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軍卒試槍,李成梁已經(jīng)拉著梁定南問道:“云南可有藤牌,軍中需要大量裝備,我也會上奏此事?!?/p>
能防鳥銃,這東西可不簡單。
“大帥,其實不用太過擔(dān)心,藤牌在緬軍中其實也不多,今日城下的當(dāng)是緬軍精銳。”
梁定南這時候卻開口說道,“據(jù)我所知,其實緬軍中藤牌也不多,這東西制造起來確實太麻煩了。
至于云南兵庫里,應(yīng)該沒什么藤牌,都是士卒自己準(zhǔn)備的。
本地能制作藤牌的匠人也不多,大帥若是要大批量置辦,光是在云南怕也不行,還得發(fā)動廣西貴州等地,尋找會制造的匠人。
對了,浙江、福建那邊或許有藤牌,聽說早年戚家軍就在福建大量購置過藤牌,或許那里還有庫存?!?/p>
“嗯,我知道了,我會馬上向朝廷奏報此事,希望朝廷能夠搜集一些藤牌盡快運來,以解燃眉之急。”
李成梁看出來了,藤牌這東西,貌似云南這邊文武官員都沒中說。
也是,聽了先前梁定南說的制造過程,一副藤牌完工,前后需要準(zhǔn)備一年多的時間,也確實夠麻煩的。
實際上,這個時候李成梁更應(yīng)該考慮的是怎么破解藤牌,特別是這東西對于明軍大量裝備的鳥銃,那防御效果太好。
調(diào)集佛朗機炮打藤牌,貌似也可以。
明軍軍中倒是有許多佛朗機炮,可真要和緬軍對上,那就得集中大部分佛朗機炮,想想也是有些麻煩的。
至于為什么明軍也要裝備這東西,其實也是李成梁攀比之心作祟。
敵人有的好東西,先不管自己有沒有用,反正自己手上都得有才行。
這也是明知道緬軍軍中貌似沒有裝備火器,李成梁還是執(zhí)著的想要搜集藤牌的原因。
回到臨時居住的院子,李成梁馬上就給南京和京城寫了文書,主要就是詳細(xì)介紹從梁定南那里知道的藤牌的作用,著重強調(diào)這東西可以抗住鳥銃發(fā)射的彈丸,對明軍戰(zhàn)力發(fā)揮影響非常大。
當(dāng)然,給京城的文書主要是訴苦。
在敵眾吾寡的戰(zhàn)場上,若是鳥銃的威力被嚴(yán)重削弱,對于明軍來說絕對是致命的。
現(xiàn)在明軍鳥銃能破甲的距離已經(jīng)被壓縮到十步以內(nèi),甚至都不能百分之百打穿藤甲,只有五六步距離上可以確定有一定殺傷力。
這和后世的手槍有效射程已經(jīng)差不多了,對于兩軍對壘的戰(zhàn)場上,幾乎已經(jīng)完全沒有什么威力可言。
而給南京的文書,一是催問物資的補充,要更多的佛朗機炮,二就是尋求南京兵部向浙江、福建等地尋求藤牌。
還是那話,用不用是一回事,可敵人有的,我也得有。
文書發(fā)出,李成梁又給在保山的貴州總兵官戚繼美寫信,讓他緊急從軍中調(diào)撥一批佛朗機炮和炮手,分別增援施甸、騰沖和潞江三城,現(xiàn)在能夠打壞藤牌的,也只有佛朗機炮。
放任那些炮手在后方,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戚繼美被留在保山,其實李成梁這么安排也是有那么點私心的。
一是不想給他立功的機會,他已經(jīng)有大哥在軍中嶄露頭角,隱隱有和他一爭高下的架勢,自然不能再給他兄弟機會。
二就是留在后方安全吶,以后遇上戚繼光,怎么說自己也算是在照顧他兄弟,對方得領(lǐng)這個情。
至于戚繼光會不會不滿,看看他給兄弟謀的差事兒就知道,戚繼美確實沒有他兄長的能力,否則也絕對不會來到貴州。
這里,可是剛被俞大猷梳理過的,有些刺頭都被俞大猷收拾過了,現(xiàn)在貴州那些土司就算有人心中不滿,可也不敢做什么,聽話的很。
文書十萬火急,李成梁要求軍報用最快速度送出。
翻山越嶺自然是急遞鋪最快速,畢竟抄近路,而出了山地就通過驛站,快馬往下一站傳遞。
十二個時辰日夜不休,只用十來天就被送進京城,放在譚綸手中。
“去請楊侍郎來一下?!?/p>
譚綸快速看完李成梁的文書,也是緊皺雙眉。
火器現(xiàn)在在明軍軍中的地位頗高,不管是南軍還是北軍,對敵多依靠火器,特別是現(xiàn)在大明的王牌戰(zhàn)神戚繼光,就是最擅長發(fā)揮火器威力的戰(zhàn)將。
現(xiàn)在猛然間知道這天下居然有能抗住火器打擊的防具,譚綸心里能不慌嗎?
