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泰山封禪從秦始皇之后便是帝王炫耀功績的絕佳去處,歷史上去過泰山封禪的也就那么幾個】
【秦皇、漢武、漢光武、唐高宗、唐玄宗,還有一個把泰山名聲搞臭了的宋真宗】
【在宋真宗之后泰山封禪這道門算是被徹底鎖死了,老朱那么大的功績也沒有去泰山】
【但在宋真宗之前太宗李世民也沒有去泰山封禪,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李世民沒去呢?是他自已不想去嗎?】
【李世民本人其實還是很想去的...】
天幕上一道聲音響起。
“朕的功不高?”
“陛下當然功高?!?/p>
“德不厚?”
“陛下當然德厚。”
“華夏不安定?”
“華夏當然安定!”
“四夷不賓服?”
“四夷當然賓服!”
“五谷不夠豐登?”
“五谷當然豐登!”
【李世民和魏征這對君臣在太極殿說起了相聲,原因是因為此前又有多名大臣聯(lián)名請求李世民封禪泰山】
【就在李世民心里面爽的飛起,正在玩三辭三讓的把戲時,魏征再一次站了出來掃興,對此李世民十分不解】
唐以前朝堂皇帝和大臣看到這里的也都打了精神,他們也想知道李世民為什么沒去封禪。
按理來說,李世民的功績已經(jīng)綽綽有余,完全達到了去泰山的標準,便是再苛刻的大臣也不認為李世民沒有去的資格。
畫面中。
魏征侃侃而談:“雖然有陛下說的以上幾點,但畢竟我們承受的是隋末大亂之后,人丁戶口還沒有恢復(fù),倉廩也有些空虛?!?/p>
“封禪必定是車駕東巡,千乘萬騎,沿途花費供應(yīng)都不是十分容易承擔的?!?/p>
“這樣一次封禪就算不收賦稅也抵償不了百姓的勞苦?!?/p>
“那么與其得到封禪的虛名而得到實際的害處,陛下為什么要封禪呢?”
漢武帝年間。
“一派胡言!”
劉徹聽到這里,李世民生不生氣他不知道,他反正是要氣炸了。
“這說的都是什么話,簡直是故作清高!”
“被他這么一說難道封禪就沒有好處了?就是因為經(jīng)歷了一場大動亂,現(xiàn)在天下安定了,也富足了,自然要讓帝王的威望傳遍四海?!?/p>
“如此天下百姓才知朝廷威嚴,知道國家強盛、天下太平,才不使宵小有不該有的心思。”
“相對于這些好處,花費的那一點錢財算的了什么?”
換做劉徹是李世民,他立馬就要砍了此人!
簡直是不知道所謂。
畫面中。
張玄素也站出來續(xù)上了火力。
“臣與右臣同意,臣以為治理天下當做事簡儉,少收賦稅,還要以身作則?!?/p>
“現(xiàn)在我大唐的國力還不不上隋朝,卻要跟隋朝一樣大興土木,陛下前不久剛下詔整修洛陽宮大興土木?!?/p>
“然后剛剛封完親王,他們的居所也要建筑,這樣頻繁動用民力,百姓也會有怨氣?!?/p>
“臣恐怕陛下之過會甚于隋煬帝?。 ?/p>
李世民眼神一凝,“你說朕不如隋煬帝,那比之桀紂如何?!?/p>
張玄素絲毫不慌,“臣聽說平定洛陽時,太上皇下詔燒掉洛陽的宮殿,但陛下卻抗旨不遵,將洛陽宮殿的瓦和木材分給了貧苦百姓。”
“天下人皆稱陛下的盛德,然今陛下登基后卻又要重蹈隋朝的勞役,不但要重建洛陽宮殿,還要封禪,豈不是出爾反爾嗎?”
天幕下古人看到這里的時候也驚呆了。
“好大的膽子啊,竟然敢跟皇帝這么說話,他們難道就不怕皇帝砍了他們嗎?”
