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媳婦兒一臉氣憤,林寄明上前安撫。
“好了,我這不沒同意嗎?等忙完這兩天,就讓知夏回來,少跟那小子碰面就好了?!?/p>
他林寄明的閨女,哪怕是嫁給莊戶窮漢子,也不能去做妾。
妾室可不是什么能上得了臺面的身份,村里人覺得能嫁到大戶人家,哪怕是做妾,至少能混口飯吃。
可即便是京城那邊的高門大戶,妾室都是上不得臺面的,還得跟個丫鬟似的侍奉主母。
趙玉珍點頭,幫他扶著要搬上騾車的東西。
“你們今天去鎮(zhèn)上多多小心,要是那什么狗屁幫派再找來,這糧食不賣就不賣,家里這么多雞鴨豬消耗也不小,實在不行,到時候做成饅頭,用牛車拉著挨個村子去賣,頂多就是費事了些,說不定還能多賺點回來,咱們一家人好好的,比什么都重要?!?/p>
林寄明點頭。
“好,聽你的?!?/p>
知夏似是聽到了這邊的說話聲。
“我覺得娘說的有道理,到時候咱們鎮(zhèn)上不能賣了,可以拉著饅頭和糧食到村里去賣,咱們這糧食在鎮(zhèn)上也才賣一個多月,指不定還有不少人不知道咱們家的玉米面呢?!?/p>
趙玉珍沒反駁也沒同意,“先把鎮(zhèn)上這兩天混完再說,能不冒險就不冒險。”
……
剛到碼頭,知夏就看到了等在林記食譜門口的周良。
周良一看到林家的騾車過來,立馬站起身跑過來幫忙。
“林叔,林姑娘,早。”
知夏還以為是陳不凡讓他來找自已的呢。
“周大哥,你怎么這么早來了?”
周良笑著說,“昨兒碰見林叔,他說你們家鋪子想找個機靈點的伙計,問我有沒有合適的,正好我有一哥們最近在找活干,人也機靈,就介紹來了,這會正在廚房里給牛大廚幫忙呢?!?/p>
知夏了然。
“那多謝周大哥了?!?/p>
“不礙事,林姑娘千萬別跟我客氣?!敝芰家贿呎f,一邊幫著林家父子將騾車上的東西卸下來。
知夏原本是想留周良在鋪子里吃點東西都,可人說什么都不肯,幫完忙就離開了。
他帶來的人也姓周,跟他同宗,叫周大河,今年十七,看著還挺機靈,人也勤快,知夏剛到廚房外,便見廚房里有兩道身影忙前忙后的給牛二毛打下手。
其一是周大河,其二便是牛二毛媳婦娘家的侄子,張小四,看著比周大河年紀小一些,是牛二毛帶來的學(xué)徒。
“二毛叔,饅頭都做好了嗎?”
饅頭的面,為了節(jié)省時間,現(xiàn)在都是娘和梁大娘起床就和了,帶到鎮(zhèn)上醒發(fā)的剛剛好,爹每天到鋪子里第一件事就是先將發(fā)好的面給牛二毛送去蒸饅頭。
牛二毛抬頭看向廚房外,笑著回。
“小東家,饅頭馬上就可以端外面去蒸了,你先忙著去吧,今天有大河和小四,廚房里的事交給我們就行了。”
周大河和張小四忙朝著知夏頷首致意。
自從外頭的小灶能用之后,饅頭都是在外邊蒸的,蒸的時候便會陸陸續(xù)續(xù)有人在攤位前排起隊,有些則是頭一天沒買到面,過來買了就走的。
知夏想了想,笑著說,“行,那我先去外邊賣面,等會饅頭好了,大河過來跟我一起賣饅頭,我?guī)銉商?,將來這個饅頭攤,就靠你看著了?!?/p>
周大河忙點頭應(yīng)下。
“是,小東家?!?/p>
知夏來到攤位前,解開糧食袋子給大清早來買糧食的客人稱重,許是昨天被雄獅幫那么一鬧,擔心過兩天沒糧食賣了,今天來買糧食的人格外多,買的量也比平日里稍大了些。
都是二十斤三十斤,甚至五十斤的買。
等到饅頭上鍋開始蒸的時候,面已經(jīng)賣出去了半數(shù),饅頭剛蒸好出鍋,面也全部賣完。
幸好有周大河在一旁幫忙,不然知夏真要忙不過來了。
不只是買糧食的人多,連買饅頭的人都不少,知夏眼看著這情形,今天準備的糧食恐怕不夠賣,可能還不到中午,今天的饅頭就能賣完,到時候碼頭那邊干活的人再來,就吃不上了。
“大河哥,饅頭一文一個你先賣著,速度慢點沒關(guān)系,我去找我大哥有點事,馬上回來。”
周大河點頭。
“小東家放心,我會看好這里的?!?/p>
知夏提著裙擺跑回鋪子。
“大哥,你趕著騾車回家一趟,將大舅二舅上午碾的面全部拉過來,順便再讓他們將苞谷送一些到附近的磨坊去,晚上咱們趕著騾車去收貨就行,這兩天多加工一些面,咱們盡量多賣一點,鋪子里我會幫忙盯著。”
五福應(yīng)了一聲,跟林寄明說了一下,就去后院套上騾車回杏花村了。
知夏又來到廚房。
“二毛叔,今天排隊買饅頭的人挺多,三十斤面恐怕不夠,得再加一些才行?!?/p>
牛二毛想了想,“小東家看再加二十斤夠不夠?”
知夏一琢磨。
“行,那就先加二十斤,如果還不夠,到時候再加。”
不然加太多賣不掉,留到第二天口感就沒這么好了。
牛二毛立馬就拿了盆準備揉面。
“我先揉著發(fā)面,等會做好了,讓小四給小東家送過去蒸?!?/p>
知夏應(yīng)了一聲,重新回到饅頭攤。
她不過離開一小會,排隊的人倒是越來越多了。
“大家排好隊,都別擠,今天面揉的比往常多了些,爭取讓大家都能買到?!?/p>
“姑娘,你們家往后還賣面嗎?”有人問。
少女昂著脖子看向眾人,“今明兩天賣,明天過后,面暫時停售,攤位就只賣饅頭了?!?/p>
眾人一聽,紛紛感到惋惜。
聽說這里有便宜糧食賣,他們自家今年種的糧食,除了扣下繳稅的部分,來年為數(shù)不多的口糧都賣出去了大半,就是為了來這里買糧賺個一文兩文的差價。
這要是林記沒糧食賣了,等家里糧食吃完,明年豈不是還得去糧鋪買?
“這些喪盡天良的東西,真是將咱們老百姓往死里坑啊,人林記好心賣點便宜新糧怎么了?那些人就這么見不得咱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