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張居正在臨清靠岸,還進城找郎中,魏廣德心里多少有了猜測。
“張吉,你馬上去找趙太醫(yī),問清楚他的病情。
還有,問問有哪些人去找過他,了解這些事兒?!?/p>
說完,魏廣德盯著張吉,等待他的回答。
“我明白了,老爺,這就去問個清楚。”
張吉急忙答應(yīng)道。
之前打探張居正的病情,都不敢明目張膽的探查,只能拐彎抹角打探。
現(xiàn)在張居正離開了,那些給他看過病的太醫(yī)也就沒了護持。
魏廣德要打探前任首輔的病情,張吉想不到趙太醫(yī)要拒絕的理由。
張吉已經(jīng)走了,雖然京城已經(jīng)入夜,內(nèi)外城都施行夜禁。
但那只是對普通人,對于京城權(quán)貴那都不算事兒。
魏廣德是真沒想到,張居正留下的勢力如此不經(jīng)事,居然這么快就分崩離析。
這對魏廣德來說,其實不算好事兒,因為水被攪渾了。
以前朝中大致就三股勢力,一是張居正為首的一群人,二就是他和身后的人,還有就是清流。
清流很厲害,但是只要不做出天怒人怨的大事兒,一般都是置身事外。
別看成天彈劾這,怒罵那的,也就那么回事兒。
攻擊性上,遠不如他和張居正,那是真的在爭權(quán)奪利。
不爭不行,身后一群人看著。
不爭,人心就散了。
現(xiàn)在張居正人走了,可手下一分為二,分別以王篆和張四維為首。
他們現(xiàn)在正是凝聚人心的時候,怕是爭起來會遠超當(dāng)初他和張居正時期。
王篆賭的是入閣,而張四維的目標(biāo)應(yīng)該是頂下自己成為首輔。
想到這里,魏廣德忍不住雙手放在扶手上,低頭看了眼自己屁股下的椅子。
“這個位置就那樣,可還真就有無數(shù)人惦記著?!?/p>
說完話,魏廣德自己就先笑起來。
“余有丁.....”
忽然,魏廣德腦海里浮現(xiàn)出這個人來。
那日申時行和他一起留到最后,三人也聊了些話,想來不止余有丁有想法,申時行怕也希望把這個探花郎拉入內(nèi)閣吧。
至于自己這里,翰林院里就沒個老鄉(xiāng),就算魏廣德想使力都難。
好在自己還年輕,還能在朝十來年,只希望到時候能有人上來接班,不至于讓自己這一系因為人才凋零而沒落。
約摸過去兩個時辰后,張吉才氣喘吁吁回到書房里。
“老爺,問出來了?!?/p>
張吉進門先把門關(guān)好,這才快步走到魏廣德身邊,小聲稟報道。
“什么情況?”
魏廣德開口問道。
“據(jù)太醫(yī)所說,張大人傷了根本,全靠湯藥吊命?!?/p>
張吉說出來的話嚇了魏廣德一跳,這話可透著兇險。
“具體點?!?/p>
魏廣德馬上催促道。
“按趙太醫(yī)的話,湯藥吊著,可保張大人回到家鄉(xiāng),至于能活多久,看天意?!?/p>
張吉繼續(xù)說道。
魏廣德已經(jīng)坐直身子,有些不可置信的說道:“就是說沒可能好?”
“好不了,早前張大人滋補的藥材吃得太多了,透支了生機,神仙難救。
現(xiàn)在就是靠那口氣撐著,一瀉,也就差不多了。”
張吉低聲說道,“所以他才這么著急離京,就怕半道上出事兒。”
“我知道了,其他呢?”
