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wèi),明代最特殊的軍衛(wèi),且沒有之一。
在正常的衛(wèi)所制度里,一衛(wèi)編制為5600人。但錦衣衛(wèi),卻有14個千戶所,足有十五萬人之多。
在說到這里時,肯定有人要問了:煮波,煮波,十四個千戶所怎么會有十五萬人...
不好意思,串臺了。
錦衣衛(wèi)在冊人數(shù)十五萬,可實際干活的,真正在職的人員卻只有一萬五。
便是把分布各地的錦衣衛(wèi)所、辦事處加在一塊,亦不過兩萬人左右。
吃空餉的,那些被皇帝用來當(dāng)爵位賞出去的“掛名錦衣衛(wèi)”卻高達(dá)足足十三萬人。
就特么說句最難聽的話,就當(dāng)這十三萬人都特么是普通的錦衣校尉。這狗日的一個月都要消耗二十六萬石糧的俸祿呢!
何況,既然是皇帝恩賞,你就賞個校尉?賞個力士?
說不過去吧?
怎么著,也得賜個百戶,才不至于顯得皇家摳搜嘛...
而百戶,又是六品官,正常來說月俸和李斌一樣,在10到12石左右。
但由于明代的官員發(fā)俸規(guī)則,過于生草的緣故。這十石的俸,還沒出庫,就得先砍一半,剩下一半折成胡椒、花椒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
再由于,這幫“掛名錦衣衛(wèi)”們,或許在面對普通百姓時可以耀武揚威,顯擺顯擺自己那身官服。
但在任何一個在職官員,尤其是戶部等實權(quán)衙門的官員們眼里:這些人簡直就是賴蛤蟆趴馬路,硬裝迷彩小吉普...
狗一樣的玩意,老爺我愛給你發(fā)多少發(fā)多少!不服?不服你找人去啊,看看你能找誰?
如此,五石糧的實支,起碼還得再砍一半。砍到現(xiàn)在,一個恩蔭的錦衣衛(wèi)百戶,每月真實到手的糧食,可能就剩兩石多點了。
一個普通百姓,五口之家,每月基本消耗就得一石五呢。這幫頂著百戶名頭的家伙們,卻只能稍稍比普通百姓多點...
為了維持身份上的體面,這放在普通人家完全夠用的兩石糧。放在這群“百戶”們身上,那真叫一個:月月領(lǐng)錢月月光,不欠債抵押祖產(chǎn)的,那都是守業(yè)有方了!
正因為,這個實際和理論完全割裂的現(xiàn)狀過于慘淡。這才會讓嘉靖在下令時,特意將這幫“百戶”摘了出來,不停他們的俸。
到了千戶這一次層級,待遇明顯就好了不少。最起碼,停一?!扒簟眰兊馁?,不至于餓死人。
然后便是算人數(shù)...
這十三萬人,并不都在京師,但大頭肯定還是在京師的。畢竟,放眼朝堂,哪個大員家沒點恩蔭?
再加上明代京師的房價也不貴,只要不是族中人犯事被牽連。這一代代積攢、堆積在京師的人...
李斌保守估計,最少有八成。
十三萬的八成便是十萬四千人。
然后再去掉那些“百戶”...
由于是封賞的緣故,這些官名只是用來表明待遇級別,而非實際組織架構(gòu)中的官職的緣故。
在恩蔭的群體中,百戶的數(shù)量并不需要遵循正常衙門里的那種金字塔結(jié)構(gòu):即,官職越高越稀少的客觀規(guī)律。
所以,李斌只算它占六成到七成,也就是六萬兩千四百人到七萬兩千八百人不等。
即便是這樣,這錦衣衛(wèi)里還能剩下三、四萬人,每月領(lǐng)俸。
而千戶,是正五品,正常俸祿應(yīng)該在16石左右,實際發(fā)放則為四石到五石不等。僅是這波人,一個月就要消耗十二到十六萬石糧。
可以說,相比于宗室和文武百官,如今李斌和嘉靖,想要在京中整出錢糧,只能從他們身上下手。
“我說請暫發(fā)文武百官的俸,那就是個幌子。炳啊,你要知道:救民,先救官!”
