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凌川至今仍想不明白,超然物外的蜀山劍宗與空觀寺,為何會在他奉詔回神都這個微妙時刻,主動派出門下如此出色的弟子前來相助。
這兩大勢力,素來超然于朝堂紛爭之外,此次破例,絕非尋常。
即便名義上是保護,但這背后所代表的立場與態(tài)度,已足以在波譎云詭的神都掀起波瀾,讓許多嗅覺敏銳的勢力重新評估風向。
別的不說,單是這二人的身份,就足以震懾絕大部分江湖勢力,讓許多心懷鬼胎的宵小之徒不敢冒頭。
聽聞凌川竟真要強闖望云關(guān),親衛(wèi)隊長蒼蠅等人頓時面露急色,連忙上前勸阻:“將軍!關(guān)內(nèi)情況不明,那蕭衛(wèi)蘅擺明了是敵非友,強闖太危險了!”
凌川則是淡淡一笑,說道:“我死在哪里都可以,唯獨不能死在望云關(guān)內(nèi)!”
蒼蠅目光一閃,瞬間明白了凌川的意思。
凌川是陛下親封的鎮(zhèn)北將軍,此行是奉旨回神都,若他在這望云關(guān)出了意外,無論蕭衛(wèi)蘅有何等后臺,都絕對無法向陛下、向天下人交代!這本身,就是一層無形的護身符。
然而,明白歸明白,他依然覺得此舉過于兇險,誰能保證對方不會狗急跳墻?
“將軍……”他還想再勸。
凌川卻已抬手,打斷了他的話,語氣斬釘截鐵地說道:“你們原地待命,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輕舉妄動!”
言畢,他不再猶豫,一夾馬腹,座下照雪邁著沉穩(wěn)的步伐,朝著城下行去,沈七歲與一禪和尚對視一眼,毫不猶豫地策動坐騎,一左一右,緊隨其后。
三騎,面對雄關(guān),義無反顧。
來至城墻根下,仰望著近乎垂直、高達十丈的堅固墻體,凌川側(cè)頭看向身旁兩位年輕的高手,直接問道:“這高度,你們能上去嗎?”
沈七歲抱臂點頭,神態(tài)輕松,一禪和尚亦雙掌合十,平靜頷首,表示無礙。
凌川見狀,心中不由得泛起一絲無奈的苦笑。
他自己的修為雖日益精進,但若僅憑自身輕功,不借助外力,想要徒手攀上這光滑陡峭的十丈高墻,確是力有未逮。
沈七歲心思剔透,似乎一眼看穿了他瞬間的窘迫,灑然一笑道:“將軍無需擔心,我送你上去!”
話音未落,他反手一拍背負的劍匣。
“錚——!”
只聽一聲清越劍鳴,匣中六柄形制古樸的長劍應聲激射而出,它們并非雜亂無章,而是在沈七歲的氣機牽引下,高低錯落,整齊劃一地排成一條直線,劍尖閃爍著寒光,徑直射向堅硬的墻磚縫隙。
“叮叮叮!”
伴隨一連串密集而輕微的悶響,六把長劍已宛如一道憑空出現(xiàn)的天梯,精準無比地深深釘入磚縫之中,劍身因巨大的沖擊力而微微顫動著,劍鳴聲響徹關(guān)前。
沈七歲伸手向前:“將軍,請吧!”
凌川知道對方是讓自己以這六把劍作為借力的階梯,他點了點頭,隨即體內(nèi)真氣急速流轉(zhuǎn),猛地自馬背上一躍而起,身形如鷂鷹般撲向那冰冷的城墻。
近段時間,凌川確實曾向沈七歲等人請教過請功竅門。
所謂輕功,本質(zhì)是身法靈巧的極致延伸,而武修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能運轉(zhuǎn)體內(nèi)真氣,在瞬間使身體變得輕盈,協(xié)調(diào)自身力量的爆發(fā)。
故而高手往往只需腳尖在借力點上輕輕一觸,便能騰挪起落數(shù)丈之遠。
這同樣屬于當初楊鐵匠所說的‘內(nèi)練一口氣’范疇,只是對真氣的精微控制與應用方式更為講究。
第一把劍的位置距離地面約一丈有余,凌川提氣縱身,幾乎沒怎么費力,手臂一伸,便穩(wěn)穩(wěn)抓住了冰冷的劍柄。
就在抓住劍柄的剎那,凌川腰腹核心猛然收緊,利用劍身的彈性與自身下墜之勢,瞬間完成換氣。
緊接著,他手臂發(fā)力,身形借助反彈之力再次向上疾竄,精準地抓住了上方第二把劍的劍柄。
如此往復,身形沿著劍梯節(jié)節(jié)攀升。
沈七歲布置的這六把劍,彼此間隔均在一丈多,均勻分布在近十丈高的垂直墻面上,計算得極為精準。
然而,就在凌川的手堪堪抓住第四把劍,身形懸在半空之時,異變陡生!
“嘎吱……”
頭頂上方清晰地傳來弓弦被拉動的緊繃聲響,凌川心頭一凜,猛然抬頭。
只見一名士兵正從垛口后探出身子,手中強弓已被拉成滿月,泛著幽冷寒光的箭鏃,正居高臨下,死死鎖定了他。
“咻!”
千鈞一發(fā)之際,一道更為尖銳猛烈的破空聲自城下襲來,幾乎是聲音響起的剎那之間,那名張弓的士兵面門便被一支勢大力沉的鐵箭狠狠貫穿。
他甚至來不及發(fā)出一聲慘叫,巨大的沖擊力帶著他仰面栽倒,手中失去控制的弓弦一松,那支箭歪斜著射向了天空。
凌川沒有回頭,但他知道,是聶星寒出手了,他不敢有絲毫耽擱,強提一口真氣,借助長劍的反彈之力,身形再次向上疾竄,朝著第五把劍撲去。
城下的沈七歲也察覺到了城墻上的殺機,對身邊的小和尚急聲道:“二驢!別愣著了,快去護著將軍!”
一禪和尚點了點頭,那雙清澈的眼眸中瞬間閃過一絲精光。
他低喝一聲,腳下土地微陷,整個人如離弦之箭般悍然撲向城墻。
接下來,城上城下眾人便看到了令他們瞠目結(jié)舌的一幕,只見小和尚一腳蹬在那近乎筆直光滑的城墻墻面之上,身體借力向上躍起。
然而,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的身體并未像常人那樣被反彈開,那雙腳仿佛在垂直的墻面上生了根。
他就這樣,一步一步,如同行走在平坦大道上,沿著垂直的城墻穩(wěn)步向上。
小和尚的速度看似并不迅疾,但每一步踏下,沉穩(wěn)有力,那堅硬的墻磚之上,竟隨之留下一個清晰可見的腳印。
“砰!砰!砰!”
那腳步沉重如同寺廟的晨鐘,一聲聲震撼人心,連正在攀爬的凌川,都能清晰地感受到手中長劍傳來的輕微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