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老爺,來得可真不巧。我家老爺今兒出門了,估摸著是見不了客了,不知道啥時候能回府...”
“無妨,我等等就是。倒是楊學(xué)士...”
徐階聽完楊用的解釋后,微微偏過頭,看向身后的楊慎。
整個年節(jié)時的互相拜訪,尤其是冒昧登門。找不到人是常態(tài),要是直接就能找到人,那反而不正常。
因為能在這會直接找到的人,通常只有兩種:一是,完全不通所謂人情世故的低情商;二是,在官場上混得人嫌狗厭的“老鼠屎”...
若李斌是這兩種人之一,那他們今日也不會來此了。
所以,早在來前,徐階就做好了等到夜里,秉燭夜談的準(zhǔn)備。反正元宵以前,宵禁解除,便是聊到深更半夜,也不怕回不了家。
“徐編修等得,某自然也等得。那就先進去坐坐吧!”
見徐階看向自己,楊慎只是微微一笑,而后大步向前。
而楊慎的這個動作,倒是弄得徐階有些驚訝...
雖同屬翰林院,但徐階和楊慎的接觸卻不多。一來,這楊慎固然還只是一個修撰,但卻已是經(jīng)筵講官。
就是不看其背后的揚閣老,這人也是半只腳邁進了翰院高層。與徐階這種新翰林,差得很遠。
這二來嘛,那就是徐階自己的原因了。
“聽說你不日就要離京歸娶了?那女方可是爾之青梅?”
在走向李府花廳的路上,楊慎主動找起話題。
而楊慎提到的離京歸娶,就是徐階今日甘愿等待的核心原因。
“計劃是三日后,離京返鄉(xiāng)。多謝楊學(xué)士掛懷,吾那姻親,倒也談不上青梅竹馬。然其卻是在吾中舉前,便傾心待我之人,而今某登金榜、入翰林了,亦不愿、更不能負卿。”
楊慎聞言微微頷首,指尖輕輕拂過腰間的玉帶,目光落在了李府前院,一株尚未謝盡的臘梅之上:
“昔年范式赴張劭雞黍之約,千里驅(qū)馳不違期;又有尾生抱柱而死,雖愚魯,卻盡顯赤誠。今日徐編修雖未及尾生之執(zhí),卻遠勝俗子負心之舉?!?/p>
“楊學(xué)士謬贊了。范式與張劭是金石之交,尾生是癡絕,某不過守常人之諾罷了。”
聽到楊慎的夸贊后,徐階腳步一頓,拱手相謝:
“倒是學(xué)士言及于此,倒是讓某想到《禮記》中,‘言必信,行必果’。前日某與姚修撰還在爭論:私交之信易守,那公域之信,又該如何?”
“公域之信?”
楊慎在花廳中坐下,手指輕敲著座椅的扶手。
他聽出了徐階這是在把話題往李斌的身上扯,好似是尋找共同話題以破冰。又好像是,在試探自己,乃至自己父親的執(zhí)政態(tài)度?
正所謂高處不勝寒,身為楊廷和的大兒子,楊慎不得不多心。
但在多心之余,楊慎也得承認,徐階這個話題找得很好。
微不可察地輕嘆一口氣后,楊慎眉眼一挑:
“以法立綱?”
“不錯!那日某與姚修撰,正是聊到今科殿試之策問時。講到‘漢唐宋治,功不及古’,姚修撰和某想法不同,爭辯之下,旁尋他意。找著找著,便找到了李同年的策問,某一時驚為天人?!?/p>
“是驚訝在這外儒內(nèi)法之世道,居然能撞見一法家子弟?!”
楊慎聞言哈哈大笑。
此前,因太仆寺馬政一事,和父親楊廷和聊到李斌,并聽到楊閣老對李斌的高度評價后。
楊慎就因好奇,特意在翰林院中翻出了李斌的殿試答卷。初看之下,和徐階的感受一樣...
楊慎差點就以為蔣冕等人閱卷前是特么喝了假酒了,怎么會錄到一個明目張膽表明立場的法家子弟。
“楊學(xué)士所言極是!”
徐階跟著笑了起來,隨手竟從袖中取出一卷宣紙。打開一看,是他抄錄的李斌殿試答卷。
這一發(fā)現(xiàn),倒是讓楊慎微微放下了些許戒心。
不管楊慎這邊如何想,只見那徐階打開卷面后,繼續(xù)說道:
“初讀這‘法治立綱紀(jì)’,只覺這字里行間,鋒芒畢露,似要以律法統(tǒng)攝天下??稍诳吹竭@后面的‘先正君心’四字,才驚覺其外法內(nèi)儒之根腳?!?/p>
“學(xué)士且看此處,其言‘三代之禮樂,必附于律歷之公’,暗合‘不教而誅謂之虐’。某深感但凡禮樂教化,不能只空談禮樂,更應(yīng)如李同年所言,明榜公示。先告訴世人,何事能做、何事應(yīng)做、何事不得做...”
楊慎的手指撫過徐階攤開在桌上的答卷,指尖從“正君心”三字前滑過:
“爾師從陽明之嫡傳,當(dāng)知‘知易行難’。廟堂之上,高喊‘正君心’者無數(shù),但如李知縣這般,不說‘君當(dāng)如何’,只說‘法之施行有偏,非法之過,乃行法者之過’者,甚少。”
“楊學(xué)士不愧是狀元郎,這眼光就是毒辣。某也正是察覺,某這同年務(wù)實務(wù)本,遠勝同輩,這才起了結(jié)交之心?!?/p>
徐階再度起身,微微拱手,眼神里閃爍著明亮的光芒。
初入官場的“徐閣老”,很稚嫩。這種稚嫩,就連楊慎這種,被楊廷和評價為“書呆子”的人,都覺得他像個讀書讀傻了的家伙...
但楊慎卻很欣賞這種品質(zhì),這種純粹的、干凈的情感。
能為了一個自己贊同的觀點,感到振奮;能為了一個道理,梗著脖子與人爭辯...
結(jié)合徐階剛剛從袖中真的掏出了一份李斌殿試答卷抄錄的動作。楊慎有點確定,眼前這個新翰林,找自己聊起這個話題。
還真不像是試探,反倒像在破冰之余,尋自己這個前朝的狀元,交流心得。
而只要不提政治,楊慎是很樂意陪徐階玩這些“學(xué)術(shù)交流”的...
“哈哈哈,徐編修莫要自謙了。世人常知狀元者何人,卻不知,榜眼、探花與狀元之間,幾無分別。休要庸人自擾,壞了此間雅趣!”
“說回這策論,某最欣賞這‘明法、慎刑、平施’六字。此六字真言,乍然一聽,似乎不過爾爾。但仔細一想,想要做到這些,卻是千難萬難,可一旦做成,則信自立!”
“無需正什么君心,亦無需為民請什么命。大小事宜,均照章辦事,官辦得有底氣,民從得也服氣,則怨少矣...”