“如果先把官員們的俸都停了,然后再把大筆大筆的糧食交給他們,讓他們?nèi)グl(fā)給百姓,去投放市場...”
“你覺得這可能嗎?這合理嗎?讓你餓得都快紅了眼睛,然后把糧食給你,卻不讓你碰?那是我說不讓你碰,你就真不會碰的嗎?”
帶著陸炳,在走向宛平縣衙的街道上,李斌耐心地給陸炳解釋著這次計劃中的關(guān)竅:
“你別看剛剛陛下,在乾清宮里說得是擲地有聲。你信不信,那封詔書擬好,發(fā)到內(nèi)閣,肯定會被駁回?!?/p>
“但閣老們也都不是傻子,他們能駁陛下,但不能一直駁吧?且陛下行此舉,亦是良善之事...”
“都說官場沒好人,但這個好與壞是相對的。陛下這個動作,限定在京師,沒有觸及更大的范圍、沒有觸及到他們的南方老巢?!?/p>
“在切身利益沒有被侵犯時,我相信我們的閣老們,都還是很有良心的。畢竟,駁回停發(fā)官員俸祿,但暫停你們錦衣衛(wèi)恩蔭者的俸...”
“一贏:贏在閣老們維護(hù)了滿朝官員的利益,盡到了百官之首的義務(wù);二贏:給了陛下面子和臺階,不至于繼續(xù)和陛下頂牛;三贏:其任上主持了這么一波救民大計,你說這士林美譽,能少得了他們的嗎?”
“唯一虧的,就是你錦衣衛(wèi)里那群恩蔭的家伙。但眾所周知,他們的地位和閣老們、和大都督們的地位...不說不可同日而語,可能在高居廟堂者的眼里,他們都很難算個人?!?/p>
“既然他們都不算個人了,那就意味著,在這件事中,沒有人吃虧。如此,三贏零虧...”
李斌說完后,瞥了一眼正滿眼震撼的陸炳。
顯然,這一套“三贏零虧”,以及“錦衣衛(wèi)恩蔭者不算是個人”的理論,狠狠地沖擊到了陸炳的三觀。
別看李斌這話里,說得好像是在閣老、在大都督們的眼里,恩蔭者不算是個人。但作為主導(dǎo)了這一切的他,還有嘉靖皇帝...
尼瑪?shù)?,在你們兩個喪良心的老陰比眼里,你們又何嘗把他們當(dāng)個人了?還不是說“苦一苦”他們,就苦了?
“喂,給點反應(yīng)??!聽懂掌聲,懂不懂?”
眼瞅著陸炳陷入了自我懷疑的境地,李斌忍不住伸手拍了拍這小家伙的肩膀。
該說不說,這拍著未來的錦衣衛(wèi)大都督肩膀頭子裝比的感覺,著實美妙。
“懂個屁!你也不是什么好東西,說那么多,不也是看他們好欺負(fù)嗎?只要你們和內(nèi)閣,達(dá)成了默契,就是直接停俸,他們也翻不了天?!?/p>
“理兒是這么個理兒,但你說我和陛下不是好人,那就是你不對了。沒瞧見,我和陛下都只是盯著千戶以上的人薅嗎?”
“放心,我們專業(yè)的。奉行的就是‘可持續(xù)的竭澤而漁’...”
說罷,李斌自己都沒忍住笑出了聲。
隨后,陸炳也笑了。
他當(dāng)然明白李斌,還有嘉靖的意思。
問題總要解決,事情也總是要辦。
而任何一個現(xiàn)實問題想要解決,都必然有人得利,有人失利。
這些恩蔭者,過去不也是得利者嗎?
不需要建功、不需要工作、不需要生產(chǎn),便能輕易得到百姓辛辛苦苦勞作的供養(yǎng)?,F(xiàn)在百姓有難,讓他們反哺一點,又有何妨呢?
至于他們可能不樂意?
那不好意思,在這大魚吃小魚的社會中,他們沒有反抗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