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將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
渾厚、雄壯、粗獷的歌聲響起。
與眾不同的唱腔讓觀禮的人懵逼了,這又是玩哪一出?
歌聲繼續(xù)著……
“天高海闊萬里長,華夏少年意氣揚,發(fā)奮圖強做棟梁,不負年少!”
聽著聽著,卻是別有一番滋味。
尤其是這詞,將少年的作用無限放大,年少的不羈、放蕩、自由、豪情、張狂、自強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好、太好了,這詞寫的太好了!”
“身似山河挺脊梁,只要每一位少年都站直了,我大明何愁不興!”
“我還是喜歡這句‘敢問天地試鋒芒,披荊斬棘誰能擋’,即便這天地也能斗上一斗,何等的霸氣!”
“你不覺得最后一句‘世人笑我我自強’更好嗎?自強不息的精神才是最強大的力量,正所謂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初聽怪異,細聽別有一番意味,再聽仿佛這歌有一股無窮的魔力在沖刷著我的內(nèi)心,給我力量!”
“這首曲樂叫什么名字?真的是太棒了,我一定要學(xué)會!”
……
觀禮的人們議論紛紛,而一邊的內(nèi)閣六部九卿看著茅元儀,有萬千話語要問。
茅元儀立刻道:“別問我,我只知道剛開始的文章,就是講武堂教材是序,至于剛剛的曲樂我真不知道,我還以為是用作典禮的呢!”
“序是陛下寫的,曲樂就不知道了,看風(fēng)格應(yīng)該也是陛下寫的,也只有陛下才有這種大魄力、大格局、大胸懷!”
“行了,都別問了,回頭再說吧!”
茅元儀剛嘀咕完,崇禎向前走了兩步,掃視著全場。
“諸位,剛剛的講武堂學(xué)生吟誦的就是朕給講武堂教材作的序,這篇序?qū)⒆鳛橹v武堂的第一堂課,成為定制!朕取名為《大明少年說》?!?/p>
“剛剛的曲樂,也是叫《大明少年說》,作為講武堂的院歌,類似軍曲的一種性質(zhì),
朕希望這兩篇《大明少年說》能激勵著大明的少年們時刻向上?!?/p>
“陛下,您這話說的不對!”
崇禎剛說完,一道突兀的聲音響徹觀禮現(xiàn)場。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一名中年男子拉著一名少年跪了下去,拼命的磕著頭,臉上滿是恐懼之色。
身邊之人瞬間散開了,視這對父子如洪水猛獸。
“起來吧!”
崇禎抬了抬手,好奇道:“你說說怎么不對了?”
“陛下,您說《大明少年說》是激勵整個大明的少年,可整個大明才一座講武堂,一年就那么多名額,都是天賦出眾之人,
可整個大明更多是平庸之人,沒有父輩蒙蔭、沒有余財、沒有機會,甚至都吃不飽飯,自強談何容易?”
此話一出,整個觀禮現(xiàn)場,頓時引發(fā)了觀禮現(xiàn)場未進入講武堂孩子的共鳴。
這話簡直是說到他們心坎中去了。
“漢朝孫敬懸梁刺股、朱買臣負薪掛角、匡衡鑿壁偷光,晉代車胤和孫康囊螢映雪,北宋歐陽修以荻畫地、司馬光圓木警枕……
類似的刻苦學(xué)習(xí)的人太多太多了,這些人有的家境貧窮、有的出身官宦之家等等,環(huán)境不同,但做法卻是相同,那就是刻苦、自立、自強!
出身官宦之家都尚且如此,普通百姓就更應(yīng)該努力。
你不努力,你的下一代怎么辦?下下代怎么辦?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口中的官宦之家一代、兩代前也是普通百姓出身?
崇禎隨手拈來的典故,讓孩子們都怔了怔,但更多的是迷茫和疑惑。
看著孩子們眼中的迷茫,崇禎瞬間就知道了問題在哪里了,畢竟這些典故孩子們不一定聽說過。
沉吟了片刻后,崇禎又道:“民間不都講命運嗎?什么叫命?什么叫運?朕以為,定數(shù)叫命,變數(shù)叫運。
例如出身,這就是命,有些人一出生就是有些人努力一生都達不到的終點。
例如兩個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一人十年寒窗苦讀,中了狀元,一人覺得讀書太苦,碌碌無為,成為了一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
這就是起點相同,終點不同。
這就是變數(shù),是運!
只有定數(shù)沒有變數(shù),那還努力做什么?十年寒窗苦讀又是為了什么?
人的一生,不要跟命爭,要跟運爭,這個過程,朕稱之為認命修運!
機會是留給有準(zhǔn)備的人,愛拼才會贏!
那句老話說的好,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這一次的大白話,所有人都恍然大悟了。
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命和運的這種說法,頓時耳目一新。
同時也疑惑,皇帝最后一句老話他們怎么沒有聽說過?
“當(dāng)然了,你們說的也對,講武堂只有一座,名額有限,但自強不一定非要進講武堂,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做到每一個行業(yè)的前百名,你們都是最優(yōu)秀的。
進不了講武堂,你可以去研究農(nóng)作物,如果研究出一種肥料能將畝產(chǎn)提升到五石,那該造福多少百姓?
多少百姓要承受你的恩情,稱你為當(dāng)世神農(nóng)也不為過。
你去研究機械制造,造出一種能日行數(shù)百里的機械,方便大家出行等等,依舊是造福百姓。
甚至說你當(dāng)個廚子,研究出一道美食,提升了百姓們的幸福感。
等等類似的,不一定非要當(dāng)官才算是為大明做貢獻,只要你做出的東西有價值,那都算。
甚至說,你做一個遵紀守法、按時繳納賦稅的普通百姓,不給衙門添亂子,都算是為朝廷做貢獻了!”
皇帝的一番話再次顛覆了百姓們的認知。
當(dāng)農(nóng)把式、廚子也算為朝廷做貢獻?也叫自強?
反倒是一邊的周遇吉等人眼中所有所思,類似的話皇帝在西安的時候講過。
正是所謂無農(nóng)不穩(wěn),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四民分業(yè),富國富民。
崇禎之所以說這么多,不是為了解釋什么,更多的是要打碎百姓內(nèi)心的那把枷鎖。
雖然有毒雞湯的嫌疑,但他認為無論什么時候,自強都不會錯!
“朕的話,諸位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崇禎說完,有走到大門前:“咱們繼續(xù)講武堂的啟用典禮,除了兩篇《大明少年說》外,朕還給講武堂題了一副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