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年間。
“哈哈哈哈,彩!”
“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啊,薪火相傳,永不斷絕!”
孔子看著天幕笑的眼淚都快要出來了。
便是過了幾千年原來也是如此,在教育上也還是會用各種故事去講述道理。
“吾道不孤,吾道不孤??!”
莊子臉上帶著愉悅的笑容,目光溫柔的注視的河流中歡快游動的魚。
“你們是快樂的嗎?”
隨后他眼神溫柔的看著天幕上那一顆顆水滴。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馭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啊!”
列子站在山巔嬴政狂風笑的無比肆意。
“非形之存,乃功之存、性之存也。后之人若悟此理,便知生不在獨守,而在相融,道不在遠求,而在順物,斯可矣?!薄?/p>
荀子也忍不住唏噓,“后人是真的很會講故事啊,給我這老頭子看的都有點感動了。”
“然觀后之論者所言,吾仍謂已之見無謬?!?/p>
“人性本惡也??v后世之世盛若斯,猶有斯類之人,人終歸于自私矣?!?/p>
“可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篤志而體,君子也!”
“請受某一拜!”
先生臉色有些嚴肅的看著天幕,許久才舒展了眉頭,提筆寫下幾個大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這個原本在許多人看來是兒童故事的視頻,在許多先賢中引起了不小的思考。
越是簡單的故事越能反映出厚重且深刻的道理。
時間不知道不覺又過去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日子里天幕出現頻率也大大減少了許多。
至于原因嘛古人們也都搞明白了,天幕的主人林齊先生這段日子好像在忙自已的事情。
在他的那些山頭里面跑來跑去,好像是要建一個景區(qū)什么的,他們也沒有太搞明白。
不過道理他們還是懂的,人總有自已的事情要忙,要為了生活不斷奔波。
即便天幕出現了,他們不也還是要為了自已的生活忙碌了。
無非就是可以在趕路、生活、工作之余忙里偷閑看一看天幕來給自已解解悶,也學習一下知識什么的。
各時空的朝堂也趁著這段時間不斷消化著天幕帶給他們的變化。
相對于各種技術最直觀的變化其實還是思想、制度層面的。
許多思想浪潮正在不斷涌動和碰撞,明智打開了對于有些朝代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成了催命符。
不少掌控能力弱的、腐朽朝代都被推翻,開始試行后世的選舉制度,但問題也還是很多。
選舉制度在很多時期并沒有存在基礎,也有往君主立憲制方向轉變的。
也就是那些掌控力強的皇帝,才能在這樣的浪潮中維持住,而這些時代也是發(fā)展的最快的,發(fā)展的速度簡直驚人。
封建帝王時期,一個強勢且有能力的君主展現出來的優(yōu)勢非常大。
就好比貞觀、永樂等時期。
鐵路網的鋪設已經覆蓋了幾個重要的州府,真正出現了貫通兩省省府的鐵路。
各地區(qū)的說話、行事等方式也在向后世慢慢靠攏。
最直觀的就是白話文這一塊,民間許多文章已經開始采用白話文的形式。
而朝堂上則還保留著文言文的模式,不過也有人已經提出了意見要改良,但是反對的聲音還比較多。
各種各樣的變化讓生活在其中的古人既感到澎湃,又感到些許的害怕。
這種害怕單純來自于過往他們賴以生存的經驗開始變得不起作用了。
他們活了半輩子的生活方式被迫的發(fā)生了變化。
但對于這些變化孩童、年輕人則接受的十分快,甚至可以說這些年輕人就是推動這些變化的主要力量。
.......