楊巍主管武庫司,自然對兵器最為熟悉,所以譚綸首先就找來他詢問兵部是否儲備有藤牌這種防具。
其實,譚綸對藤牌并不陌生,畢竟他常年在浙江、福建指揮過剿倭戰(zhàn)事。
不過,對于藤牌能夠防鳥銃射擊的事兒,他還真不是很清楚。
對于他來說,只論輸贏,其他都是手下軍將的事兒。
錢糧撥下去,除了明軍制式裝備,其他那些稀奇古怪的裝備,都是將頭兒們自己去采辦,他都懶得管。
就好像當(dāng)初戚繼光搞出來的狼筅,就是一種特型的長兵器。
狼筅長一丈五六尺,重約七斤,器首尖銳如槍頭,節(jié)密枝堅,附枝九至十一層不等,全器用鐵打制而成。
狼筅就是出自抗倭戰(zhàn)爭中,能抵御日本戰(zhàn)刀的砍削,它雖形體重滯轉(zhuǎn)移艱難,但層深枝密器長,能御能防。
陣戰(zhàn)時以狼筅為先鋒,牌盾左其下,長槍夾其左右,銳鈀大刀接應(yīng)于后,相為倚靠,渾然一體,以奇制勝。
當(dāng)初別說是譚綸,就是胡宗憲等人也對這東西毫無興趣,根本都懶得看上一眼。
太怪了。
但架不住好用,不僅戚家軍軍找人大量打造,就連其他軍隊也有采購這種武器用來對敵。
藤牌也是類似,下面報南京兵部調(diào)撥的盾牌不好,下面要自己采購藤牌,譚綸自然不會干預(yù),大筆一揮就準(zhǔn)了。
這類武器,都不是工部所制,自然不算明軍制式裝備,算是各軍的特色吧。
不多時,楊巍到來,譚綸把李成梁的文書遞給他,讓他自己看看。
等楊巍看完文書,譚綸才開口問道:“藤牌這東西,武庫在內(nèi)閣后可有儲備?”
問出這話,其實譚綸也能猜到結(jié)果,但還是問道。
“藤牌我倒是知道,去歲遼東軍就托兵部自福建采購了一批,只是不知道此物竟然能擋住鳥銃射擊?!?/p>
楊巍開口答道,“至于武庫,那肯定是沒有的,工部那邊想來也不會制造這東西,只能下文讓福建等地采買?!?/p>
聽到兵部曾幫遼東軍采購,譚綸馬上問道:“那批藤牌可曾到貨,是否已經(jīng)發(fā)往遼東?”
“這個我還真不清楚,只是依稀記得有這個事兒,當(dāng)初遼東下了公文,是我批的?!?/p>
楊巍開口說道,“我馬上讓人問問,若是藤牌還在,就馬上先發(fā)往云南?!?/p>
這個時候,譚綸和楊巍可都沒有想到緬軍軍中是否大量裝備鳥銃,都被這個突然知道的消息驚到了。
“我給元敬寫信,他既然長期使用藤牌,想來對這東西極為熟悉,或許有破解之法。”
譚綸想想也說道,“對了,工部那邊也問問,看看他們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破解藤牌,不然對我大明來說,實在不是個好消息?!?/p>
譚綸沒打算把這個事兒報到內(nèi)閣去,兵部自己就能處理。
而且,這么專業(yè)的事兒,就算告訴魏廣德,他也不會有什么好辦法才是。
于是,兵部馬上行動起來,一方面追查那批采購的藤牌去向,譚綸也馬上給戚繼光寫信,詢問了解藤牌的優(yōu)缺點,派人快馬送往遼東。
同時,工部負(fù)責(zé)武器生產(chǎn)的官員也接到兵部文書,請他們帶著制造鳥銃的大匠到兵部走一趟。
為了保密,兵部并沒有把藤牌可以防住鳥銃的消息擴散開。
運氣還是不錯的,半個時辰后,一面藤牌就已經(jīng)送到譚綸手中。
是的,從兵部責(zé)成福建官府采買藤牌,再到把這些東西運到北方,中間耗時一年半載貌似也正常的很。
等工部的人到了兵部,一面藤牌就出現(xiàn)在他們眼前。
“這是藤牌,不是我明軍只是裝備,但是防御效果很好,甚至可以在十步以外抗住鳥銃射擊,這次招你們來,主要就是讓你們看看,是否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你們當(dāng)知道,如今鳥銃是我明軍軍中重要的火器,裝備數(shù)量巨大?!?/p>
聽到是要找到破解藤牌的辦法,工部的官員坐那里就沒說話,而是看著帶來的匠人,讓他們出來說。
“大人,只說這東西能防住鳥銃,說實話,我還真不怎么相信,我們的包鐵盾牌也試過,二十多步外就能洞穿,實在難以相信這藤編的東西能抗住鳥銃彈丸?!?/p>
