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寄明捏了捏趙氏的手。
“孩子想鋪就鋪上唄,咱一家人住著也舒服,回頭要是差銀子,我去找戰(zhàn)友周轉(zhuǎn)點(diǎn)過來都行,如今我回來了,你也別太操心銀子的事,大本事沒有,養(yǎng)活你們母子幾個還是沒問題的。”
當(dāng)家的都這樣說了,趙氏自然也不好駁了他的面子。
不過聽著他這番話,到底是開心的。
他跟前世那個不負(fù)責(zé)任的男人到底不一樣,會負(fù)擔(dān)起家里的重?fù)?dān),會跟她共同養(yǎng)育孩子。
她如今都兩兒一女的人了,沒必要在乎那些虛無縹緲的情情愛愛。
能搭伙將日子過的甜甜蜜蜜,就已經(jīng)很好了。
“行吧,那就都鋪上。”
知夏一聽,高興的跳了起來。
“好耶,要鋪地磚咯?!?/p>
林寄明和趙玉珍對視一眼,眼底皆帶著笑意。
將修屋子的事情商量好,一家人又忙活開了。
林寄明繼續(xù)搗草漿,趙玉珍給四海洗頭洗澡,知夏這會無事可做,倒了一鍋水,將下午搗好的草漿加入水中攪和攪和后,用竹簾從水中抄起,濾掉竹簾上的水,確定竹簾表面覆蓋了一層薄薄的草漿膜,這才將東西放去了屋檐下晾曬。
等干了脫模,就是日常用的紙了。
總共六個竹簾,每一個上面覆蓋的紙漿膜厚度都不一樣。
越厚實(shí),成功的概率肯定是越高的。
但她這草紙是用來擦屁股的,自然不需要多厚,等她測試到一個合適的方便脫模的厚度,往后按照那個薄厚的標(biāo)準(zhǔn)來就好了。
想著第二天做早飯要用到鍋,知夏將沒用完的紙漿重新又舀起來倒入桶中。
弄這么一次不容易,足足等了一個來月呢,自然不能浪費(fèi)一星半點(diǎn)。
“娘,咱家能買口大一點(diǎn)的鍋嗎?我想弄個專門用來做草紙,做飯的鍋這樣洗來洗去挺麻煩的,還容易串味。”
買鍋造紙屬于合理要求,趙玉珍沒反對。
“行,明天讓你爹給你帶回來。”
一旁給知夏幫忙的五福默默往妹妹的方向看了眼。
家里這口不大不小的鍋都花了三百二十文錢,再大一點(diǎn),得上五百文了吧?
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沒想到妹妹提出這種要求,娘二話不說就滿足了,果然,在這個家,還是妹妹說話好使。
“還有什么要買的嗎?”趙玉珍緊接著又問她。
知夏往她的方向望了眼,“話說咱家是不是得買個水缸了?每次兩桶水挑回來還沒干點(diǎn)啥呢就沒了,來來回回往家里挑也挺礙事的?!?/p>
趙玉珍覺得她這個提議也合理,之前沒買是因?yàn)槭掷镱^銀子不夠,畢竟最便宜的缸也要一兩百文了,現(xiàn)如今手里也有點(diǎn)余錢,這些必需品,該買肯定還是得買。
既然買,那自然得買個大一些的,一步到位。
“你這紙做出來之后,是不是還得添兩口缸泡稻草?”
“那是肯定的。”
趙玉珍想了想,望向林寄明,“這樣的話,讓你爹明天去窯廠買磚的時候順便問問,鎮(zhèn)上的缸太貴了,窯廠那邊價格合適的話,買一口適中的自家挑水喝,再買兩口大號的給知夏泡稻草。”
林寄明一邊搗草漿一邊點(diǎn)頭。
“行,我記著了?!?/p>
……
第二天,知夏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已經(jīng)干透的紙拿來脫模。
第一張和第二張因?yàn)榧垙執(zhí)?,產(chǎn)生了破裂,不過紙片還算堅(jiān)韌,用在茅房還是沒問題的。
后面幾張都完完整整揭下來了。
知夏當(dāng)即拿出了筆墨,在其中一張紙上寫了幾個字,細(xì)膩度自然是不如鎮(zhèn)上買的,眼下能造成這樣,她已經(jīng)很滿足了。
“娘,成功了,我真的成功了!”
趙氏滿臉欣慰,“那你今天在家多做一些出來,往后咱家也有紙用了?!?/p>
知夏拍著胸脯。
“沒問題,交給我?!?/p>
林寄明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叫來昨天早晨在家里吃飯的七八個漢子,他今天得先往窯廠跑一趟買磚,可以讓這幾人先在后院圍籬笆造雞窩。
雞窩就用那兩個屋的舊泥磚搭,人多弄起來快,應(yīng)該費(fèi)不了多少功夫。
趙氏擔(dān)心那些男人干活糙,會嚇到抱蛋的雞,在他們動工之前,先連雞蛋窩挪到了廚房一角。
吃完飯,大家就各自忙活去了,好在家里只六個竹簾,如今天氣暖和,每每等竹簾上的紙干透,約莫得兩三刻鐘的功夫。
趁著這個空閑,知夏可以先將家里中午要吃的菜準(zhǔn)備好。
平日只她跟四海的時候,忙里還能偷點(diǎn)閑,今天中午除了爹之外,還要多七八張嘴,活自然就重了許多。
她忍不住在心里一陣腹誹,尋思娘不回來還真不行。
畢竟修屋子不是一天兩天,就算幫忙的人多,弄完之后還得找木匠打床打柜子和桌椅,至少得一二十天了吧?
爹那廚藝又實(shí)在拿不出手,總不能天天讓她一個十歲的孩子來。
從巳時二刻起,林寄明買的磚瓦和缸相繼被運(yùn)送到家,這次買磚瓦和三口缸,共計花了二十五兩銀子,和趙氏預(yù)計的大差不差,還多了三口缸。
知夏也沒猶豫,二話不說拿了六個銅板,以一文錢兩捆的價,跟周圍幾戶鄰居換了十二捆稻草搬回家。
之前浸泡的四捆,昨天才煮了大概一捆的份量,根據(jù)她的估算,應(yīng)當(dāng)能造出八百到一千張紙。
書肆的紙賣的貴,質(zhì)量上乘的一張賣到了十文,價格便宜的,也得三文一張。
草紙用料廉價,質(zhì)量也不如書肆,肯定是不能按照書肆的價賣的。
一斤紙約莫是兩百張,如果按照六十文一斤賣的話,一捆稻草做成紙最終的成交價在三百文錢。
相當(dāng)于一文錢三張,這個價格很合理了,哪怕是普通農(nóng)戶,大多也是能用得起的。
原材料本身的成本并不高。
最大的成本是人工和時間,如果能量產(chǎn)的話,其中利潤巨大。
……
人多果然力量大。
一整天的時間,后院的籬笆圍好了,雞窩搭的又牢固又寬敞,要建的那兩間屋地基也打好了,地面全都被整平壓實(shí)。
當(dāng)天傍晚,趙氏和五福早早的就回了家,知夏見兩人臉色不是太好,忙問,“怎么了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