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錢到底是什么?】
【通俗意義上來說,錢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用于交換商品、衡量價值的一般等價物】
【錢出現(xiàn)的原因只是為了方便大家在生活中物資的交換,用來錨定商品的價格】
【如遠古時期人們多是以物易物進行交易,我的手中有糧食,你的手中有布,我想用糧食來換你的布,你也想要我的糧食,于是就交換】
【但這種交換有一個非常不便的地方,那就是一袋糧食換多少布才算公平,這種交易的差異認知很容易導(dǎo)致交易的失敗】
【并且如果大家要換的東西都不一樣就更麻煩了】
【在這種的情況下,錢就出現(xiàn)了,最早在商朝的時候海貝出現(xiàn)被作為主要貨幣】
【然后海貝逐漸被銅取代、在很長一段時間銅都作為華夏各朝的主要貨幣之一】
【秦有圓形方孔的半兩錢,漢有五銖錢、唐朝的通寶等等...】
天幕前各朝的朝堂上許多人都聽的十分認真。
說實話這里面許多官員包括戶部的,也都沒有考慮過錢為什么會出現(xiàn),錢又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
但從這一段段講述來看,這里面似乎隱藏著他們未曾觸及的巨大學(xué)問。
一門跟錢有關(guān)的學(xué)問!
許多百姓們也聽的津津有味,這故事聽起來還挺有意思的。
原來錢竟然是這么來的。
在商朝的時候原來海貝也能當錢來用。
長見識了。
【說白了,這些被當做錢來使用的貨幣首先需要有稀缺性】
【不能如石頭一般隨處可見,又不能過于稀少】
【在商朝時人們遠離大海,所以海貝能被當做錢來使用,到了后面海貝逐漸變多就被更加適合的銅取代,適合作為跨時間的“價值儲藏手段”】
【同時古代社會的經(jīng)濟規(guī)模和交易需求,決定了銅是“性價比最高” 的貨幣材質(zhì)】
【并且銅的質(zhì)地較軟易于分割,化學(xué)性質(zhì)相對穩(wěn)定不易氧化變質(zhì),能長期保存,】
【而更加稀缺的金銀則成了銅的上級替代品】
呂不韋聽到這里的時候眼睛明亮。
“所謂奇貨可居,不外如是??!”
呂不韋作為一介商賈,對于現(xiàn)在所講述的這些知識實在是太有感觸了。
【但不論是銅還是金銀,說穿了在古代華夏既不能吃,又不能用...銅在鐵出現(xiàn)之前能作為武器的原材料使用的】
【咳咳,總而言之真正的財富從來不是這些錢,而是從勞動人民手中生產(chǎn)出來,可以滿足人們?nèi)粘I钏?、提高人們物質(zhì)生活需求的產(chǎn)品!】
【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財富!】
【歸根結(jié)底,大家想要有錢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自已日常生活所需或者更高的享受】
【如果所有人都有吃不完的糧食,享受不盡的物質(zhì),那么錢自然就失去了作用】
聽到這里許多聰明人反應(yīng)過來了。
“原來錢本身并沒有價值啊?!?/p>
“瞎說,怎么會沒有價值呢,你要是覺得你手里的錢沒用那就都給我,我辛苦一點幫你負擔一下。”
“嘁,你當我傻,錢雖然本身沒用,但能換來有用的東西!”
百姓也議論紛紛了起來。
“呃...話雖然是這么說,但我怎么看著金子的時候,就感覺無比的渴望呢?”
“是極是極,誰說金子沒用了,要我說金子能治百?。 ?/p>
“我反正看到金子的時候心跳都加快了,那顏色多好看??!”
【所以對于一個市場來說,錢這東西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如果流通的錢少了就會造成通貨緊縮,錢多了就會出現(xiàn)通貨膨脹】
【簡單來說,就是錢多了就不值錢了,錢少了就會升值】
【它需要維持在一個相對的區(qū)間,而這個相對則表現(xiàn)為一個國家具體能夠創(chuàng)造出來的財富!】
【財富從來都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
【是人民用自已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
【從這里就能看出來老朱搞出寶鈔,一缺錢就印錢這事有多缺德】
【他用一堆本身沒有價值的紙,收割了無數(shù)百姓辛辛苦苦創(chuàng)造出來的財富】
朱元璋:“......”
“你娘XXX”
“沒完了是吧!”
朱元璋直接紅了,直接對著天幕大罵了起來。
他已經(jīng)知道問題了,有必要一直說來說去的嗎?
他要這些錢難道是為了自已享受嗎?
還不是為了打仗?錢不也還是用在了天下人身上?
唯有將這些群狼全部趕走了,百姓才能安穩(wěn)生活不是。
為什么非要抓著這點過不去?
他這不是已經(jīng)知道錯了,已經(jīng)在派人對寶鈔進行回收了嘛。
拋開老朱的破防不談,這一句句有關(guān)錢的知識,猶如一記洪鐘大呂敲在許多人的心頭。
如范蠡、呂不韋等一眾對于經(jīng)濟之道有著相對深刻認知之人,更是如聽仙樂!
通過這些知識他們觸類旁通下,也有了許多自已的猜測,無數(shù)紛雜的念頭不斷在腦海中不斷涌出。
【好,基于這個認知,大家再看大量的白銀從歐洲流入到大明這件事情,是不是就發(fā)現(xiàn)沒那么好呢?】
【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歐洲人拿著一堆既不能吃又不能喝的石頭,從大明換走了的大量的物資】
【那些由華夏百姓生產(chǎn)出來的糧食、絲綢、茶葉、大量精美的瓷器還有各種好東西,將他們生產(chǎn)出來的華夏人沒有享受到,全部被歐洲人享受了!】
天幕下。
各朝許多人咽了咽唾沫面面相覷一時間都不知道該說點什么好了。
這么一說還真的就是這樣。
西方人用不能吃的錢,從他們這里換走了大量的東西,他們竟然還為得到了這么多錢沾沾自喜。
里面許多東西他們這些將他們生產(chǎn)出來的人,卻一輩子都沒有享用過。
張俞嘆道:“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莫不如此?!?/p>
各時空帝王和大臣們均是渾身一麻,感覺后背上一陣陣冷汗不斷冒了出來。
說的沒錯啊,這些白銀既不能吃又不能穿,弄了這么多進來不花出去又有什么用呢?
結(jié)果他們這里生產(chǎn)出來的好東西全部被這些人給享用了。
如果不是天幕點出來,他們以往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這里面竟然還有這樣的邏輯。
細想簡直是駭人。
這樣海量的資源如果用在他們自已身上,又能養(yǎng)活多少百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