藤牌在幾個匠人里傳遞,等所有人都看過后,其中一個年級最大的老匠戶開口說道。
“這個簡單,找地方一試就好。”
楊巍開口說道,“來人,準(zhǔn)備車架,我們?nèi)コ峭庠嚇??!?/p>
這里是京城,當(dāng)然不能在這里試槍,就算兵部后院足夠開闊,也是不能在城里打銃的。
要是驚嚇到宮里人,那就是難辭其咎。
兵部下面的人動作很快,官員們都有自己的車轎,也就是找了兩輛馬車,帶著那些工匠就成,一行人很快就出了兵部,往城外軍營走。
那里有神機營,正好調(diào)出一隊鳥銃手來。
一行人到了京營,自然沒人敢攔住他們。
帶頭的是兵部的人,可是他們的頂頭上司,這樣的隊伍誰敢攔。
也不用找京營戎政,楊巍直接就叫來一隊鳥銃手,在校場上擺放好幾面藤牌。
又不是調(diào)兵出營,自然沒那么多規(guī)矩。
等一隊鳥銃手在不同距離對著那些藤牌一通亂射后,楊巍帶人走到近前,果然看見十步以外的藤牌幾乎毫發(fā)無損,對多就是看到幾個凹陷的坑,但肯定是沒打穿的。
十步位置放的一面藤牌上,也有不少這樣的凹坑,凹陷程度更厲害,但是大多都沒有打穿,只有兩個貫穿的彈孔。
事實勝于雄辯,這個他們看不上的藤牌,確實比明軍使用的盾牌貌似更加給力。
而且藤牌有一定彈性,防御刀砍箭射的能力也是很強。
如果非要說藤牌的缺點,那就是一旦被損壞,損口就會持續(xù)擴大很難修復(fù)。
不像盾牌,換鐵皮或者敲打一陣,可以修復(fù)損壞的盾牌。
幾個匠人拿著被打穿的藤牌研究了好一陣子,也沒有得出什么結(jié)果,只得對楊巍回道:“大人,我們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到辦法,請大人容小的們回去想想?!?/p>
“此時,務(wù)必保密,不得外傳?!?/p>
楊巍只能強調(diào)一句,隨后在場所有人都被囑咐了這句話。
回到城里,楊巍去譚府向尚書譚綸匯報此事。
本來今日譚綸是要親自主持的,不過因為身體不適,所以把由楊巍負(fù)責(zé)支持此事。
“確實,只有十步左右才能洞穿藤甲,比我軍現(xiàn)在的盾牌防御更好。
而匠人們看了,暫時也沒什么辦法?!?/p>
見到譚綸,楊巍把實驗結(jié)果詳細(xì)告訴了他。
“遼東的書信應(yīng)該還在路上,或許元敬有辦法,先等著吧?!?/p>
譚綸開口說道。
“工部也說了,他們會考慮增加小號佛朗機的生產(chǎn),這東西可以有效打擊藤牌?!?/p>
楊巍又說道。
在京營,鳥銃不行后,就調(diào)來了佛朗機炮,三門小號佛朗機炮輪流射擊藤牌,三十步外就能輕易打穿。
小號佛朗機炮雖然比鳥銃費材料,可使用效果也確實好,只不過以前工部更多的還是制造鳥銃,佛朗機炮的制造要根據(jù)材料庫存和需求制造。
現(xiàn)在知道鳥銃缺陷,自然不能繼續(xù)胡亂制造了。
至少在找到增大威力的前,會控制鳥銃的生產(chǎn)。
“遠(yuǎn)水不解近渴,云南那邊最缺的是佛朗機炮?!?/p>
譚綸皺眉說道。
“想來李成梁會從周邊衛(wèi)所調(diào)集,應(yīng)該不會有辦法才是。”
楊巍開口說道。
等楊巍離開后,譚綸想了想,還是把事兒寫了張條子,命人送到魏府。
魏廣德看到條子是在晚上,一邊洗腳一邊看著譚綸的條子。
“藤牌?”
魏廣德不由得摸摸鼻子,這個事兒他依稀有點印象,畢竟故事被改編進電影。
清朝的鳥銃,也是打不穿藤牌的,好像鄭成功打臺灣也是,荷蘭人的火繩槍打不穿藤牌,藤牌手靠著滾地和跳躍躲避,靠近敵人進行砍殺。
不過,藤牌手貌似也不是萬能的,擋不住火炮和重型火銃。
想到這一節(jié),魏廣德也反應(yīng)過來。
大明的鳥銃為了追求射程,槍管很細(xì)。
藤牌有一定彈性,若是沖擊力不夠,自然破不了甲。
“增大口徑,增加裝藥量?!?/p>
瞬間,一個念頭就出現(xiàn)在他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