魏廣德微微點頭,他其實也猜到原因。
古人對客死異鄉(xiāng)看得比較嚴(yán)重,總覺得魂魄會找不到回家鄉(xiāng)的路,成為孤魂野鬼。
所以,人到暮年都想著落葉歸根。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p>
這首詩,道盡了多少游子一生的漂泊與牽掛。
無論一個人在外面的世界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官至何位,富甲一方,當(dāng)生命走向終點,心中最執(zhí)著的念想,往往不是功名利祿,而是那兩個字“回家”。
客死他鄉(xiāng),對于中國人而言,不僅僅是地理位置上的遺憾,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恐懼與悲涼。
魂魄的安放,血脈的歸宗,是最深層、最古老的民俗信仰。
魂歸故里,方得安寧。
故鄉(xiāng),是靈魂出發(fā)的地方,也是靈魂最熟悉的坐標(biāo)。
人們堅信,只有回到家鄉(xiāng)的土地上,逝者的魂魄才能找到歸途,得到安寧,免于成為異鄉(xiāng)的“孤魂野鬼”。
這種觀念認(rèn)為,漂泊在外的魂魄是孤苦無依的,無法得到后人的祭祀與香火,是一種極大的凄涼。
歸入祖墳,延續(xù)香火。
祖墳,不僅僅是埋葬先人的地方,更是一個家族血脈相連的“根”。
能夠葬入祖墳,意味著正式回歸家族的序列,與列祖列宗團聚,共同庇佑后世子孫。
這是一種對血脈的認(rèn)同,也是對家族傳承的責(zé)任。
客死他鄉(xiāng),則意味著從這條血脈鏈條上“斷裂”了。
這份歸鄉(xiāng)的執(zhí)念,也是對后世的交代,親情的延續(xù),不僅便于祭掃,維系親情,也是根的教育。
將歸宿定在家鄉(xiāng),本身就是對后輩一次無言的教誨,無論你飛得多高、走得多遠,都不要忘記你的根在哪里。
這種“根”的意識,是中華文化得以綿延不絕的重要原因。
它教會孩子們何為“本”,何為“源”。
這是一種哲學(xué)層面的回歸,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終極體現(xiàn),即與天地的和解,自然的循環(huán)。
張居正怕自己死在京城,所以選擇在最后時刻趕回老家。
魏廣德不自覺望向南方,嘴里念叨道:“叔大,你是真的放下了。”
在死亡和國家面前,張居正終究放棄了國家,放下了這個心心念念大半生的大明。
“據(jù)趙太醫(yī)所說,確實有幾人前幾日找過他了解張閣老病情,有禮部侍郎王篆.....”
隨后,張吉小聲報出幾個名字。
魏廣德只是微微皺眉,水有點混,不止有馮保那邊的人,還有張四維,甚至徐學(xué)謨、許國等人這些所謂的清流也在。
“哈哈.....”
魏廣德不由得大笑起來,自己倒是成了循規(guī)蹈矩的好學(xué)生。
一個個都在下面算計,而自己還以“不爭為爭”約束自己。
申時行,他應(yīng)該是盯上次輔的位置了,都有能耐。
“你準(zhǔn)備帖子,明日送到禮部侍郎余有丁府上,請他明晚來府上赴宴?!?/p>
魏廣德對張吉吩咐一聲,就抬抬手,讓他下去。
余有丁算是他準(zhǔn)備的后手,如果張居正舉薦的潘晟真的出了問題,王篆肯定是不能入閣的,否則他和馮保之間怎么合作?
“嘶......”
猛然間,魏廣德倒吸一口涼氣,他忽然記起好似很快,馮保就要倒霉了。
不管是萬歷皇帝采取的行動,還是張四維對馮保的反擊,反正這位很快就會失勢。
這種情況下,自己何必還給馮保留面子,張四維應(yīng)該也不會讓馮保如意才是,肯定會百般阻撓才對。
讓張四維去沖馮保,自己作壁上觀就好了。
以同出裕袛?shù)年P(guān)系,魏廣德還真不好在馮保倒霉的事兒上橫插一腳,傳出去也會有損他魏閣老的名聲。
第二日魏廣德進入內(nèi)閣辦差,路上遇到申時行。
“汝默今晚可有約?”
閑聊兩句,魏廣德就問道。
“善貸這是今晚請客?”
申時行笑道。
還未進入內(nèi)閣,又是隨意閑聊,所以也都不講什么官職大小。
其實,大明的文官私底下都是如此。
真正時刻擺著官威,背后只會被人嗤笑。
說穿了,大家其實都是進士,不過是革命分工不同罷了。
“不過是私宴罷了,召集朝中一些能臣干吏,大家聯(lián)絡(luò)下感情。
畢竟叔大離開了,以后朝中事務(wù)我們還得精誠協(xié)作,大家都交流交流不是壞事兒?!?/p>
魏廣德笑笑說道。
“好,晚上我會準(zhǔn)時過來?!?/p>
申時行笑道。
隨后,兩人一同走進會極門,向著內(nèi)閣走去。
“老爺,今天又有三分彈劾潘大人的奏疏,分別是都察院......”
