以他的閱歷知道,就算發(fā)動也很難一擊斃敵。
政見不同,其實在朝堂上是司空見慣的事兒。
可若是隆慶皇帝選擇支持高拱,那才是能夠把高拱驅逐出朝堂的機會。
首輔、次輔支持的事兒被皇帝否掉,這本身就是對百官的一個輕視,何況還事關祖制。
到那個時候,之前朝野盛傳高拱可以左右皇帝決定的傳言也就可以坐實,以此為理由彈劾高拱才是殺招。
“老師,那先給下面?zhèn)鬟f點什么消息,讓他們也好有所準備?!?/p>
張居正繼續(xù)問道。
輕輕敲擊桌面,徐階思考良久才說道:“若是陛下順了內(nèi)閣之意,就不要輕舉妄動,可若是支持高肅卿,就以‘威制朝紳,專擅國柄’的理由,集中彈劾于他,必須把它驅逐出去?!?/p>
“那開海禁之事?”
只是那片刻功夫,張居正內(nèi)心其實已經(jīng)認可了老師的話,不過對于這次爭論的焦點,海禁一事,總歸還是要有個態(tài)度才是。
“涂澤民的奏疏你覺得如何?”
徐階并未回答張居正的話,而是反問道。
“正如老師所說,言之有物,看似可行。”
張居正答道。
“新朝新氣象,這話說得好,高拱和陳以勤還是有點能力的,就是太嫩了點?!?/p>
徐階卻是評價道,“若是陛下執(zhí)意解除海禁,我必然要強烈抗爭,率滿朝大臣集體反對。”
“這樣,陛下那邊臉面可就......”
張居正知道,隆慶皇帝把臉面看的很重,或許是因為過去被嚴世番冒犯多了,更加注意這些。
“我會給陛下準備臺階的,可在一地試行此事?!?/p>
徐階看了眼張居正,繼續(xù)說道:“仔細想來,當年倭寇大起,未嘗沒有朱绔法度森嚴之故。
只是可惜他當初未曾考慮到沿海百姓的生計,只以為封鎖海面,堵絕交通就可以消除倭寇,卻不知道百姓生活無依也是會鋌而走險?!?/p>
“我明白了?!?/p>
張居正了然,如此自然最好,隆慶皇帝臉面保住,只不過就是不知道他會怎么選擇。
就在此時,高拱的府邸里,郭樸也正和高拱相對而坐。
“肅卿,此事我越想越覺得有些困難?!?/p>
郭樸此事臉色不好,低聲對高拱說道:“你說,這會不會是那邊搞出來的,目的就是想讓我等成為朝野公敵?”
“此事之后我也想過,但不管怎么說,開海就算不能根治倭患,但絕對會讓福建百姓日子好過許多,再要加入倭寇的人必然會減少,對朝廷消弭倭患還是有益處的。”
高拱也不傻,就算當時沒發(fā)覺,下來后只要稍加回憶就會發(fā)覺徐階今日的異常。
太早表態(tài),這并不是首輔大人應該做的,也難怪郭樸會猜測涂澤民的奏疏和徐階有關。
“我當時也是受到涂巡撫奏疏的影響,細細想來此事蹊蹺甚多?!?/p>
郭樸嘆口氣說道。
“只要我們是秉著一片公心,就不要擔心被他們攻訐。”
高拱還真不怕徐階煽動手下人瘋狂彈劾他,真整毛了,他也不是找不到人,大家互相彈劾,都不要回內(nèi)閣辦差了,最后看皇帝是護著他高拱還是你徐階。
之前,大部分朝臣只看到科道瘋狂彈劾高拱,好似是把他搞得狼狽不堪,實際上整件事發(fā)展到現(xiàn)在,高拱都沒有還手,只是在內(nèi)閣和徐階出現(xiàn)政見不同的爭執(zhí)。
至于外面流傳的說法,說他故意和徐閣老作對,高拱也是不屑一顧。
實際上,大部分爭執(zhí)并不真是為了和徐階爭奪內(nèi)閣話語權,而是兩人執(zhí)政理念上根本差異導致處事的不同。
他高拱身后有皇帝,自然不怕在內(nèi)閣和徐階撕破臉。
他只是沒想到,政見不和卻被徐階當做他爭權奪利的證據(jù)在朝野散播消息。
“不知道陛下什么時候回發(fā)回奏疏,在此前我看我們還是要聯(lián)系一些志同道合者,大家一起上奏支持此事?!?/p>
已經(jīng)表態(tài),現(xiàn)在就算要改口也是不行,郭樸只想拉攏更多人和他們站在一起以壯聲勢。
“我看可以,我一會兒就和裕袛?shù)娜寺?lián)系,你那邊官職低微的就算了,只聯(lián)系一些好友助陣就好?!?/p>
高拱捻著胡須說道。
他話里的意思,其實就是說他們的門生,此時大多都是六七品官職,并不適合摻和進這件事里來。
“我們還有些科道的同鄉(xiāng),是不是也聯(lián)系下?!?/p>
郭樸皺眉想想說道。
“科道.....”
高拱有些不置可否,他現(xiàn)在對科道言官也是頭疼,他不像徐階,可以對這些人低頭彎腰,他始終覺得這幫人就是七品小官,卻妄想以末職未必閣臣,實在可笑。
徐階太圓滑,可以放下身段和各級官員打成一片,他這樣的官在盛世做首輔還沒什么,可現(xiàn)在大明朝在歷經(jīng)正德、嘉靖兩位帝王之后已經(jīng)變得千瘡百孔,急需整肅一番。
徐階,并不合適擔任這樣的職務。
朝廷,現(xiàn)在需要的是一個能重整朝綱的人擔任首輔。
遍觀整個朝堂,也只有他能勉強做到,其他人都不行。
甚至,比徐階更加不堪的李春芳,高拱其實從內(nèi)心里也是不喜的。
因為共事一年多來他就發(fā)覺,李春芳還沒有徐階有主意,能決斷。
“宮里,肅卿是不是也該去說說?!?/p>
這時候,郭樸又低聲提醒道。
高拱沒有回答他先前的問話,郭樸就打算用自己的主張去做了。
他和高拱,更多的是合作關系,要說一黨委是牽強。
.....
魏府書房里,魏廣德一個人坐在書桌后,書桌上擺著一張紙條,那是陳以勤送來的。
如果說一開始沒有想到,現(xiàn)在被陳以勤一提醒,魏廣德終于反應過來,說不好這次的事兒真會成為高拱的滑鐵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