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夏客氣的笑了笑。
“方公子要是有事,就忙去吧,我跟我大哥還有事要辦,就不與方公子多聊了,告辭。”
說著,正要走。
方子陵卻上前,“林姑娘要在縣城辦什么事,不妨與我說說,我們家在縣城有些門路,說不定能幫到你?!?/p>
方家在縣城固然有關系,知夏卻并不想托方家的關系辦事。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她本就不想跟方子陵深交,不知道是不是錯覺,總覺得他這人目的性強的很,若真得了方家的便利,往后她的處境就被動了。
她回頭朝著方子陵頷首。
“多謝方公子美意,不過辦事的人我爹已經找好了,就不勞煩方公子了?!?/p>
知夏說完,禮貌一笑,轉身和五福一起往城門口的方向走。
方子陵望著知夏的背影,眼底帶著詫異,似是沒想到林家在縣城也有些門路。
倒是他小瞧了林家。
這樣一來,如果將來能將這小丫頭收進門,兩家的關系一互通,對方、林兩家都有好處,算是雙贏的局面了。
就是可惜那丫頭太小。
要是長兩歲,他就直接上林家提親了。
……
知夏并不知方子陵的想法,她領著五福來到城門口,跟守城的士兵詢問了江衛(wèi)東的住處。
去年年底接連來縣城好多次賣腐乳,每次來去都會跟江衛(wèi)東打招呼,守城的士兵對知夏自是有些印象的。
“姑娘不妨等等,我們頭兒這會應該在衙門報備公務,應該過會就來了?!?/p>
知夏一聽,既然江衛(wèi)東這會就在衙門,他們不如直接往衙門去,倒省的他來回跑了。
“我們本也是要去衙門辦事,就先往那邊去了,多謝。”
說完,拉著五福迅速往縣城衙門的方向走。
五福見妹妹跟官爺交流絲毫不犯怵,不由有些佩服這丫頭的心性。
這要是換成他,恐怕說話都得磕磕巴巴了。
兄妹兩人來到衙門,知夏抬腿就要往里走,卻被五福一把拉住了,他心里有些虛。
“咱們直接進去嗎?不等江叔出來?”
知夏回頭往五福的方向看了眼。
“就算不直接進去,也得跟衙門口的大叔說明來意啊,總不能就在這里干等著,回頭人家還不知道咱們來干嘛的呢?!?/p>
正要上前,就見江衛(wèi)東握著腰間的佩刀,領著一個手下笑著從衙門出來。
知夏見了,忙擺手。
“江叔?!?/p>
江衛(wèi)東循著聲音望去,在見到知夏時,頓時熱情起來。
“小丫頭,好久沒看到你來縣城了,近來可好?你爹都還好?”
知夏笑著說,“都好,我爹前段時間出現了點意外,不然他就直接領我來縣城找江叔了?!?/p>
江衛(wèi)東一聽,收起笑容。
“咋了?”
知夏簡單將事情跟他講了講,“官府修渠,山塌了,我爹被埋在底下一天一夜,也是僥幸撿回了一條命,如今正在家里養(yǎng)傷呢?!?/p>
江衛(wèi)東心驚,沒想到林寄明在家里也會遭受無妄之災。
“沒大礙吧?”
知夏忙說,“都是皮外傷,已經讓大夫看過了,不是什么大問題,江叔不必擔心?!?/p>
江衛(wèi)東點頭,看向知夏身旁的五福。
知夏往五福的方向看了眼。
“我先給江叔介紹一下,這是我大哥,林五福?!?/p>
五福忙朝著江衛(wèi)東頷首。
“江叔好。”
江衛(wèi)東點頭應了聲,讓身后的手下先往城門口去,自已則看向知夏和五福。
“你們兄妹倆今天來縣城,是找我有事?”
知夏笑了笑,“確實有件事想勞煩江叔,我們想辦一個賣酒的文書,不知道要怎么弄?!?/p>
江衛(wèi)東問她,“行頭那邊報備了嗎?”
“還沒?!敝暮闷?,“要先跟行頭報備嗎?”
江衛(wèi)東尋思自已也不懂。
“這樣,我讓衙門里的師爺來跟你溝通這件事,城門口還有事等著我去處理,等會我先往城門口去,你們溝通好之后,這件事我?guī)湍銈兌⒅??!?/p>
知夏有些不好意思。
“倒是耽誤江叔的事了?!?/p>
江衛(wèi)東一擺手。
“不是多大的事,要不是今天正好忙,我都能直接領著你們將這件事敲定了,也省的你們等,你們隨我來,我?guī)銈內フ抑鞄煚?。?/p>
知夏忙領著五福跟上,穿過公堂,從一側的小門來到后院,朱師爺正在其中一間屋中整理公文。
“朱師爺,拜托你一件事?!?/p>
屋內,朱師爺抬頭往外看去,目光略過知夏和五福之后,定格在江衛(wèi)東臉上。
兩人雖然共事一年多,卻極少有過交集。
不過對方的品級畢竟在自已之上,朱師爺起身。
“不知江都頭有何貴干?”
江衛(wèi)東一指身旁兩個孩子。
“這兩個孩子,是……”他頓了頓,“是我摯友的兒女,家中做買賣想辦一個賣酒的文書,我也不懂,勞煩朱師爺跟他們講講規(guī)則,將該準備的手續(xù)都交代一下,再后面的事,等我忙完城門口的差事再來盯著不遲?!?/p>
朱師爺一聽,這事本也是要經他的手,再說能得江衛(wèi)東一個人情,于他而言沒什么壞處,便應下了。
“行,江都頭忙去吧,這兩個孩子的事交給我。”
江衛(wèi)東點頭,跟知夏五福交代了一聲,就先往城門口去了。
朱師爺領著兩人來到屋中,態(tài)度還算客氣,跟兩人將該準備的手續(xù)一一準備妥當。
他一邊整理著知夏提供的材料,一邊說,“你們今天先回去吧,接下來等各位大人們蓋了章,就可以來拿文書了,酒水稅銀三成,按年繳納,不過每個月賣出去多少酒水,得跟衙門和行頭報備一下?!?/p>
知夏心驚,稅銀三成,相當于每賺一百兩銀子,就得給官府交三十兩的稅銀,這稅收的可真夠高的!
難怪外邊酒賣的都不便宜。
就拿青梅酒來說,平均十斤酒就得配十斤青梅,再根據口感需求搭配兩到四斤的糖,大概能泡出二十三斤左右的青梅酒。
她之前買回來的小瓶子,一瓶大概能裝八兩,售價定在十八文。
青梅自家山里摘的不算錢,酒水她每次買的多,對外是十五文一斤,她談到了十二文。
十斤就是一百二十文。
二十三斤青梅酒,大概能裝二十九瓶賣出去,毛利在五百零二文。
成本最大的兩個部分是糖和稅。
相比較而言,十斤酒浸泡的桃花釀出酒率雖然不算高,利潤卻不比青梅酒低。
這樣一來,她能擁有的利潤空間就縮小很多了。
即便如此,該交的稅還是得交的,少賺點沒事,多少有得賺,總比被罰的傾家蕩產強。
再者,鋪子里添加酒水,也能帶動其他小食的銷量。
“朱師爺,不知文書大概多久能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