又過了一些時日,天幕重新點亮了光彩。
各時空許多古人看到天幕亮起后,也立馬收拾了一番前往茶樓、酒館等地。
這已經成了許多無需為生活奔波發(fā)愁,有錢有閑人的日?;顒恿?。
天幕亮起的時候就會跟上班打卡一樣自動匯聚到一起,有天幕看就看天幕。
沒天幕看也沒事,自然有戲班子去演那些天幕曾經出現過的許多故事。
在許多人的期待中,天幕上一道聲音傳出。
【上陣父子兵且只帶一名武將,哪一對帝王父子能獲勝?#電子斗蛐蛐】
天幕上一幅巨大的地圖出現,地圖被分割成了許多板塊大小都差不多,每個板塊上又寫著名字代表著所屬的勢力范圍。
這頓時引起了各時空許多朝代的興趣,特別是本人名字被寫上去了的帝王父子組合更是如此。
各時空許多將領也目光灼灼的快速在地圖上查探了起來。
只能帶一位武將那么這個武將必然是最能打的那一個!
秦始皇年間。
“電子斗蛐蛐?”
嬴政眼神快速在地圖上搜尋,最后在地圖下方中間的位置看到了自已的名字。
只見上面赫然寫著嬴政&扶蘇&王翦。
“王老將軍,后人給寡人安排的是你?!?/p>
“看來在后人眼中,王老將軍是寡人手里面當之無愧的最能打的那個。”
嬴政目光落在王翦的身上,眉眼帶著些許笑意。
王翦臉上雖然不顯,但心里面還是非常高興的,被后世人廣泛認可這樣的事誰又能不高興呢。
“如果是以前,陛下此言老臣自然是當仁不讓,可現在卻是不一樣咯,未來終歸還是要看這些年輕人的?!?/p>
王翦目光在身后幾個年輕的面孔上一掃而過。
最后落在了韓信身上時閃過了一抹凝重。
兵仙韓信!
這個名號還真不是后人吹出來的!
前兩年陛下拜他為上將軍令他領二十萬大軍剿滅匈奴。
大家都想到了他會勝,但誰曾想他能勝的如此之快!
半年!
僅僅半年的時間就徹底掃平了整個匈奴,甚至生擒單于冒頓獻俘于咸陽宮,兇名之盛幾乎可止小兒夜啼!
戰(zhàn)后的具體戰(zhàn)報他也看了,戰(zhàn)略謀劃、軍隊管理、排兵布陣、營地規(guī)劃...
不論哪一項他都挑不出任何的毛病,哪怕是他上也做不到更好,更遑論這個年輕人總有些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
一眾武將看到王翦的名字也沒有覺得意外,也沒有什么不服氣的意思。
不論是資歷還是戰(zhàn)績,王翦就是此前嬴政手中當之無愧的最強。
嬴政目光向左移,隨后目光一冷,他的左側赫然寫著康熙&雍正&圖海,右邊則是劉徹&劉據&衛(wèi)青。
上面跟他接壤的有兩隊,朱高熾&朱瞻基&朱棣,楊堅&楊廣&楊素。
嬴政下意識的開始思考起來,如果真面臨如此局面應該先打誰,跟誰動手。
從對后世歷史的情況來解來看,最弱的應該是楊堅這隊組合,其次是康熙這隊異族組合。
比較麻煩的則是劉徹、朱高熾這兩隊。
如果拋棄好惡從理性出發(fā),首先還是應該對劉徹這一隊動手,占據他們那邊的肥沃地盤,為后面的基業(yè)提供支撐。
永樂年間。
朱棣也在看到自已的名字后也下意識的思考了起來。
這個位置看起來不太妙啊,四戰(zhàn)之地,負面受敵。
咱老頭子帶著高熾和朱瞻基能打的過這些組合嗎?
嗯?好像有點不對!
朱棣雙手插著腰眉頭一挑忽然感覺哪里有些不太對勁。
父子組合+大將?
咱老頭子和高熾是父子組合,好圣孫是大將?
瞻基這孩子他了解,雖然頗有武力但他手里面比他強的一抓一大把,怎么也輪不到他身上來啊。
但有沒有可能...
朱高熾和朱瞻基是父子組合。
他才是那個大將呢?
朱棣一想到這里整個人直接麻了!
他成他兒子的大將了?!
這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