“不就是一個封禪嗎?怎么被他們一說就好像天下要大亂了一樣,竟然把太宗陛下比作隋煬帝,實在可惡?!?/p>
“按太宗陛下的功績,封禪也沒啥吧,他沒有封禪其實還蠻可惜的。”
“有沒有可能,他們就是瞅準了李世民陛下的脾氣才會這樣?”
“這真得砍了他們吧?”
“殺!跟他們廢什么話,不知所謂?!?/p>
許多百姓帶入的視角很有意思,直接把自已帶入到李世民的視角了。
就好像他們是皇帝被大臣說一樣。
唐以前的皇帝也都好奇的看著天幕,他們想知道李世民會怎么做。
【張玄素的一番話讓李世民覺得很有道理,一時間如夢初醒,不僅沒有怪罪張玄素,反而升了他的官,賞了他兩百匹花綢】
【同時也打消了去泰山封禪的念頭,停掉了洛陽宮殿的修整想法】
“現(xiàn)在張玄素這么一說,朕今后就算去了洛陽,露天坐著朕也不敢說辛苦了?!?/p>
“朕看你身上倒是有幾分尚書右丞的...嗯,你是不是跟他學(xué)的?”
李世民說著指了指魏征。
張玄素聽到表情嚴肅,魏征倒是滿不在乎,甚至有幾分得意。
【兩件事一件事都干不了,李世民心里面也是有點不爽的,于是陰陽了一番張玄素】
“剛才聽你說在隋朝見過修建宮殿,你在隋朝做什么官?”
\"縣尉\"
李世民接著問,“那在這之前你還做過什么官?”
張玄素苦著臉道,“陛下應(yīng)該知道,沒有比從九品再低的了,臣應(yīng)該叫流外。”
“流外是什么意思?不入流?”
此話一出百官皆是哄笑,張玄素面如死灰只覺得無臉見人。
就在此時褚遂良站了出來。
“右庶子雖然出身寒微,但陛下是敬重他的才能所以他才做到三品高位輔佐皇太子?!?/p>
“陛下不可以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窮追他的門第,陛下這么做等于拋棄了從前的恩德,又使他無地自容痛苦錐心。”
“將來又怎么要求他忠心呢?”
李世民聞言點了點頭,“嗯,說的對,朕后悔剛才說的話。”
李世民此言一出,魏征立馬帶頭鼓掌表示贊賞,顯然對這番話十分滿意。
不僅魏征十分滿意,各時空朝堂大臣看了此一幕無不覺得心曠神怡。
皇帝能心平氣和收回自已說的話,其實就已經(jīng)等同認錯了。
“這才是真正的圣君??!”
“良臣明君!良臣易得,明君難求!”
“太宗陛下沒去泰山,不是太宗陛下的遺憾,是泰山的遺憾!”
“諸遂良這番話說的真有水平,太有道理了!”
“我記得過了些年后,魏征主動勸太宗陛下去封禪了,但最終還是沒能去成?!?/p>
“此等情況古今罕見!”
“恨不能在貞觀朝為官!”
不止是大臣,各朝許多皇帝此刻也感受到了李世民身上的那股人格魅力,也終于明白,為什么李世民會這般讓后人喜愛了。
但這樣的事情卻是他們學(xué)不了,也學(xué)不來的。
他們真沒有李世民那樣好的脾氣,面對這樣的話也能不動怒。
貞觀年間。
李世民看到這里的時候頗為滿意的捋了捋胡須。
不愧是我??!
簡直是一代明君!
他自已都覺得自已這話說的實在太帥了,特別是看著后人那一句句夸贊的話,開心的都快要上天了。
同時他也在慶幸,幸好沒有去泰山封禪啊,不然不就跟宋真宗坐一桌了?
魏征這個鄉(xiāng)巴佬雖然讓人不爽,但也還是有點用的。
群臣看到這里的時候也感覺與有榮焉,能碰上李世民這樣的君主,確實是他們的大幸。
就在此時天幕上一條彈幕飄了出來。
【二鳳:朕得位正不正?
魏征:當然不正!】
李世民:“?”
這件事真沒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