魏廣德剛走到自己值房門前,蘆布已經(jīng)快步迎上來,殷勤的推開門,同時在他耳邊小聲說道。
魏廣德聞言豁然停下腳步,看了眼蘆布,這才緩緩邁步,走近自己值房。
“奏疏已經(jīng)放在你案頭上了,上面三本就是。”
蘆布侍立在門邊,又小聲說道。
“你去忙吧。”
魏廣德擺擺手,對蘆布吩咐完,自己這才走到書案后。
每天來此,書案上都會堆滿一摞奏疏,是昨日下午到今早通政使司那邊接收到的各地奏疏,分門別類送進來的。
拿起奏疏上面的一份翻開一看,隨即魏廣德就記住奏疏人的名字。
放在一邊后,魏廣德逐一看過另兩份奏疏,并牢牢記住他們的名字。
張四維可真舍得下本錢,這才幾天,他就急不可耐拋出六個科道的人來彈劾潘晟,這是生怕張居正的門人都投到潘晟門下,影響到他以后。
等蘆布端上來茶水,魏廣德這才坐下,端起茶水輕啜兩口,對蘆布吩咐道:“查一下送到張閣老那邊的奏疏,都有些什么,把目錄拿過來我看看?!?/p>
現(xiàn)在魏廣德可不會輕視張四維,這動作頻頻,顯然早有計劃了。
對魏廣德而言,拉一派打一派,他現(xiàn)在是首輔,站著大義的位置。
不需要所有閣臣都心向著他,他自己都不敢這么干,如果想安穩(wěn)的話。
其實,坐穩(wěn)內(nèi)閣首輔的位置還是很簡單,就如同那高坐御座上那位一樣。
挑出最激進的人作為對手,拉攏其他人打擊他。
可以說,但凡入閣之人,都不會沒有點想法,要的就是維持平衡。
魏廣德可以居中,一邊讓張四維蹦跶,另一邊扶持申時行和他斗。
而他,只要保持住對六部的控制,就沒人能翻天。
這也是當(dāng)年嘉靖皇帝馭下的手段,一開始捧張璁打擊楊廷和,之后捧嚴(yán)嵩成為百官的敵人,都是故意制造對手,讓他們斗去。
斗來斗去,你方唱罷我登場,最后不還是需要他魏首輔拍板。
六部,實權(quán)部門,這才是爭奪權(quán)力的主戰(zhàn)場。
內(nèi)閣是嘴仗,六部才是真正的權(quán)力斗爭。
就在魏廣德收拾好心情,開始處理案上奏疏時,蘆布又進入值房。
“老爺,刑部曾尚書來了,有要事求見。”
魏廣德聽說是曾省吾來見他,馬上放下手里奏疏起身就迎了出去,嘴上還說道:“快請他進來。”
很快,魏廣德就引著曾省吾進入值房。
“三省,你晉了刑部尚書,可有些日子沒來我值房了。”
魏廣德樂呵呵招呼道。
“首輔大人公務(wù)繁忙,無事我哪敢隨便往這里來?!?/p>
曾省吾笑道。
“你來了就好,本來我還打算寫條子請你晚上到府上喝酒的?!?/p>
魏廣德樂呵呵說道。
“喝酒之時饅來,你還是先看看這個?!?/p>
說話時,曾省吾臉上笑容盡去,從袖中摸出一份卷宗,壓低聲音說道:“有人在我刑部擊鼓喊冤,事兒不小,是樁成年舊案,不過卻關(guān)系到皇親國戚?!?/p>
“嗯?”
魏廣德也是笑容盡散,馬上接過卷宗就看起來,隨即眉頭就皺起。
“陳年舊案吶?!?/p>
魏廣德已經(jīng)快速看完卷宗,嘴里念叨一句。
事兒,確實牽扯到皇親,不過其實已經(jīng)是過去式了。
明憲宗的母親是一位姓周的妃子,她的父親叫做周能,兩個弟弟叫做周壽和周彧,他們分別封為慶云候和長寧伯,賞賜了很多的田產(chǎn)。
在明憲宗好明孝宗時期,兄弟倆非常張狂,在民間總是欺壓百姓,明憲宗對這兩個舅舅也算厚待沒有處置。
周壽死后,他的兒子周瑛同常囂張跋扈,因為惹是生非,明世宗多次處罰他。
為了減輕國庫的負擔(dān),明世宗決定取消外戚爵位,所以周瑛死后,周世臣不能在繼承爵位,在朝中只擔(dān)任那俸祿的錦衣衛(wèi)指揮使,所以他的家族逐漸沒落。
周世臣的妻子去世后,他沒錢再娶妻,所以他和丫鬟荷花生活在一起,此外家里還有一位叫做王奎的仆人。
在隆慶六年九月,京城正在舉行明穆宗葬禮的時候,竟然有一群亡命之徒闖進了周世臣的家中搶劫。
周世臣被殺了,荷花躲在暗處,等待強盜離開,她和王奎被嚇壞了,只能哆哆嗦嗦不知所措。
此時,周世臣被劫殺的消息傳到錦衣衛(wèi)百戶張國維的耳朵里,趕緊帶兵前去周世臣的家里。
周家有個鄰居叫做盧錦,他本來是要肉錢的,聽到官府帶兵抓人了,就趕緊躲到了床下。
張國維派人搜查找到盧錦,認(rèn)為他和荷花串通謀害周世臣,在嚴(yán)刑拷打一下,王奎認(rèn)罪,只有荷花和盧錦喊冤,不愿意承認(rèn)罪名。
因為沒有有力的證據(jù),刑部著急了,荷花他們?nèi)吮徽勰サ牟惠p,只好認(rèn)罪,在萬歷四年被凌遲處死。
“這卷宗如何得來?”
魏廣德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